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个超五千户超大型小区推行“信托制”物业服务

业主做回“主人” 物业回归“管家”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1-25 语音:播放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蔡亚文)“有了这个小程序,物业费的每一笔收支都看得清清楚楚。你看,这显示刚刚有一笔物业费收入。”1月13日,古楼街道官柳小区“信托制”物业小程序正式上线启用,小区居民张阿姨学习操作一番后,指着小程序对记者说,“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物业费去向不明。”

  官柳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小区共计5965户,常住人口13520人,属于超大型小区,原是国有企业改制小区,2016年纳入古楼街道辖管区域。
  “原来有企业负责治理小区,费用从业主工资划扣,后面自行缴纳物业费,大家又不清楚钱花在哪儿,居民们主动关心参与小区治理的意愿不强。”官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琼说,随着物业费收缴率逐年下降,一度收缴率仅为百分之四十,传统物业管理不可持续。
  “信托制”物业作为我市深化基层治理的一项创新试点抓手,古楼街道是第一批试点区域,而冶建小区是飞鹅社区最大的老旧小区,2023年7月引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是全市首个试点小区。为解决当前的问题,刘琼主动向飞鹅社区取经。
  在冶建小区,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清理垃圾、及时修缮公共设施、改善小区绿化、规范停车秩序、修建晾晒铁棚等,小区环境卫生有了极大提升,物业费收缴率从过去百分之五十上升至百分至九十五。
  何为“信托制”物业?刘琼了解到,就是将物业费、停车费、广告费等一切小区公共收益都设为属于全体业主的共有信托基金,将全体业主拧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让全体业主做回“小区主人”。而物业公司按照约定比例提取服务酬金,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小区服务,回归“忠诚管家”角色。
  “‘信托制’让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变得阳光公开,破解了物业缴费资金不透明的矛盾,重塑居民与物业间的信任关系。”刘琼说。
  房屋外观斑驳,车位捉襟见肘,院落景象陈旧,下水道时常梗阻,基础设施亟待更新……超大型小区的治理一直是困扰在社区面前的难题,刘琼与官柳小区业委会代表坐在一起,探讨引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在街道、社区的引导下,官柳小区召开了一场场议事会、楼栋微友会,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调查等,将“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的内涵、理念贯穿全过程。上月26日,官柳小区与中标物业公司正式签订“信托制”物业服务合同,这也标志着官柳小区成为全国最大引入“信托制”物业服务的小区。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目前,官柳小区已经开设全体业主共有的“阳光账户”,每一笔物业费、公共收益都将存入这一账户,每一笔开销也从这里支付。业主只要在手机上打开小程序,就能随时查看账目和财务凭证。物业公司还将开辟线下公示专栏,定期晒“账本”,方便不能熟练使用手机的居民查询。
  此外,“信托制”物业还注重激发居民参与自治事务的积极性,不再将小区治理仅仅视为物业的工作,而是积极吸纳居民力量参与其中。
  “在开放式预算编制、小区管理服务标准制定、社情民意反馈等过程,居民可以深入参与小区治理,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资源,帮助解决小区居民共同的急难愁盼。”古楼街道党建办副主任陈萍说,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同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和参与社区共建的热情,是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关键。
  与此同时,“信托制”物业也倒逼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实行‘信托制’后,大家都能看到钱花到哪去了,不存在所谓的‘黑钱’,自己干得更踏实了。”该小区入驻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说。
  目前,我市已在全市同类老旧小区进行了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坚持物业管理透明化、规范化、专业化,推动业主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小区建设、居民议事、基层治理中当主角,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区收支预算、服务标准制定、公共资金监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