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当先再腾飞——葛店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初探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8-05-11 语音:播放

  “一马当先,不断超越”,在武鄂高速葛店站出口处,路边伫立的两米多高的这8个大字,很是醒目。

  乘着春风,改革开放的种子在葛店这个小镇落地发芽,诞生了湖北省首个省级开发区。改革开放40年,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大道上,葛店开发区又当如何扬鞭奋进?

  2018年2月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到葛店开发区调研时强调,葛店开发区要面对当前形势,以二次创业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精准定位,实现开发区的崛起和腾飞。

  一个“忧”字出思路

  因与武汉有着人相亲、性相近、地相依的特殊关系,自诞生之日起,葛店开发区便成为关注点。无论走过多少曲折与艰辛,葛店开发区在风雨中成长,一组数字便是见证。

  建区初期,到1992年,葛店开发区总投资2.97亿美元,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投产18家企业,年总产值5.9亿元。20年后的2012年,葛店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5年后的201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多亿元。

  目前,葛店开发区已是鄂州经济主战场,建成“中国药谷”、中国中部电商基地、继武汉光谷之后的湖北省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湖北科技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群。

  纵向比,进步很大,国内生产总值25年翻了近40倍,几乎一年一个台阶。然而,横向对比,情况怎样?

  2016年,国家重启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工作,对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从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个方面共53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数据显示,当年考评的53项指标中,葛店开发区有29项指标低于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106位,中部排名第24位。

  吃碗安稳饭,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滋润。可是,葛店开发区是鄂州市的“长子”,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是火车头。“我们的站位不能只在家门口,而是要立足全市、全省,着眼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他们坦言。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思所以危,则安矣。作为湖北省的第一个开发区,葛店开发区人心中的“危”与“忧”可想而知。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在差距中找不足,在对标中找方向。

  为此,葛店开发区提出“三比”,定出未来走向。即:对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比,补短板;对照东湖高新区的标准比,谋发展;与葛店开发区的历史不足比,抓投入。

  他们对标勾画了一个心中蓝图。经过5年的努力,到2022年,葛店开发区建设成一座中等城市,基本功能完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居民素质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GDP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

  一个“变”字定方向

  “在汽车引擎盖上签下审批意见”,这种不多见的事发生在葛店开发区。

  朝九晚五,坐等上门,公章旅行。2018年新年伊始,这种行政审批的惯例在葛店开发区被悄然打破,“在汽车引擎盖上签下审批意见”便是他们改革思路引发的变化,一个“变”字确定工作的方向。

  变管理为服务,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促进企业发展。他们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说营商环境是跑道、市场主体是车的话,那么市场主体的一个个痛点就是跑道上的沟坎和曲折。痛点便是着力点,只有消除这些沟坎、曲折,“跑道”才能变得更加平顺,才能让“车”跑得更加安全、畅快,进而引来“高档跑车”上路。

  “铲坎”、“牵直”,自2014年起,葛店开发区全面整修行政审批这个快速道通,已探索出了以前台受理、后台审批、限时办结、现场终审、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工作模式。

  体制改革方面。打破了传统的部门审批模式。对审批事项实行“宽进严管”,实现由“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重监管”的转变,将风险从集中在审批环节分摊到事中事后的监管上,加大事中事后的信用管理力度和违法惩戒力度。

  制度创新方面。实行容缺办理、诚信管理。开发行政审批系统,固化行政审批运行流程,压缩自由裁量权,实现行政审批事项“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能监督”,以窗口人员菜单式操作实现审批行为标准化、规范化。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当下各地发生的人才抢夺战中,葛店开发区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聚英才,纳众智,推出了葛店人才振兴“三篇”。即,《关于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加快推进宜居宜业新葛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政策篇,《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创办实体实业的若干意见》的创业篇,《关于加强人才安居保障房租售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安居篇。

  人才振兴“三篇”的目标是,“10年引进10万大学生、5万人落户,5年建设1万套人才安居保障房”,以此优化葛店的人力资源结构。

  一个“融”字寻路径

  过短咀里湖桥,不到2公里便是佛罗伦萨小镇。武汉车友惊叹,武汉到葛店,感觉没出城。武汉301公交、武黄城际铁路,让武汉、葛店两地居民过上了双城生活。

  杜肯索斯在葛店开发区成功二次创业,并且总部也搬了过来。不过,员工们还是有点郁闷,原因是走出办公室,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不丰富。“在一个地方工作,有值得留恋的,便能留住人心,有归属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的舒适度。”

