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矮小症患儿获得理想身高
—— 记市中心医院儿科开展矮小症患儿的对症治疗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3-12
语音:
人们常会对一些不常见的事物投去好奇的目光,而某些人却对这样的眼神感到十分困扰。在同龄人中,个头较为矮小的孩子,可能会因自身缺陷而饱受其他人无意或有意的嘲笑,这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极大打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身高也在不断增长,而成年人身材矮小对工作、婚姻、生活及生理等方面会带来诸多影响。如何让矮小症患儿能拥有和同龄人相当的身高,是许多从事儿科临床医学研究专家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市中心医院儿科在科主任邵荣昌的带领下,一直致力将最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带给患儿,为他们解决各类疑难杂症和各种常见病的困扰。今年,科室将针对矮小症患儿进行对症治疗,以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让矮小症患儿获得理想的身高。
成因复杂 早诊断早治疗
儿童矮小症可能使孩子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儿童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此症状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身体发育迟缓。
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介绍道,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复杂,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点: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GHD),其病因为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特发性矮小,可能原因包括生长激素(GH)活性不够,GH受体浓度低或功能异常,GH受体后信号传导异常,GH受体基因突变,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浓度降低,特发性矮小(SHOX)基因突变,IGF—1作用异常等,包括家族性矮小等。特纳氏综合症,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临床表现为生长障碍,性幼稚、躯体形态异常、染色体检查为确诊依据。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又称呆小症,是因为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所致。中枢性性早熟,女孩8岁前、男孩10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现象,虽发育早期身高较正常同龄儿童高,但成年身高较正常人矮小。其他的原因还有小于胎龄儿、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各种慢性病及代谢性疾病、骨骼发育异常、肾功能不良等。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身材矮小的征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就越好。另外,孩子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剂量越小,所花费用也越少。
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说:“判断矮小有条黄金分界线,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5岁后依然比同龄孩子个子偏矮,家长就应该带他们到医院检查,因为矮小症治疗的最佳年龄是5—6岁。”
“尽管儿童矮小症的成因十分复杂,但是这并不代表现代医学对这类疾病无计可施,只要早诊断,早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对症治疗,矮小症患儿也能重新获得理想的身高。”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说。
“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每位家长都应重视准确给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以便早期发现问题。”邵荣昌说,为避免孩子出现成年期的矮身材,家长应定期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每半年或一年测量一次身高,然后计算每年身高增加的厘米数,即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人出生时身高是50厘米,第一年长25厘米,第二年长10至15厘米,2岁以后,尤其是3岁至青春期发育前,孩子的身高每年要增长5至8厘米,如果低于5厘米,就属于生长迟缓。所以,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的身高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比同龄人矮时就应及时检查,5—6岁是治疗儿童矮小症的黄金时间。
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认为,“现在的孩子虽然营养好,但由于运动少等原因,导致矮小身材的孩子有增多趋势。面对孩子的矮身材,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其测定骨龄,监测甲状腺功能、血糖、IGF—I、脑部核磁共振以及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力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避免误区 正确看待“激素”
当前,一些家长对于儿童矮小症仍存在一定的误区与盲点,有的盲目听信广告宣传,不管该产品会带来怎样的代价都要去试一试,其实广告中的多数产品都有导致骨骺提前闭合的不良作用,结果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佳,才去找专科医生诊治,此时已晚矣,因不良后果已造成,还可能已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提醒广大矮小症患儿家长,要尽量避免这些误区,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的增高产品,一定要到医院询问相关的儿科专家,为孩子做各项具有科学依据的检查,再去选择相应的治疗药品。
有的家长盲目带孩子去就诊,还没弄清楚情况,就听信非正规医院的增高门诊宣传,结果造成孩子误诊或错误用药,耽误了孩子的生长,甚至出现不良后果,此时既浪费时间又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但已没有后悔药可吃。
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有早长晚长,23岁还要长”,他们以为孩子还小,现在不长没关系,多给孩子吃点补品或者加强补钙,孩子一定能够长高。但是等孩子到青春后期时才发现他们的个子仍不高,那时再到医院就诊,就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因孩子的骨骺已闭合,从而失去了长高的最佳时机。
有的家长谈“激素”色变,他们一定程度上是害怕“激素”会对孩子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家长一听到生长激素,特别是听到“激素”两个字,就认为不仅副作用大,而且还会导致性早熟,于是,宁可让孩子成为矮子,也不愿积极治疗。
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表示,这些误区,家长们都应极力避免。他告诫矮小症患儿的家长,一定不能轻信电视或者网络上来历不明的增高广告,因为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骗人的虚假广告,他们宣称的能够让孩子长高的药品,可能还含有对孩子有害的成分,因此一定要睁大眼睛,摆正思想,防止被骗。
他还说,那些打着让患儿增高幌子的非正规医疗单位,为牟取暴利,而不采取正规的药物为孩子进行治疗。
“孩子长不高,应受到家长应有的重视,不能盲目等待,错失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激素’并不是有害物的代名词,市中心医院为患儿进行矮小症治疗的药物,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这是美国药品监管权威机构FDA批准的促进儿童身高增长唯一有效药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矮小均有较确切的疗效。”市中心医院邵荣昌主任说。
在矮小症患儿用药之前,市中心医院儿科会对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检查,例如骨龄、脑垂体核磁共振扫描、肝肾功能、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检查,而且在患儿治疗期间,在邵荣昌主任的定期监测下,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措施。只要患儿坚持长期治疗,一定能获得理想的身高。
对症治疗 重获理想身高
导致儿童患矮小症的原因多种多样,而根据患儿具体病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才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除去生理因素,还有一些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据调查,有的孩子因家庭暴力、虐待、饮酒、抽烟、服用药物、“一家两制”、父母两地分居、第二职业、失业威胁、期望值高、分配不公、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和价值取向的冲撞等种种矛盾的纠葛,以及辱骂、讥讽、嘲笑、歧视等心理暴力,这些因素使得孩子感受到冲撞的痛苦,从而使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他们的身高比在和谐环境中得到多方关爱的孩子矮。
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说,国外学者把因缺乏关爱而停止发育、身高进展缓慢,成为矮身材的称为“社会——心理——矮小综合征”,或称之为“社会心理型侏儒”。因此家长在家中要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怀,让孩子在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这更有利于孩子拥有一个正常的身高。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矮小症已被广泛应用,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好,治疗应持续至骨骺愈合为止,治疗时患儿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以第一年效果最好,年增长可达到10—12厘米以上。在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IGF—1、IGFBP—3等。
“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孩子的营养摄入,同时让孩子勤加锻炼,并且保持足够的睡眠,也要对于其他易发流行病进行相应的预防工作。”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邵荣昌说。
邵荣昌主任于1992年从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儿科临床第一线。在他的医疗实践中,发现很多矮小症儿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错失增高的机会,这部分儿童完全可以通过治疗改变身高,从而在这个崇尚“高”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更多的优势。
“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持续治疗,矮小症患儿完全可以改变个子,从而获得理想的身高,并且能够重拾生活的信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邵荣昌主任说。
以前,我市开展矮小症治疗的医疗单位并不多,因此很多矮小症确诊的患儿家长都会选择到武汉就诊,来回奔波叫人很累,还需要饱受颠簸之苦,复查也不方便。从今年开始,市中心医院为矮小症患儿进行对症治疗,从而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把病治好,不再需要远距离来回跑,有效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市中心医院自开展矮小症患儿的治疗以来,已经为多位患儿成功增高,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大家的满意和放心。
□ 田萍 刘丽容 易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