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京剧二团,一个屹立在鄂东南拥有着七十年悠久历史的京剧院团,一个饱经岁月沧桑见证鄂州艺术发展的活标杆,如今,正和鄂州百万人民一起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昂首踏上了抗击病毒的“战场”。
己亥末,庚子春,新冠肺炎疫情在荆楚大地蔓延开来。
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硝烟,但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湖北省京剧二团这群拥有家国情怀的“文艺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是京剧人,亦有家国情,湖北省京剧二团全体演职员在抗疫危急时刻,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平日里的文华奖、牡丹花奖得主,舞台上蟒袍玉带、螓首蛾眉的王侯将相、大家闺秀,此时卸下荣誉,脱下戏服义无反顾冲向抗疫一线,这里没有舞台,只有战场,这一刻,没有演员,只有勇士!
——老生团长,抗疫战士
湖北省京剧二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胡建铭,专攻老生,演出过许多京剧经典剧目,在舞台上塑造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舞台上沉稳干练的演员,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汉子。疫情发生后他从剧团的领头人,变成了抗疫前线的急先锋。大年初一,接到局里关于疫情防控宣传创作任务后,
他饭都没来得及吃完就放下手中的碗筷,立即电话召集剧团主要演职员召开电话视频会议,研究制定疫情期间宣传创作方案。为了使文艺作品能够第一时间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拿到词和文字内容后,胡建铭带领剧团音乐编导、演员们立马投入到创作和制作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剧团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传统,一天一部作品,三天之内就完成了抗击疫情宣传快板《众志成城抗肺炎》、配乐诗朗诵《战斗吧,鄂州!》、京歌《众志成城泰山移》三部作品的音乐创作、配音演唱、后期制作等全部创作工作。
除了文艺创作,他还以身作则带头投入到疫情值守工作之中,身为15号哨点哨长又是党员的他每次交接班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胡团长是团里出了名的孝子,父母都已年过七旬,身体欠佳,老父亲还患有尿毒症,平时他是忙完了团里忙家里,忙完了家里还得带着老父亲往医院跑。参加防疫值守后,他只能把照顾父母亲的重任交给了妻子,自己则带着愧疚和无奈一头扎进了社区。哨点值守的工作也一点都不轻松,除了做好每一班岗哨的人员出入登记和工作日志外,对于社区住户的意见建议和采买需求他也都详细做好记录,尽量一一满足。由于值守的老旧小区住户较多,又没有电梯,社区网格同志忙不过来,他就带着哨点同志一层一层挨家挨户的为群众送去他们订购的生活物资,年过半百又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他每次都累得大汗淋漓,大口喘着粗气。当社区里爱看戏的老戏迷认出他是湖北省京剧二团团长时,都十分惊讶,往日里舞台上神气十足、神采飞扬的剧团团长如今脱下戏服为群众值守哨点,采买物资,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登得了台,下得了地,是个接地气、为人民服务的好团长!
——黄金搭档,文艺先锋
袁琼,国家二级演员,剧团老旦演员。她唱功了得,行腔流畅、中气十足、韵味醇厚,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透亮和颇具辨识度的嗓音是录制视听作品的不二人选。接到防疫宣传任务后,团里安排她负责所有作品的演唱和配音工作。袁琼居住在城南,而音乐制作的录音室却在城北老城区,由于她所居住的小区有疑似及确诊病例,小区进行了封闭。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积极跟社区联系,主动向团里及局里申请通行证,每天冒着危险骑着电瓶车40多分钟往返南城北城参加防疫创作宣传工作。由她配音录制的快板《众志成城抗肺炎》通过局里的防疫宣传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循环播放,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当录制京歌《众志成城泰山移》时没有好的曲子,袁琼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恩师国家一级演员陈幼玲的好友李连壁,李老师是国家一级作曲,著名的戏曲作曲家,戏曲音乐造诣深厚。联系上李老师后,袁琼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李老师非常支持,当即将自己创作的一首曲子送给袁琼使用。当谈到费用时,年过七旬的李老师动情地表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年纪大了帮不上大忙,抗疫前线能用上自己的作品,他非常高兴,曲子完全免费分文不取。听完李老师的一番话,电话里的袁琼哽咽了许久。除了李连壁老师的慷慨无私,袁琼的恩师陈幼玲在袁琼录制京歌时也给予了她大量的帮助,每一句发音吐字,每一处气息处理都要求她做到毫无瑕疵。袁琼每录一遍音都要发视频和音频给老师,请老师帮忙指导,收到老师的意见建议后,她便又要去到录音室重新修改录制,有时候甚至一个吐字一个发音都要反复录上好几遍,力求完美。每天趁着朝霞出门,踏着月色回家,这是一个京剧人的执着追求,更是一个抗疫工作者的真诚奉献!天刚刚亮,袁琼又要出门了,好搭档邵忠威创作的另一首京歌《英雄城市》还等着她录音。