  对这一点,葛店开发区人很清醒,“过去只搞工业,忽视了城市功能的建设,导致葛店开发区的发展曲曲折折。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年轻人连谈恋爱的地方都没有,怎能留住人心?产城融合发展,是我们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基石。”

  他们提出,要奋力推进从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跨越,从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精尖新智能制造业跨越,从粗放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跨越,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向市场经营城市跨越,从区域性开发区向与东湖高新区联手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园区跨越。

  二次创业,五个跨越,一个“融”字深解其中味。

  ——功能齐配产城融合。

  目前,葛店新城CBD(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并实施,将形成“一核、两轴、一带、多组团”的总体结构;完成了葛店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工作,特别是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保持一致,编制完成并实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投资109亿元的城市功能项目、投资110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综合管廊、城市湿地公园等配套工程已经开工。2平方公里国际社区项目、沿江10公里长江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项目正在规划设计,葛店老集镇改造及环境治理项目已启动规划设计,综合医院、国际学校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

  文、教、卫、商等城市功能短板正在被一块块补齐。“种棵枣树,来的可能是麻雀。栽好梧桐树,来的才会是金凤凰。”他们说。

  ——区域协同产业相融。

  规划对接方面。选择编制东湖高新区总体规划的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在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政策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对标同规,统筹规划。

  交通对接方面。已就武汉地铁11号线、T2有轨电车延伸葛店,以及人民西路、高新四路延伸对接东湖高新区科技一路等项目经过多次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公交一体化工作正在与武汉公交集团对接。

  产业对接方面。已规划共同设立国家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规划范围北至长江、南至武黄高速、东至葛店开发区创业大道、西至东湖高新区未来一路,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东湖高新区70平方公里、鄂州30平方公里。

  ——主体多元建设相融。

  实现二次创业,城市配套是基础。完善城市功能,改变过去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做法,实现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去年以来,该开发区经过多方竞争性谈判,选择位居中国建筑竞争力百强企业前列的中建三局作为合作对象,采用PPP、EPC等方式进行城市综合开发。

  随着城市配套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一个葛店新形象已渐向世人展示。目前,湖北省长江投资集团、武汉地铁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参与葛店开发区的城市建设。湖北省长江投资集团将进行沿江沿湖生态保护与治理,对老集镇进行环境整治;武汉地铁集团将延伸地铁11号线至葛店,武汉公交集团将把轨道交通引入葛店。

  ——链接“孤岛”企业相融。

  在葛店开发区各园区,各家企业曾是一个个“孤岛”,互不了解。近年来,葛店开发区多次组织激光类企业串门互访,到华工激光、光谷企业上门学习交流,并搭建企业交流平台,促成以华工激光为龙头的葛店激光制造产业由点串成线。目前,开发区已有30余家企业围绕激光智造发展,楚天激光、逸飞激光、吉事达激光蚀刻等一批企业将落户。

  一个“精”字奔未来

  从湖北省对外开放的“零公里”出发,多年来,葛店开发区在探索一条精细化、精准化发展的道路。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美丽葛店建设的步伐。

  工业与农业交织,土地成为角力的焦点。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土地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饭碗。如何将农业的主角转化成工业生产的主体,这是一场对智慧的考验。

  对此,葛店开发区创新思路,精准施策组建新市民公司,将其拉进分享改革成果的“朋友圈”,解决了农民变市民的问题。

  遵循市场规律,组建股份制有限公司,即新市民公司,公司股东分别为葛店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25个被征地行政村。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公司承担区域内社会服务功能,业务涵盖乡村垃圾清运,辖区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的绿化种植,公共交通、市政维修、安置小区的物业服务等等。

  没有良好的生态,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环境整治,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做到“三不”,即新上项目和所有企业不环评的不立项、环评不过关的不开工、排放不达标的不生产。

  果断关停相关企业,斩根治污。2017年,共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9家、“散乱污”企业21家,其中省委巡视组和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督办的问题26个。

  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北部,将实施长江10公里岸线生态修复及人文景观建设与葛店老集镇改造、白浒镇村“散乱污”企业整治结合起来,系统打造工业绿色转型旅游线。

  中部,秀海湿地公园建设已展开,拟与卡氏动漫合作建设全国一流的动漫文化小镇;丁桥港治理生态环保工程已联合华容区开展行动。

  南部,高新大道以南近20平方公里按照绿色、高端 、生态发展的要求推进开发建设,垱网湖、曹家湖万亩农田退垸还湖工程正在顺利实施。

  西承湖北自贸区,东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中心,北处武汉新港核心区。重要的历史阶段,最好的历史风口,放歌未来,葛店有梦。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