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中医中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由此,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比如,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有些人的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圆圈状、条段样等,这类人群经常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这些很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耳朵上的穴位比较复杂,但若有头疼、失眠的小病,我们可以自己按摩穴位辅助治疗。
牙龈肿痛者按耳垂。因“上火”导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医院在耳垂上点刺放血,这些做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打嗝者按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这个部位相当于人的腹腔。打嗝是由于脾胃处虚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饮暴食引起的胃气上逆。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心绞痛者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四肢疼痛者揉耳轮耳廓的外周耳轮。这个部位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失眠者按上下耳窝。失眠是由心、脾虚弱造成,患者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位,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