邵忠威,乐队副队长,也是剧团的实力编导、音乐才子。接到局里和团里安排的创作宣传工作后,他二话不说腾出自己的私人音乐工作室,专门用作抗疫作品创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更快更好地出作品、出精品,为一线抗疫工作汇聚民心,鼓舞士气,提供精神支撑,从此,他就不眠不休一门心思扑在了音乐工作室。饿了就泡碗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每天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实在是困了,就窝在小沙发上眯上一会儿,腰椎病累犯了,也要咬牙坚持。他将工作室当成了战场,以爱之矛,汇聚文艺的力量,抗击病毒。就是在这间小小的工作室,不到一周的时间,邵忠威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劲和毅力,先后创作、制作完成了快板《众志成城抗肺炎》、配乐诗朗诵《战斗吧,鄂州》、京歌《众志成城泰山移》、京歌《英雄城市》、歌曲《我们来了》五部曲艺作品。歌曲《我们来了》更是他一手包办了谱曲、填词、编曲和制作,他说,这是一首献给奋斗在抗疫一线全体党员同志的歌曲,我内心充满了敬意和感动,我希望用最真挚的情感,振聋发聩的呐喊,去呼唤更多的战士和英雄,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民心向党,坚决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戏曲园丁,赤诚岗哨
如果危难发生时,黑夜里会照出一束光亮,那么那束光一定就是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疫情发生时,剧团就有着这么一群逆流而上,向难而行的共产党员,龚海峰就是其中之一。龚海峰,剧团优秀花脸演员,舞台上兢兢业业,生活里吃苦耐劳。大年初一,公司党员微信群里发起了支援前线抗疫的号召,龚海峰第一个报了名,当天吃完午饭就骑着摩托车出了门。疫情初期社区还未进行全面封闭,为了提醒群众注意预防防护,局里印制了上千份防疫宣传单,龚海峰自告奋勇接过了宣传任务,他每天抱着一摞摞宣传单页,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发放,沿街商铺、胡同小巷、到处都是他奔走的足迹。发放完宣传单页,他还要拖着播放防疫宣传知识的音箱在社区里来回巡逻,劝说群众少出门多居家,将防疫政策和常识广而告之。转完楼外转楼里,社区封闭后,他又充当起了“社区网格员”,拿着一份份包保社区住户资料逐家逐户的敲门发放社区通行证,送酒精、消毒水上门。社区工作的同志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打趣道,你这腿脚怎么这么好,社区工作比我们跑得还勤快,年底单位奖金没少拿吧?龚海峰幽默地答到,不图奖金,图个安心。腿脚好那是剧团练下的童子功,为的就是这跑腿快!随着防疫工作升级,社区里开始支起了一顶顶帐篷,那是社区的卡点,值守的哨岗。还是他,连夜和同事们一起搭帐篷、搬物资,第一批报名住进帐篷,主动申请值守人员流动最大、最复杂、最繁忙的1号哨点,主动申请值守夜班。龚海峰说,咱是党员,有困难就得冲在最前面,要么不做,做就捡那最难的做!事实也正如他所说的,作为社区里唯一的一个出入口,1号哨点每天人流车流出入频繁,人员情况复杂。虽然出入人员、车辆都佩戴和配有“红袖章”、通行证,但基于哨点情况复杂,龚海峰和哨点值守同志还是严格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不敢有一丝松懈。虽然防控做到了最严等级,但是闯岗、不配合检查等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每次碰到这种情况,2月14日,一位没有“红袖章”的年轻男同志企图强行穿越哨岗,龚海峰将其拦下后发现对方没有任何通行证明,便告知他按照规定没有通行证明不可以出入。那位年轻人焦激动地说到:“我爷爷突然胃不舒服,血压也有点上来了,你赶快让我出去,我要去药店买药,出了事你负不起责任。”龚海峰赶紧安抚他:“小伙子,不要激动,你现在没有通行证,按照规定不能放你通行,即使放你出去,你没有交通工具步行来回也需要时间,你先赶紧回去看好爷爷,我有摩托车,你把要买的药和你家的小区门栋房号告诉我,我买好马上给你送去。”小伙子看出他的焦急和真诚,便将药名和地址告诉了他,自己折了回去照看爷爷。见小伙子离开,龚海峰立马骑上摩托车赶往最近的药店买好药,然后按照地址给小伙子送到了家,看到老人吃下药后,情况稳定才默默地转身离开。