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感冒、发热需要输液治疗才能好得快,殊不知,这种处理方式大错特错,不仅对患者造成莫大伤害,容易引起细菌耐药,还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感冒特别是普通感冒是以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咳嗽亦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伴或不伴有咽痛、发热或肌肉疼痛等症状。大部分由病毒引起,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他病毒包括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涕,初期也可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2至3天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出现发热,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一般5至7天可痊愈。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
临床上一般不进行普通感冒的病毒学检查,通常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多无异常。伴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者可以查到相应体征。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通常需要鉴别的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链球菌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在流感流行季节需要注意流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可疑的患者及时行鼻拭子、咽拭子采样检查。流感通常表现为起病急,具有较强传染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可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目前治疗感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一般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普通感冒临床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并尽量加强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适当使用解热镇痛、鼻减充血剂、抗组胺药和镇咳祛痰药物,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
对于临床诊断或确诊为甲型流感患者,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抵制剂抗病毒治疗。没有明确感染依据者,一律不能以预防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以避免耐药及药物滥用。当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时,如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中性料细胞数和(或)C反应蛋白升高,伴有脓涕或咳黄脓痰、听力下降、耳部疼痛等症状,考虑有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时,应加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对症治疗1周症状仍无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或作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