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联合国举办儿童诗歌赛
1980年3月,我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国少年报社担任了我国征文活动的组织者,在《中国少年报》上刊登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征文启事》。我市东方红小学3年级学生刘倩倩读到这则启事后,稚嫩的心灵不平静了,回家后告诉父母,自己想参加这次世界儿童诗歌比赛。
刘倩倩的父亲刘敬堂,山东青岛人,1957年毕业于中国第五海校,服役于北海舰队,转业后分配到鄂城县,先后在鄂城县总工会、八一钢铁厂工作。
1971年10月,我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次年3月,应新华社记者的邀请,刘敬堂一夜之间写出反映鄂城新面貌新变化的散文《春满鄂城》,很快在《人民日报》上刊登,随后,全国各省市报纸都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这篇散文。
《春满鄂城》电讯稿传送到联合国后,我国驻联合国机构对外进行了宣传,许多国家用本国文字发表了此文。中国驻外大使馆也在宣传橱窗上刊登了这篇文章,让世界人民了解到,鄂城的变化就是新中国巨变的一个缩影。第二年,《春满鄂城》收入初中语文教材,一时传为佳话。
刘倩倩是刘敬堂的次子,幼年时在老家山东青岛抚养,6岁到鄂城上小学一年级。倩倩上学后,秉承了父亲刘敬堂的文学天赋,特别爱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对诗歌尤为喜好。刘敬堂见倩倩这么喜欢诗歌,便有意培养儿子的兴趣。每天,等倩倩把作业做完后,刘敬堂将一些通俗的古诗讲给儿子听,并要求他背诵,又给他讲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区别及写作手法,有时还带儿子到长江岸边,让其触景生情,学写诗歌。日积月累,等到刘倩倩上小学3年级时,已经打下了较好的文学基础。
B、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把自己想要参加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想法告诉父亲后,父亲鼓励他参加。可是写什么呢?一时难住了小倩倩。他也试着写了几首诗歌,要么自己不满意,要么父亲不满意,感觉到面前耸立着一座高山,怎么也爬不上去。
有一天,刘倩倩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电视里讲述着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这个由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140年前讲述的故事,感动过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少年,同样也感动了中国少年刘倩倩。
看完电视,刘倩倩心里很难过,一个劲地问爸爸:“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姐姐会死呢?”晚上,倩倩怎么也睡不着,他想到,自己饿了,有妈妈送来的蛋糕;天冷了,有爸爸买的新衣服;过年时,有哥哥送的礼物,而那位小姐姐却在圣诞夜被饥饿和寒冷夺去了生命,多可怜呀,我一定要帮助她……
第二天,刘倩倩从床上醒过来,什么也顾不上,一口气写好《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诗中写道:
早晨,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中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下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C、9岁少年荣获菲利亚奖
从3月到5月,中国少年报社共收到全国各地20多个民族的少年儿童寄来的参赛诗歌,共计9万多首。
著名作家谢冰心、高士其、严文井、柯岩等组成评选委员会,经过评选,选出8首国内获奖作品,并从这8首国内获奖作品中评选出5首诗歌,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世界评选,只有刘倩倩创作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获奖。
1980年12月30日上午,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国评委会,在北京向获奖者刘倩倩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菲利亚奖。
刘倩倩在父母和班主任的陪同下,第一次从湖北鄂城来到北京,他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像只快乐的小鸟飞到了祖国的心脏!
著名作家严文井亲自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菲利亚·太阳神奖章”交给了刘倩倩。教育部副部长杨蕴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高占祥和故事专家孙敬修在会上讲了话。海政歌剧团的少年歌手程琳演唱了专门为这首获奖诗谱写的歌曲。
此后,《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用20种文字翻译出版,编选入全国初中语文课本及中等师范语文教科书。直到2005年,香港出版的《今日中国语文》教材,还选入了这首诗。
今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已经47年了,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在国际上的声誉与日俱增,而成千上万个普通公民为此付出的奉献功不可没。
通讯员 刘铭 周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