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这里出发——鄂城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微观察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4-27 语音:播放

  党建+共治 “烦心事”变“暖心事”

  4月22日,天空晴好。走进桂花园社区大旗墩小区,居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该小区是50多年的老小区。曾经这里的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居住在此的1880户居民烦恼不已。
  改变从2018年开始。我市启动“40工程”,对大旗墩小区等老旧小区实施改造。破损路面硬化、新增停车位、花坛绿化……小区“脱胎换骨”,展露新颜。
  紧接着,去年底鄂城区又启动277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从地面到立面。
  由于历史久远,大旗墩小区每栋楼都是公共的老式公厕。“老式公厕的下水管比较细,极易堵塞。”桂花园社区主任叶娟介绍,19栋下水道堵塞,导致一楼门前经常污水横流,臭味弥漫,蚊虫乱飞。在施工队进驻小区前,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就将收集到的各类问题反映给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
  急居民之所急,解居民之所忧。“我们把收集上来的意见进行梳理,想方设法逐一解决,实现矛盾化解不出小区。”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熊裕忠说。
  小区物业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最为关切。桂花园社区抓住这个关键,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作用。同时依托物业服务中心打造三方联动“议事厅”,每月召开联席会,畅通居民发声渠道,协调了多起居民间的矛盾纠纷。
  汽配小区少数车主乱停车,致使小区内的一片草地被压成烂泥地。这让住在旁边一栋楼的居民很是气愤。
  问题反映到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三方第一时间现场查看,结合居民建议,决定疏堵结合,将这片烂泥地恢复成草地,并新设两个生态停车位。
  居委会协调、居民商量、物业管修,三方联动,一周之内,问题迎刃而解。
  “三方联动”,是桂花园社区解决复杂问题的秘诀。每周一次例会,每月一次民主听证会,三方共同解民忧。在此基础上,实行居民事项首问负责制,无论什么问题,居民一旦找上门,居委会或物业工作人员必须负责沟通、协调和回复。
  西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推动完善“三方联动 多元共治”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由“有事社区管”向“有事小区办”的转变。
  共享+众筹 “无米之炊”变“有米下锅”
  4月23日,花园社区万福家园小区出入口,小车进出智能道闸自动识别,居民进入小区自由刷卡,人车合理分流。
  万福家园小区是一个20多年的老小区。以前,这里环境脏乱、停车无序。粉刷墙面、新增停车位、安装智能道闸和门禁系统……去年8月份,社区通过“共享+众筹”项目,利用“幸福家园”平台,筹集公益金1.5万元,省慈善总会按1:1比例配捐,共筹资3万元对小区进行了改造。
  “共享+众筹”项目实施后,万福家园小区的工作模式很快得以复制。“有了‘共享+众筹’项目,一些‘老大难’问题得以破解!”花园社区党委书记曹敏说,此前,花园小区是开放式的格局,进出口有4个,给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和压力。社区和业委会商讨后,决定筹集资金改造小区。
  通过“共享+众筹”,不到两周时间,共筹资19.818万元。花园小区顺利启动改造提升工程,做护栏、安装智能道闸和门禁系统,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小区“开转封”工程完工。
  刚开始,实行全封闭管理时也遇到一些阻碍,部分居民出入要绕好几栋楼嫌麻烦,经常与物业管理人员理论,社区工作人员和业委会成员几乎每天蹲守在小区,天天向居民解释,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家也感受到封闭管理的优势,由最初的抵触慢慢变成了支持。
  曾经人员、车辆无序进出的小区静下来了,居民感受到了稳稳的安全感和满满的幸福感。“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员出入有序,住起来更放心、舒心。”在小区住了10多年的居民马燕妮,由衷地发出感慨。
  目前,开放式小区实现封闭管理和人车分流智能化管理,万福家园和花园小区的先行先试,无疑起到引领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加强日常管理、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开转封’小区真正做到封闭式小区般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曹敏说。
  今年以来,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文明城市巩固提升,鄂城区紧盯开放式小区“无有效管理、无安全保障”短板,积极推进开放式小区封闭管理,努力提升小区安全和居民生活品质。
  阵地+服务 让 “陌邻”变“睦邻”
  作为家长,孩子若是迷上手机游戏,无疑是件很苦恼的事。
  花园社区辖区内有8个小区,住户4868户11000人。其中未成年人2751人,8至12岁是沉迷游戏的高发期。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网络游戏,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在社区的组织下,七彩阳光志愿服务联盟中的“小雏菊”志愿服务队,免费开起了童趣轮滑培训班,受到许多孩子的青睐。
  4月17日16:00,走进社区的活动室,10名学生正头戴头盔、身着队衣在训练。前方设置重重障碍,11岁的陈宇轩灵巧地弯腰、摆臂、蹬腿,轻松进行穿越……教练朱焱松介绍,陈宇轩是轮滑队的主力队员。在长达1个小时的训练中,陈宇轩和队友滑了几十圈。
  “以前,看到有人从身边一闪而过,觉得好酷,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陈宇轩说,滑行时身体特别放松,心情也跟着快乐起来,现在越来越喜欢轮滑了。
  每次上课,陈宇轩的母亲方春丽都会亲自陪同。她高兴地对记者说,“自学了轮滑后,孩子做作业的速度明显快了。每天,一写完作业就到楼下练轮滑。轮滑给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学习效率!”
  良性的互动,聚集了人气。除“小雏菊”志愿服务队外,花园社区还涌现出“益童”课业辅导、“紫韵驿站”文体娱乐、“别出馨裁”剪纸坊等12支队伍,社区“七彩阳光志愿服务联盟”特色品牌日渐响亮。
  在江城社区,尽显文艺气质的“梧桐书舍”吸引不少居民有事没事都爱来坐坐。
  “我们这里有4000册藏书,平日通过一本书的借与还,拉近群众和社区的距离。”江城社区党委书记李仁姣说,群众常来,党群服务中心才能发挥社区治理阵地的作用。
  为了充分用好这个阵地,该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安装数块电子大屏,进行政策宣传和党务政务公开,并提供信息查询。社区收起古板面孔,变得有亲和力且智能范儿,群众对社区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空前提高。
  人在诗中游,诗在口中读。在镜园社区,居民读诗成为一种时尚,学诗、写诗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诗词进社区,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天候的阅读,居民张康明显感到社区的活力、凝聚力更强了。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便民、利民、惠民的温度正透过它们被传递至千家万户。
  文/图记者  戴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