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 |
![]() |
鄂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突出服务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软硬件服务,稳步推进交易服务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电子化,在“领域全覆盖、系统全完善、数据全分析、信息全链接”下功夫,着力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交易行为,在确保疫情防控成果的基础上,平台再提档、服务再升级,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正在全面形成。 |
![]() |
嘉宾:
鄂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辉 访谈时间: 2020-09-22 |
![]() |
相关图片 |
文字实录 |
一、在疫情防控期间,交易中心如何实现不见面开标? 今年年初,为了解决疫情期间投标人到现场集聚的风险,创造最优投标环境,促进复工复产,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时开发上线了远程不见面网上开标系统。在该系统,投标人只需登录网上开标大厅,即可进行投标文件在线解密、在线质疑及招标人(代理机构)在线回复等操作,开标过程全程网上进行,全程留痕,开标过程在“鄂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直播。投标人足不出户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投标,交易全过程均在网上操作,实现了“投标不跑路、交易不见面”,在为市场主体各方提效率、降成本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交易过程的人为干扰,促进公平竞争。远程不见面网上开标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对于投标企业,特别是异地投标企业,大大降低了他们在交通、食宿等方面支出的投标成本,按全市每年300个招标项目、每个项目10个投标单位、每个投标单位每次投标成本1000元计,远程网上“不见面”开标每年可为投标企业节约成本300万元。在组织采购项目过程中,采取了网上商城进行不见面采购的方式;对供应商必须现场参与的政府采购项目,采取参与投标的供应商、评审专家进行测温登记、酒精消毒、选择通风条件好的开评标场所、保持相关人员距离等措施,在保证项目依法依规开展的同时,切实做好防疫工作。 二、交易中心是如何实现“同城合一”交易平台? 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等交易项目统一纳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区级政府不再建设电子交易平台,直接使用市级平台,实现了全市“市区一体、同城合一”的交易领域全覆盖。 三、交易中心是如何降低投标企业的投标成本? 1、降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服务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是开放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一年来,我们梳理了中心涉企收费项目,将中心向中标人收取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服务收费在原来标准上下浮30%,每年为中标企业减少费用支出近80万元。 2、全面清理规范保证金收退。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放管服的要求,我们对历年来因市场主体各种原因滞留在账户上的投标保证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因市场主体原因造成的滞留保证金实行无条件连本带息进行了原路退还;同时对项目投标保证收退流程进行了优化,将投标保证金的上限由80万元降低到50万元,确保在投标有效期内所有投标人保证金都能最短时间内退还,最大程度减少投标人资金积压成本。 3、全面实现异地企业来我市投标CA通用。我市是全省率先通过CA证书互认的城市。2018年以来,来鄂州投标的外地企业再也不用担心在外地办的CA锁不能在鄂州投标了,投标企业凭全省任何一家CA公司的CA锁都可以登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注册报名投标,按全年500家外地企业来鄂州投标测算,仅办理CA费用可为投标外地企业节约25万元,这还不包括节约的时间成本。 四、交易中心开展全流程电子化招标的好处有哪些? 通过鄂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我们打造了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了从投标信息注册、项目信息发布、项目招标登记、招标公告、投标报名到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中标结果公示等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深入推进了“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融合发展,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根本上节约了投标企业到现场交易的路途时间和制作纸质标书的成本,每年仅标书制作费用这一项为投标人可节约成本近300万元。 五、交易中心如何发挥“店小二”精神开通“绿色通道”服务的?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按照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关于建立工程建设招投标特别通道服务机制加速推进项目开工建设的通知》(鄂公管文【2020】11号)文件精神,针对投标企业和招标人反映突出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梳理编制了交易服务承诺和服务清单,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绿色通道服务办法(试行)》,加大了开展绿色通道服务的力度,拓宽了容缺进场交易登记的范围,对应急救灾项目、重要民生项目、精准扶贫项目、环保督察项目、航空都市区项目等实行容缺受理进场登记,先办进场交易手续,所缺要件在中标通知书发放之前补齐,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推进全市惠民利民工程的落地。 六、我市公共资源交易CA互认实施情况如何? 2018年12月21日,全省电子招标投标领域CA兼容互认现场会在鄂州召开,鄂州提前5个月率先完成全省CA兼容互认的试点工作,在全省树立了标杆。2019年9月再接再厉,鄂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全国CA互认四个试点省市之一,率先通过了国家信息中心组织的首批国家级CA互认验收,得到了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和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的高度肯定,为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了贡献。 七、应对疫情,评标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2018年我市率先与省内开通远程异地评标,2020年3月率先与省外开通远程异地评标,有效实现评标专家物理空间隔离,解决了本地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 八、如何提升中心交易服务水平? 服务就是营商环境,为提升交易服务水平,我们制订了《现场服务人员语言行为规范》、《开评标现场工作人员职责》、《鄂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代理机构进场交易行为规范》、《关于规范评标专家进入评标场地的通知》、《开评标日志》等多项制度提升开评标现场服务水平。 九、中心是如何实现招投标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公开透明的? 作为放管结合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实现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公开透明,向社会展示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建设上下联通、左右互通的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纵向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省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平台贯通,横向与市政务服务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对电子档案自动归档模块进行不断优化,实现了交易流程结束后全业务流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一键归档,为广大招标人、投标人及监管单位资料便捷查询提供保障。 十、中心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对提升评标效率和质量有何效果? 近年来,我市率先实现了跨省(市)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对需要抽取异地专家的项目原则上都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本地和外地的专家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在线面对面评标,消除了空间上的差异,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地隔离,不仅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评标,还有利于克服我市长期存在的评标专家资源不足问题,降低了招标人接送异地专家成本,提高了评标工作效率和质量。 十一、中心的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有哪些功能和好处? 我中心推出的鄂州市网上商城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为采购人、供应商搭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采购通道,实现了采购信息同步发布多方平台、成熟电商低价接入、电商直购自主下单、实体供应商比价直购、结算方式宽松可选、招投标采购平台自动对接、多维度交易数据实时统计等多项功能,供应商的参与方式从“路上跑”转变为“网上跑”,采购人不仅“买得到”、“买得好”,而且“立等可取”。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为提高我市政府采购效率、缩短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政府采购服务的公开透明和优质高效。 十二、交易中心在交易大数据分析上做了哪些工作,有何效果? 为了最大程度挖掘电子交易数据的价值,用数据为营商环境服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了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招投标行业业务特点,建立大数据模型和行业数据库,结合公共资源交易的宏观数据、行业数据、企业信用数据、投标数据等,对交易项目的资本构成、项目类型、价格变动、区域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各方市场主体提供不同领域的市场分析报告和及时精准推送,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制定和顶层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十三、中心在投标保证金缴纳方面有何新举措? 2018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子档案自动归集和投标保证金自动收退的瓶颈,打通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放管服的要求,我们对历年来因市场主体各种原因滞留在账户上的投标保证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因市场主体原因造成的滞留保证金实行无条件连本带息进行了原路退还;同时对项目投标保证收退流程进行了优化,将投标保证金的上限由80万元降低到50万元,确保在投标有效期内所有投标人保证金都能最短时间内退还。2020年6月,中心建成了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系统,投标人可用电子保函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最大程度减少投标人员的成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