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岳石洪最美的时节。”山色氤氲,溪流潺潺,游人不绝,“五一”假期,岳石洪村火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军平说,半世纪攫取,二十载还债,是绿色回归带来人气回归与产业重振,好山好水也要好好打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绿色银行”与“矿石宝藏”
岳石洪村位于鄂城区汀祖镇东南部、东方山东侧。群山环绕中的岳石洪“八山半水分半田”,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1%,“山上是绿色银行,山下是矿石宝藏”,特有的地貌特征,与千百年的人文积淀,造就了岳石洪鲜明的移民隐逸文化与矿冶文化。
相传,汉代名士东方朔晚年隐居东方山,曾到岳石洪采药。三国时期,战乱不止,三国后人止戈隐居于此山水秀丽之处,桃花山上还留有三国时期古战场石头磐遗址,以及继承三国血统的三国湾村民,一户一姓。
这里的矿冶文化悠久,上世纪80年代,岳石洪村黄土山挖掘了大量宋代矿井、矿道,现留有唐王古矿遗址和现代矿山遗址各一座。唐王开山与武穆铸剑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但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张军平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岳石洪村率先开矿,从露天到地下,“挖个稀巴烂,赚个几千万”。在那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时代,岳石洪村“一矿独大”。
2000年前后,“矿石宝藏”日益枯竭,这个曾经的富裕村一度穷得靠林业补偿维持运转。
“留在村里没奔头,许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受长期采矿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绿色银行”堪忧,但凡有点门路的人都开始外迁,曾经熙攘热闹的村子突然静了下来,整村常住人口不到400人。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限制开采之后,集体收入骤减,村民缺少收入来源,村庄无法承载农民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产业转型已成必然,急需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全村林业占主导,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且用地分散,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低;二产矿业凋敝、矿冶工业面临转型;三产旅游资源众多,但发展滞后……
岳石洪的困境不是个例,是矿业大镇——汀祖镇的典型代表,“植绿、复垦,偿还生态债,这条路绕不开!”汀祖镇副镇长张仁舟曾在2002至2013年担任岳石洪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从“封山育林”起步,10年间将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1.2%,并逐步复垦工矿废弃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军平说,村庄要发展首先得解决村民要增收、生态需保护,而产业无基础、发展没方向的结构性矛盾,但集体经济支柱没有了,村庄要转型要建设,村集体如何寻得“第一桶金”?
机会终于盼来了!随着国家出台复垦土地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鄂城区自2018年起支持汀祖镇留用新增土地指标,盘活乡村建设用地资源,为后续投资提前储备土地资源。
2018年底,以岳石洪村为试点,汀祖镇引进百村集团投资6000万元规划建设岳石洪“创客空间+共享农庄+康养基地”。该集团投资400多万元用于复垦140亩工矿废弃地,产生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区政府调剂使用,并按相关规定支付费用。
绿色复位,千年气魄重归
“扣除成本后还剩1200余万元,全部用于村里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张军平介绍,近两年村里的停车场、游客中心、森林步道、村标门楼等建设经费都源于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所得。
“剩下30亩地交由百村集团开发。”这30亩地加上废弃学校占地打包评估后,村集体按600万元折价持股。“这样一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张军平说,百村集团按30年每年20万元返还村集体保底,另外每年还有盈利分红。
废弃的村小学和矿业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拥有现代风格的花溪酒店和村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建成总面积约75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一步补齐岳石洪村旅游公共服务短板。
“以农业为基础,以游客为中心,以旅游为手段,以保护为核心,以发展为目的,以道法自然、古今交融为规划理念,打造自然生长的乡村。”百村集团董事长余元兵介绍,集团于2018年12月份启动岳石洪村村庄规划工作,构建“农业+文创+旅游+康养”新农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要让千年的人文田园村庄回归,让外出的村民回归。”
在初夏里焕发生机的不光是岳石洪的山水,同花溪酒店一同竣工的还有一众村民的民宿、生态农庄等项目。去年,上张湾村民张轶还在黄石谋划研学项目,今年,他把研学团队带回了岳石洪村,“从大学教授、书画名家到企业家,都想和岳石洪结缘。”
如果不是村口几座矿井塔台被保留建成矿采景观,而今生态力爆棚的村庄,很难和昔日远近闻名的“矿采大户”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