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轨迹从百米地下写起——探秘鄂州花湖机场能源站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3-07 语音:播放

  3月6日,一组分析数据出来,胡毅威心里有了底。数据来源于双工况地源热泵机组调试运行情况,“凭多年的工作经验,提供一个单位的供暖量,这台机组的用电量只相当于传统模式供暖机组的25%。”

  胡毅威是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通用设备部给排水暖通主管,负责机场能源站管理工作。这里有两台双工况地源热泵机组,2月底运行调试1台,并得出了初步运行数据。3月底前,另一台机组也将调试完成,这意味着花湖机场能源供给已准备就绪。

  能源站是整个花湖机场的“空调”总管,冬送暖夏送凉。航站楼、货站楼、转运中心、综合楼、宿舍楼等设施投入使用后,共计5.2万平方米巨大空间的冷暖将由这里保障。

  有研究显示,民用机场消耗的能源与一座城市相当,而其中多达五分之一的能源可能被浪费。机场运行,供暖和制冷系统能耗占比最大,即使是离心式冷水机组,其耗电量也非常大,这无疑成为建设“绿色机场”重点关注的内容。

  鄂州花湖机场是我国“四型机场”建设示范项目。节电75%,胡毅威凭经验分析出来的数据,从一定程度上“显影”了花湖机场的“绿色”轨迹。他说,描绘“绿色”轨迹有两个关键,一个深藏百米地下,一个立于地表之上。

  深藏百米地下的“轨迹”,如果没有胡毅威介绍,外人恐怕难以发现。在能源站北侧,与其一路之隔,一块16000平方米的场地下面深埋着624根特殊的管子。管子长120米、直径0.18米,有碗口粗,呈双U型竖插地下,管子底部离地面124米、顶端离地表2.5米。

  “这种管子叫土壤换热器,里面循环着经过软化的自来水,用于地源热泵机组土壤侧吸放热。通俗点说,就是从大地母亲的怀里取‘暖’,双工况地源热泵机组是取‘暖’工具。”胡毅威说。

  百米地下的“暖”便是浅层地热能。资料显示,浅层地热能具有稳定、持续性特点,是一种温差势能,其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也是理想的“绿色环保能源”。热泵技术是“绿色环保技术”,通过热泵技术的热交换方式,将赋存于地层中的低位热源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源,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

  “勘测数据表明,花湖机场地下土壤源恒温温度在16-18℃之间,埋在地下的土壤换热器与土壤换热来实现能量转移。冬天,地上冷水换取地下热水;夏天,地上热水换取地下冷水。”胡毅威介绍,“目前,采取这种技术供暖送凉,省内机场中,花湖机场是首家。”

  在能源站一侧,立着两个高约15米的巨大“暖瓶”。其实,这是两个蓄能罐,利用低谷电储藏地热能,每个蓄能罐的容积有1600立方米。“冬存热水、夏存凉水,是不是像暖瓶一样?而且还是零排放。”胡毅威说。

  目前,为确保机场能源供给无虞,花湖机场采取的是复合式系统供能,除了采用浅层地热技术外,还有水蓄能、调峰燃气锅炉、调峰冷水机组备用。

  根据该项目规划设计,花湖机场能源站将大量减少一次能源消耗量,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供能。其减少污染排放量的设计数据为:年减少标准煤1403.1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3676.1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84.19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52吨。

  除了利用地热能外,花湖机场还大量利用光能,屋面光伏约24.7万平方米,光伏幕墙有1.2万平方米,光伏总装机容量约34.4兆瓦。同时,本期安装充电桩853个,电动化比例达到81%。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