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开发区探索品质电商发展之路
“卖东西”如何走向“卖品质”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6-12-16
语音:
电商产业进入品质时代
数据显示,我国电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从2004年的0.14%增长至2015年的11.7%。而在我市,随着唯品会、苏宁、亚马逊、家乐福等电商龙头企业的进驻,电商产业发展迅猛,这个占比达到了38.3%,销售额已突破62.7亿元,而2016年,预计实现销售额100亿元,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支柱。
电商交易的虚拟性、跨地域性给消费者带来便利,逐渐成为商品流通领域的主流通道已是大势所趋,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假冒伪劣、消费欺诈、质量低劣、品牌商标侵权等现象频发。
有权威媒体调查显示,我国41.9%的网购维权者投诉卖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去年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电商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近四分之一抽样样品属于“三无”产品。
“产品质量问题从眼前看是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长远看,更关乎电商产业的发展前途。”葛店开发区经发局局长高飞认为,电商产业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作用,如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对产业良性发展于不利。反之,对落后产能和劣质库存形成倒逼的淘汰效应,能保护和发展优秀产能。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观念逐渐从物美价廉转变为物有所值。”徐红红认为,发展品质电商的拐点已经到来,电商企业要学会从“卖东西”变为“卖品质”。
今年,葛店开发区抓住契机,向国家递交了创建“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的请示,并于5月26日得到批复同意,示范区如果创建成功,对我市推动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都会迎来巨大跨越。
品质电商的唯品会样本
抓好电商产品质量,企业是主体,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龙头电商企业和一般电商企业相比,有更加严格、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该企业的质量控制模式让记者眼前一亮。
该企业是一家专门做特卖的B2C的网站,和淘宝这种C2C的相比,是一套完全不一样的质量控制模式。
该企业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负责人江浩介绍:“要实现电商品质化,唯品会对质检资料的审查、外观质量检查和内在质量检查三大环节进行品质严控。”
首先,质检资料主要是审查检测报告、产品资质、生产商资质等3个资料,质检资料依据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要求。
而在外观质量检查上,这一环节分为第三方质检、入库抽检、IQC(来料质量控制)和OQC(出货品质检验)等4大步骤,通过与中立第三方合作或独力执行方进行操作。
4个步骤都是由第三方验货公司、供应链管理部以及物流中心三个独立的执行方来操作,保证了检查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江浩详细介绍道:“入库抽检和IQC是产品入库后检查通过方可上线销售。最后在出库前,物流中心OQC会再检查一遍商品,不合格的商品会更换合格的商品后再出库配送。
值得称道的是,第三方验货公司会把质检工序进行分解,专人检查一个工序,达到漏检率的最小化。在国内大型电商只有极少数公司会选择第三方公司做全检,目的就是为了消费者收到的商品质量得到保证。
最后是内在质量检测,除了合作的品牌方会在生产环节自行作内在质量的管控外,唯品会也会进行抽样检测。
抽检的环节包含入库前检测、入库检测、售卖中检测。入库前,产品同样会由第三方抽检公司把关外,唯品会自身也会对产品样品在指定的检测机构测试。售卖中检测,唯品会是所有销售的品类全部会做抽检,品类的特性以及销售的时间不同,会安排在不同的环节做抽样。
正是抓住产品的质量,唯品会在成立之初几乎没有做任何广告,完全依据口碑传播就达到了快速的增长,这就是质量至上带来的品牌效益,为葛店其他电商企业、特别是块头不大的电商企业指出一条走品质发展的道路。
品质电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抓品质电商,不能仅靠企业的自律性,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加入进来,共同支撑品质电商时代的腾飞。
省质监局总工程师朱宝玉认为,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必须形成共治格局,才能保持葛店开发区乃至我市电商产业的领先优势。
政府需要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力量;电商平台企业应当重塑企业价值观、挣脱传统的发展路径依赖;第三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多元治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消费者进行优质优价观念教育,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品质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夯实质量保障,葛店开发区有一个先天优势。依托省质检院葛店基地建设湖北省电子商务检测中心,为电商提供检测服务,既能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又实现家门口检测,节省企业成本。
而与会者认为,在技术层面上,应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技术优势,抓好电商产业生产领域监管工作,切实发挥对质量、计量、标准、生产许可证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加大质量监管、质量预警、产品检验等制度落实力度,确保产品不出质量问题。
此外,可推动电商企业成立区域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督促企业建立网上产品质量分析系统,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同时,严格市场准入,打击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宣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税务部门可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电商企业建立质量防控体系,提升产品质量。
当地部门可紧紧围绕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产业升级的紧迫需求,与有关部门配合,为示范产业和企业量身定制“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解决方案,补齐质量短板、克服发展瓶颈。
记者 童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