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进万家

——市三医院医疗资源优势辐射十里八乡为百姓服务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11-27 语音:播放
市三医院医护人员深入社区,为百姓健康服务

 

近日,周屴村附近的一名60岁老人上吐下泻,在村卫生室首诊后,迅速被送往市三医院住院,进一步说,这种健康绿色通道得益于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的网络,让百姓受益。
  去年,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宣告成立,该院医疗资源优势以医疗联合体的方式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连在一起。责任、服务也随着联合体的方式,辐射到鄂州经济开发区所辖的十里八乡,为百姓的健康服务。同时,这种联合体医疗模式下沉到基层,使市三医院也激发出活力和生机,这座处于城乡边缘综合性医院的医疗优势在医疗联合体中得到充分发挥,市三医院的医疗专家走进社区乡村和家庭,“家庭医生进万家”活动成为市三医院服务百姓健康的一个品牌,受到周边群众欢迎。
  做患者满意的好医生
  医疗联合体是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的一种模式,市三医院的医疗联合体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发挥,院长潘昌如认为,要充分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必须要当一名好医生,让患者满意。
  做患者满意的好医生,是医疗联合体有效发挥的基础,在发挥医疗联合体作用时,市三医院充分利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纲举目张。全院干部群众通过查思想认识,看是否树牢了群众观点、站稳了群众立场;查工作作风,看是否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工作扎实有效;查方式方法,看是否为群众所接纳、受欢迎;查政策措施,看是否真正符合需求、惠及广大百姓。通过“四查四看”,切实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自觉做到一切工作为了群众;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和关系,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同时,市三医院广开言路,直接听取广大病友的意见,听取病人对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流程和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院领导班子出席会议,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人,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病友及家属代表参加了座谈。病友及家属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他们对鄂州市三医院的医疗水平、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等赞誉有加。与此同时,病友及家属们对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管理等进一步完善人性化服务上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有的患者提出,医院服务上应更注重人性化,工作人员当班时应挂牌,让病人知晓责任人,放心就医;有的患者提出加强安保工作,让病人有个安心的就医环境;有的患者要求硬件设施要及时更新,及时解决卫生间水管漏水、门锁关不严实、呼叫器偶尔不响等问题。潘昌如说,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患者的意见就是医院的镜子,患者的建议就是医院的努力方向。医院将认真梳理这些意见建议,并在今后的医疗服务工作中整改落实,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据了解,医院还畅通渠道,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门诊大厅设立群众路线征求意见箱和组织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征求意见表60份,收回60份。
  市三医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了主题为 “服务群众健康、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的专题讨论活动。全院党员干部踊跃发言,展开了激烈讨论。
  医护人员就如何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就诊流程、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制度建设、从细节抓起建立一支“技术好、费用低、服务优”,让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队伍和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建言献策。院长潘昌如联系医患关系的现实问题,讲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认真思考如何服务临床,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为病人排忧解难,并提出了“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体验中研究措施、在落实中展示风采”三点想法与广大党员干部共勉。
  此次开展的“服务群众健康、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专题讨论活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查摆问题、拟定措施、付诸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用心、用情、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把“患者利益至上”的医院核心价值观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这种换位思考的讨论和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燕矶镇池湖村老党员何少卿事迹等活动,使全院医护人员树立了让患者满意的信心。让大家明白,为社会作奉献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即便是退休了,也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做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教育我们医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更多地为病人着想、关心同事、关爱患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市三医院,当一名让患者满意的医生,既成为全体医护人员的目标,也在全院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服务氛围,还为发挥好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的主导作用夯实了思想基础。
  让医生走进百姓家庭
  在日常诊疗中,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的作用发挥逐渐显现出来。该院地处我市城乡接壤地带,如何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市三医院在确定为全市传染病医院后,今年4月,按照结核病的“三位一体”防治要求,市卫生计生委决定将结核病医疗定点的医疗机构调整为市第三医院(鄂州市传染病医院),从10月10日起,市三医院全面负责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市内其他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现的肺结核病患者或疑似肺结核病患者,都要转至市三医院进行排查、诊断和治疗。这样,原先市疾控中心和市中心医院不再接诊治疗结核病人,结核病人在定点的市三医院进行肺结核病诊疗,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拍片、痰检、抗结核药物治疗和督导管理,门诊病人还可享受1000元至2500元疗程定额补偿,住院病人享受与卫生院相同或更加优势的住院报销。
  市三医院不仅是我市传染病医院和结核病医院,而且还是一家综合性医院,负担鄂州经济开发区近10万社区居民和村民的医疗健康服务任务,传染病人的接诊治疗是医院的特色,而综合诊疗则是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服务百姓健康的根本。为了将医疗联合体服务社区和村民健康做到室外,市三医院牵头对开发区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市三医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采取对口支援、技术帮扶、巡回医疗、专家坐诊、双向转诊、送医下乡等方式提供帮扶支持;制定规范的考核机制,做好开发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落实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最大限度让开发区居民得到实惠,享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市三医院除了承担全市传染病人、结核病人的接诊治疗外,平时的综合治疗任务也比较繁忙,市三医院院长潘昌如说,三医院周围以鄂州经济开发区为轴心,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现在在医疗联合体的作用下,看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但三医院的门诊量也很大。尽管如此,市三医院服务辖区群众健康的重心一直前移,仍然把医疗服务的重点放到农村和社区。市三医院在发挥医疗联合体作用的同时,组织该院医疗专家进村入户,深入社区乡村,家庭医生进万家巡回义诊。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在鄂州经济开发区杜山社区卫生服务站送医义诊。这次活动主要面对社区内的65岁以上长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妇女、儿童义诊。市三医院将为参加义诊的社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活动才开始半个小时,现场排队拿号已经排到60多个。义诊流程主要是居民登记拿号、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抽血化验、健康咨询。抽血的居民一周后可直接到社区服务站领取化验结果。同时,对非本社区的居民,市三医院也向他们提供了健康咨询。
  记者看到,在现场的健康咨询处,居民纷纷讲述自己身体上曾有的或正在经历的不适。带着老伴一起来检查的杨业连爹爹,由于咳嗽有一段时间了,吃了很多止咳药,现在他向医生咨询相关信息。“找咳嗽药吃不是最根本的治疗办法,最好找出咳嗽的病原,找到咳嗽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医生建议他。
  患有高血压的吴长兴婆婆,笑得合不拢嘴,“早晨出来散步就可以看医生,又不用花钱,关心我们老人的活动当然好啦,有这样的活动很开心。”
  这次义诊活动除了为老人、妇女、儿童看病外,还要让居民了解开发区的公共卫生政策,让老年居民知晓自己享有免费的公共卫生福利,并指导他们怎样享受到这些福利,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进万家活动是市三医院依托医疗联合体,发挥自己医疗资源优势的一种探索,让医生走进家庭,打造半小时服务圈,使医疗联合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网络优势,在治病救人、健康服务中发挥应急作用、健康教育作用。为了将这种网络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科学地结合一起,市三医院将辖区内10万居民健康纳入医疗联合体的管理,医生们走进辖区家庭,逐步开展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孕产妇保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等10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医院联合体在城乡结合部没有健康服务盲区。
  市三医院院长潘昌如说,建立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是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成立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后,我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落实基层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和三医院之间实现双向转诊,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市三医院医疗联合体依靠各位理事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已摸索出一条服务辖区百姓健康的模式,让医生进万家,让百姓感受到健康就在身边,不断扩大医院的信誉度、知名度,切实做到人民医院服务人民,为人民的满意医院。

  记者 李经济    通讯员 白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