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长:临床麻醉爱无疆

——记鄂州市第三届“十大名医”、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刘会长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3-20 语音:播放
刘会长在为患者实施麻醉

 

从一名麻醉医生成长为一名有影响的麻醉专家,付出了多少,只有刘会长自己心中最清楚。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的刘会长被分配到鄂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至今已走过二十余载。刘会长擅长对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及围手术期急救处理,现任鄂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和湖北省麻醉学会及疼痛学会委员、鄂州市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如果说刘会长是麻醉领域里的一位天才,看到这组数字,我们就知道了天才的含义:一年365天,刘会长360天工作在岗位上,有时甚至不分昼夜;截至目前,刘会长成功完成各类手术麻醉达30000余例,无任何差错和事故;刘会长克服各种困难,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挽救了2000多名处在死亡边缘的危重病人;多年来,刘会长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在2部麻醉学相关著作中承担主编和撰写工作……
  A、稳步前进  追求完美
  1988年秋,刘会长上班的第一天,手术室条件之简陋让他吃了一惊:手术室内只有听诊器和血压计,几套穿刺针、穿刺包,还有为数不多的几种麻醉药和一台陈旧简易的麻醉机,特别是大家对麻醉学的不了解、不重视,麻醉医师在医院、社会知名度低、地位不高等。但这些都没能将他难倒,令他放弃。他坚信,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一张白纸,最有可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案。麻醉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必将对临床医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刘会长就广泛请教老师,认真研读麻醉专著,悉心钻研麻醉技术。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临床麻醉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和管理技能。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刘会长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年轻医生中是出了名的,为了熟悉各种麻醉技术、掌握更多的麻醉知识,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反复揣摩钻研,不断探索出自己独到的工作方法。
  1994年,刘会长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麻醉学进修班,师从国内麻醉学界著名前辈田玉科教授,更是经受了磨砺,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学成归来后,1996年,因工作出色,刘会长由一名普通的麻醉医生提拔为鄂州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副主任,开始了他在麻醉领域新一轮的冲刺。针对麻醉手术科基础薄弱、管理松懈、技术设备落后和难以适应外科发展需要的情况,他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在其不懈努力下,科室添置了新型麻醉呼吸机、麻醉监护仪、麻醉深度监护仪等专业设备,为临床麻醉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加强科室管理和严抓医疗质量的同时,刘会长积极引进新技术,相继组织开展了“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心静脉穿刺有创监测”、“腰麻连硬联合麻醉”、“麻醉深度监测”、“静脉术后自控镇痛”等新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刘会长的心中,奋斗的道路没有尽头,他以信念做支撑,以医德为根本,把临床麻醉事业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认真钻研业务,刻苦自学、进修,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并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一切困难,稳步前进,积极开拓和发展麻醉科业务工作,追求完美。
  B、远赴非洲  甘于奉献
  在20多年的为人民服务中,他始终遵循:实行人道主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弘扬白求恩精神,立足本职作奉献,把追求自己人生的崇高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为实际行动。
  1999年,正当刘会长步入事业高峰的时候,受原国家卫生部派遣参加我国援外医疗队远赴北非阿尔及利亚工作。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的两年里,刘会长时刻牢记使命,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克服气候炎热、缺水少电、疾病威胁、交通不便、蔬菜供应不足、生活不习惯等问题,特别是语言上的障碍,还经历了政局动荡和恐怖分子活动的考验,在药品和器械匮乏的情况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兢兢业业创造条件开展医疗工作,为受援国人民诊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救治了不少病患者,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在这个艾滋病高危区,刘会长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惊人的勇气、精湛的医术,展示了特殊环境下中国白衣天使的独特风采。为第三世界人民的健康、增进我国与受援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圆满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一致好评。
  载誉回国后,刘会长将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他时刻为病人着想,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手术患者逐年增多的实际,刘会长主动提出取消手术日限制,实行全天候手术。这项举措推出后,患者手术量明显增多,缩短了患者术前待床日和病患平均住院日,真正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的措施落到实处。
  治学严谨、作风踏实、甘于奉献,是麻醉科医护人员对刘会长的一致评价。他注重对青年医生的培养,除将自己的临床麻醉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年轻医生外,还鼓励他们参与重要的工作和科研,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麻醉技术,培养了一支过硬的临床麻醉队伍。
  25年的从医生涯,锻造了刘会长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了刘会长高尚的医德,他以出色的业绩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得到了广大同仁的认可和社会群众的好评,还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表彰和鼓励。
  C、不断创新  夯实根基
  在工作中,刘会长敢于把目光瞄向国内外先进的麻醉技术。他大胆引进多项国外先进的麻醉、急救技术和设备,先后引进了进口麻醉呼吸机、麻醉深度监护仪和肌松监护仪、脉率氧饱和度仪、靶控输液泵等先进设备,极大改善了临床麻醉工作条件。他积极推广深静脉穿刺技术、呼吸机辅助治疗技术和困难气道处理技术,使无数危重病人转危为安。在短短的几年中,麻醉科在危重症救治、急救复苏和疼痛治疗工作的水平跃居鄂东南地区先进行列。
  在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刘会长严格执行医疗工作管理法律法规,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健全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结合本科室特点,重新修订了工作规章制度和各项诊疗操作常规,使质量控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手术室内交叉感染,各种麻药及各种抢救药品的保管和各种医疗设备、器械的管理都得到有效加强。
  刘会长还组织科室成员利用每天下午的空闲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英语学习,使科室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多年来,在刘会长的带领下,科室坚持规模化、外向型发展的方向,目前已形成了临床麻醉、麻醉恢复室、重症监护病房(ICU)、疼痛门诊等综合布局,在心血管麻醉、显微外科麻醉、危重病和老年病人麻醉、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监测与治疗、围手术期镇痛和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努力下,2009年麻醉科成功创建“鄂州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湖北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010年又被评为“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鄂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现已发展成集临床麻醉、重症监护(ICU)、急救复苏、疼痛治疗为一体的临床一级科室,在鄂东南地区享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如今的刘会长仍然乐观自信,心中充满激情和挑战。现在,刘会长不仅是市医学会麻醉专业主任委员,还是省麻醉学会委员和国家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他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多年的辛勤耕耘,不但让他在麻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和“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称号,先后被评为“鄂州市优秀共青团员标兵”、“新长征突击手”和“鄂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他所领导的麻醉手术科也多次被评为鄂州市中心医院“先进集体”和“优秀科室”。面对这么多的荣誉,刘会长总是谦虚地说:“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都属于我们的团队,我因拥有这样高素质的团队而感到骄傲!”
 
  特约记者   易莉  詹颜  江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