王杰: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7-11-30
语音:
A 坚守,只为热爱的事情
2000年,王杰16岁,在这花一般的年纪里,原本应该在学校接受知识洗礼的他,却因为家庭贫困离开校园独自闯荡社会,第一站便是离家很远的广州。
“没文凭、没经验,想找个好点的工作比登天还难。”王杰至今还记得那段心酸的往事,“端过盘子,做过销售,只要能混口饭吃,对工作从不挑三拣四。”
2006年是王杰在外摸爬滚打的第6个年头,在尝试了各种工作后,王杰开始对未来有所思考。“每天生活没有激情,感觉像在混日子,现在这个年纪,是时候找个喜欢的职业坚守一生了。”王杰说。
从小对时尚很感兴趣的他,对发型设计情有独钟,“找到了兴趣,似乎就找到了方向,而且这行门槛不高,很适合我。”王杰开始憧憬未来。于是,他放弃了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到鄂州,在朋友开的理发店当学徒,拿着每月200元的工资,王杰的生活入不敷出。“家里人都很反对,觉得我做这事很没出息。”王杰说,“我想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做出成绩来。”面对家人的质疑,王杰没有解释,却一直都在用行动证明着自己。
为了尽快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在店里,他永远都是早晨最早到,晚上最后走。“勤奋一点,就能多接待一些顾客,就能把业绩做得更好。”王杰说。
除了工作,王杰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钻研学习,在自家小区内给居民免费理发,自费去武汉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剪发、染发、烫发,他从最基础的技术学起,一步一个脚印。
终于,两年后,王杰将业绩做到了全店第一,并成功当上店长,收入大大提高,慢慢地,家人也开始认同他的职业。
B 原创,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你疯了吧?店长干得好好的,开什么工作室,还开在7楼。”对于王杰的这一决定,同行的很多朋友都不理解。
2011年,王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花掉了当时在外打工攒下的所有积蓄,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我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打造自己的原创造型,把潮流带给更多人,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突破!”王杰说道。
起初,工作室没有多少人光顾,前三个月都处于亏损状态。“有过沮丧,但并没有迷茫,因为我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勇往直前。”对于自己选择的路,他异常坚定。
王杰开始反思,他将之前的所有成绩归零,重新学习造型设计,并去韩国、日本等美发技术先进的国家汲取好的经验与潮流元素,然后回来自己设计,自己调色。每当设计出一个新造型时,王杰都会拉朋友过来做模特,并在朋友圈里发图宣传。
工作室的客源不多,他不敢马虎,认真对待,永远将眼前的顾客当成自己的第一位客人。
一次,一位林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王杰的工作室,简单询问后,王杰知道了她是一位服装店老板、80后漂亮辣妈。针对林女士的五官特征和职业,王杰为她设计了一款灰紫色的短发造型,发型做好后,林女士十分满意,她说:“以前做造型我只去武汉,现在能在鄂州找到这样潮的地方,以后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
后来,林女士把朋友都带到王杰的工作室,经过口口相传,店里的顾客慢慢多起来,从去年到今年,王杰已经开了2家分店,每天都有许多客人预约来店里做造型。
“顾客其实也是朋友,和她们真诚交流,建立起信任,让她们放心地把头发交给你,她们就能接受你所设计的潮牌造型。”王杰说道。
C 公益,为心寻一片净土
每月的10号,凤凰街道文汇社区活动中心内,王杰和他的小伙伴都会来这里给社区及周边居民义务理发。
“听说社区里可以剪头发,我就立马过来了,发现还是免费的,真是太开心了,十分感谢,以后每个月修剪头发的事有着落了。”70岁的左奶奶说道。
左奶奶是文汇社区附近的居民,腿脚不方便,附近又没有剪发的地方,每次去哪里剪头发总成为她的烦恼。“每次都要坐车去很远的地方剪头发,所以我总是让别人给我剪得很短,这样就可以保持时间久一点,回家后大家都笑我差点把自己剪秃了。”左奶奶笑着说。
社区像左奶奶这样的人不少,他们每个月的10号都会来社区剪头发,李奶奶是王杰的忠实粉丝,每个月都会来,已经坚持了一年。“我们老年人剪头发不讲究造型,去理发店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且理发店里有味道,时间久了就头晕,在这里剪又方便又快。”
“社区是个安静的地方,居民都很好打交道,每个月来这里和他们说说话,能让心更沉静,才能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王杰说道。
在王杰的工作室,每位员工都有一项福利:员工的父母每月都能来店里免费剪头发。“让我和我的员工们学会感恩,不管我们在做什么,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始终要学会感恩,沉下心来,继续创作学习,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爆发。”王杰说。
记者 姜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