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50多岁的张姓农妇来到市中心医院眼科,见到该科主任、眼科博士章剑时高兴地说:“太感谢章医生了!我做手术半年了,眼睛一直很明亮,感觉也很好。”原来,该妇女眼球结膜增生凸起的肉状物被医生成功切除了。接着,章剑为她检查了眼睑,看到患者复查后一切都很正常,章剑感到十分欣慰。
A 翼状胬肉治疗的难题
人的眼睛与其他脏器一样,虽然细小,却易得各种疾病,既有眼球表面的,也有眼底内在的。眼睛虽小,但在人们“六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眼疾的人甚至说,宁可断一肢不可瞎一眼。眼球虽小,却给眼睛的治疗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很多眼睛疾病成了医生们的难题。翼胬肉就是其中之一,虽说难,并不是手术难,而是术后爱复发,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章剑说,翼状胬肉长在人的大眼角处,其形状像昆虫的翅膀。老百姓常常将翼状胬肉与白内障混淆,翼状胬肉被中医形象地称之为“攀睛”,鄂州人俗称“翳子”。章剑说,在初期,长“翳子”并没有什么感觉,随着时间推移,“翳子”也在慢慢长大,在这个阶段,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一旦当“翳子”的触角侵入角膜时,会产生散光,挡住瞳孔,使人的视力迅速下降,这时病人看物体总是感觉眼前被一层纱遮住,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翼状胬肉严重的,常常会使人致盲。
眼科博士章剑说,翼状胬肉在眼科治疗中是一个难题。大家知道一个很普通的常理是,当身体长出多余的物体时,用手术切除是最基本的手段。
同样,翼状胬肉在眼科治疗中,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法,而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的难题是,形同割韭菜,手术后要不了多长时间,有的多则一二年,少则五六个月,“翳子”又会乌云密布般从大眼角蔓延开来,这种反复做手术,反复又生长的恶性循环现象,令医生头痛,也成为眼科临床翼状胬肉治疗的一个难题。
B 新诊疗破解难题
像割韭菜般进入翼状胬肉手术、复发、再手术、再复发的单纯手术治疗是眼科临床的难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呢?
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章剑和张鹏、陈金鹏医生组成一个技术攻关团队。该团队的成员年纪都不大,却都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眼科经验。在眼科临床实践中,这几位年轻的医生常会遇到经他们手术剥离翼状胬肉的病人,在几个月后又复发再次求医的事。应该说,这种术后再复发的事与医生没有多大关系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很高的,在100名手术病人中,大约有30名病人可能会复发。
两年前,一种眼科临床翼状胬肉手术新诊疗方法,被章剑、张鹏、陈金鹏三位眼科医生引进鄂州。他们在做好了如何运用新的诊疗方法治疗眼疾的应急预案后,准备用这种新的诊疗方法为一名来自临江的女患者做手术。
这名年纪50岁的农妇,是典型的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循环的病人。2011年,这名胡姓农妇因“翳子”遮眼严重,在武汉一家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半年,其胬肉卷土重来,影响了她的生活起居。不得已,当年下半年,她来到市中心医院眼科做了翼状胬肉的切除手术。结果,同样是在术后半年,再次呈复发的状况。于是,这名女患者就成了章剑这个团队翼状胬肉新诊疗的第一位受益者。
章剑医生说,以前对待眼睛的翼状胬肉治疗手段只是单纯进行手术切除。随着临床医学科技不断进步,眼科临床诊疗翼状胬肉在原先手术的处理过程中,增添了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技术,这是一项成熟的眼科诊疗新技术,它很好地降低了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在这项技术确立之前,医生们也进行过结膜移植降低复发率的探索,但未达到预期效果。翼状胬肉新诊疗的疗效是确切的,也是眼科临床的科技成果。市中心医院眼科章剑和他的同事们总是站在医学科技的前沿,关注最近的眼科科技新动态、新技术、新诊疗。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创造的,章剑、张鹏、陈金鹏几位医生,就成了这项新诊疗技术的拥有者。
翼状胬肉新诊疗技术的第一步与传统手术无异,就是在16倍放大显微镜下,剥离病人大眼角处的翼状胬肉。随后,章剑从病人自体眼球的黑白眼珠边界上轻轻取出干细胞,将干细胞移植在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创面上。第三步就是将异体羊膜同样移植在术后创面上,这就完成了翼状胬肉手术的全过程,手术过程只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就这30分钟,章剑完成的不是一个常规的眼科手术,而是具有科技含量的一次质的跨越。章剑医生说,这种新疗法的科技含量,就体现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异体羊膜移植上。自体干细胞移植在术后眼球的创面上,其作用就是促进创面和眼角正常细胞的快速增长。而异体羊膜的移植,又为自体干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营养,从而有利于加速翼状胬肉术后细胞修复,抑制异常组织的增生,这样就达到了一个预防复发的效果。章剑医生说,市中心医院眼科引进这项新的诊疗技术两年以来,每年有200名至300名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这项新的诊疗技术,均达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首先第一例接受翼状胬肉新诊疗技术的胡姓女患者,在术后一年多的随访中,尚未出现复发的迹象,其稳定性很好。也是因为这项新诊疗技术的应用,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由原来的30%下降到5%,大大提高了翼状胬肉的手术质量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深受病人的欢迎。
C 重防范远离“翳子”
翼状胬肉在眼科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资料显示女性多于男性,并以户外作业或在长期太阳紫外线照射者为甚。对于翼状胬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长期紫外线照射、风沙、尘土及冷热刺激有关,因此,农民、船员和长期在外奔波的人群易患此病。
章剑医生说,手术治疗翼状胬肉是最后的办法,要防止这种疾患上身,重要的是加强防范,避免长时间在户外受紫外线的照射。虽有人提出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强,当受到外界某种刺激时,其缔结组织可增殖而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病。认为这种病是结膜血管和角膜联合处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这种炎症的自发过程导致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混合物,内含一种“致辞翼状胬肉血管发生因子”,它具有促使结膜血管向角膜上爬行的能力。经过研究,更多人认为,受环境因素的外界刺激,如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日光、花粉等长期刺激,尤其是农民或户外作业者,在上述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使角膜缘部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是翼状胬肉的一系列形成过程。章剑医生说,实际上,遗传因素也不排除,还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使翼状胬肉疾病增多的一个要素。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是近几年电脑不断普及并进入家庭后,很多人用眼过度,加上长期受强光刺激,以及雾霾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年轻患者有增多的趋势。
长了翼状胬肉怎么办?急病乱投医不可取,但又不能听之任之发展。一旦单眼或双眼长了翼状胬肉,就应当去看医生,因为翼状胬肉如果不介入治疗,它迟早会侵犯到角膜,造成角膜曲率不规则而引起视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失明,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种结果。章剑医生说,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有很多种,随着医疗科技不断进步,新的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来,并有效应用在临床上。市中心医院眼科早在两年前就开始采用“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复发率降到5%。
在新技术诊疗中,已有数百名患者受益。尽管市中心医院眼科在治疗翼状胬肉中取得了很好效果,但眼科博士章剑仍然提醒广大市民要科学用眼、注意卫生,尽量减少和避免长时间在紫外线下工作,做好防霾和防止过度疲劳等措施。重防轻治,治疗或手术治疗,是在防范措施失效后,不得不采取的一步,即使要用手术治疗,也要可靠的保障,不让翼状胬肉复发。总之,不让“翳子”再遮眼,是医生的责任,也是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