临走前,小伙子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海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谁家都有老人,遇到这种情况着急激动是人之常情,老人平安无事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除了哨点值守工作,既是演员也是老师的海峰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刻牵动着他的心,那就是剧团与鄂州中专联合开办的艺术教育中心歌舞艺术班的管理工作。疫情期间,海峰突然接到市教育局和鄂州中专的通知,学校的学生宿舍要腾退出来做防疫预备隔离区,身为学校副主任他立即召集剧团同事前往学校清理打包学生物品,腾退宿舍,一上午时间,就将20余间宿舍清理腾退完毕,为疑似病例隔离安置工作争取了时间。虽然学生们放了假,但学校学生的工作一刻也没停,不仅要协助各班班主任登记整理学生放假动向、所在地、家庭情况等信息,还要每日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电话跟踪排查,及时向学校和团里汇报。一边是哨点值守工作,一边是学生管理工作,龚海峰一刻都不敢懈怠,一刻也不敢大意。作为演员和老师,他用专业和敬业在岗位上书写着简单却不平凡的故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着党员的定义,践行着党员的誓言,谱写着抗疫战线上动人的诗篇。
——舞台众生,社区守卫
张君和王涛,一个是剧团的副团长,一个是演出队的队长,两人都是剧团的中坚力量,疫情发生后,两人都最先冲到防疫一线。张君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三个年幼的孩子,家庭负担比较重,剧团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没有安排他参加社区值守。他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剧团要求与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下沉社区参加值守,他说,作为剧团中层干部,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困难发生时就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到一线,不讲条件,只讲奉献,为了组织、为了大家奉献我义不容辞、心甘情愿!文旅系统包保社区疑似、确诊病例封控楼栋值守工作,在市里防疫物资还未完全到位时就已经铺开了,那时候帐篷还没有到位、防护服也没有,就一张桌子、一把凳子、一柄大雨伞,张君就简单戴着一个口罩,在居民楼门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天寒地冻风也大,雨伞都撑不住了,后来他干脆就套上雨衣,既防雨也能暖和点。楼里住户看着心疼,主动给他送来姜汤热茶,捧着茶水,张君说,值了,再苦再累心也是热着的!王涛与他的情况类似,家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听从党组织的召唤参与社区哨点值守工作,将妻子和小儿子送到了农村老家,心疼妻子身体怕照看不过来,便将10岁的女儿留在了身边。由于每天都要通宵值守夜班,他来不及好好休息补充睡眠,每天早上便要早早起床为女儿开始张罗一日三餐。最让他担心的还是晚上,给女儿做好晚饭,自己慌忙地吃上两口,仔细地嘱咐女儿晚上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关好门窗,早点睡觉,有急事就给爸爸打电话,社区里还有许多跟爸爸一样的叔叔阿姨为你和大家站岗值守,很安全,不要害怕。叮嘱完女儿,即使有百般的不舍和不忍心也要忍着不让女儿看出心事,故作镇定地跟女儿挥手告别,匆匆赶往值守哨点。身为哨长的他,主动揽下所有脏活累活,搭帐篷、接水电无所不能。看哨点年轻的值守同事饭量大,一碗泡面吃不饱,就称自己胃不好吃不了泡面,将自己的那碗泡面让给他。夜里都是让同事好好休息,自己一夜守到天亮。2月25日凌晨4点,下了一整晚的雨,王涛在值守过程中突然发现社区一处私搭的电线起火,火星四溅,他立刻电话报警,联系供电公司,为防止意外发生,没有伞他就一直淋着雨守在现场,等到供电工作人员赶来将电线抢修好后,天都亮了,衣服也湿透了。舍小家是为了保大家,保卫了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这是王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城里也有大爱。
文能梨园登台唱戏,武能社区下沉抗疫,剧团里还有太多这样可爱的人和这样动人的故事。士官丈夫投身前线自己仍全力参与抗疫文艺创作的年轻女编导柯杰,为值守同志晾晒棉被衣物还自掏腰包购买点心的文艺骨干熊小薇,弱肩担大义扛着米面牛奶慰问社区贫困户的女党员曾云芳,主动申请前往小区住户最多的哨点值守的90后小花陈诚,身上负着伤也硬要从封闭乡镇赶往前线支援的小个子武旦丁慧,还有陈云、余伟伟、谈培、周志鹏等等,一批批党员志愿者,一位位群众演职员,毅然决然地奔向一线,勇敢战疫,无所畏惧。曾经,他们穿上华丽的戏服,晋京演出登上过梅兰芳大剧院最高荣誉的戏曲殿堂,此刻,他们脱下戏服换上防护服,下沉社区与全市数千党员干部职工站到了抗击疫情的战场,全体剧团演职员用他们并不强壮的肩膀扛起了疫情防控的责任,将忠诚和信仰装进了胸膛,努力践行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艺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