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 《鄂州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助力鄂州打造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现代物流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鄂州市应紧抓国家战略创造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交通条件,以建设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为契机,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经济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
嘉宾:
市临空物流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饶晓 访谈时间: 2021-07-15 |
相关图片 |
文字实录 |
现代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连接生产与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鄂州市应紧抓国家战略创造的发展机遇,利用好优越的政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交通条件,以建设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为契机,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经济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鄂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加速推进“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市临空物流发展服务中心作为统筹、指导、协调、服务全市物流业发展机构,为抢抓新时代国家战略,以物流创新发展推动鄂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心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共同开展《鄂州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编制规划旨在通过加强我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的顶层设计,理清我市物流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为我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提供指引。
主持人:为什要编制本规划?其意义和方向是什么? 饶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交通强国建设和畅通国民经济双循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要求,紧抓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鄂州市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的战略机遇,以建立高效经济物流体系为主线,以建设世界一流物流枢纽为目标,构建以航空物流特色引领、多式联运高效衔接、服务要素多元集聚、国内国外双向畅通、智慧绿色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推动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实现鄂州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将鄂州市打造为辐射全国、连接全球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为鄂州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中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对接全省发展布局、为鄂州市“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服务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总体发展布局。 主持人:规划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饶晓:紧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对接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国际航空货运等战略部署,将鄂州打造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核心枢纽、高端产业供应链组织中心、中国空港枢纽新城。 主持人:规划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饶晓:到2025年,鄂州市全社会物流总额超过5600亿元,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245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000万吨。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三江港等核心枢纽建成运营;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物流网络、国际陆海物流网络初步形成,以鄂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综合立体快速联运物流网络基本形成;物流组织运作效率、供应链集成服务水平显著增强,物流创新发展动力、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以空港型枢纽为核心的枢纽经济初见成效。 到2030年,鄂州市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000亿元左右,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3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三江港等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衔接国际、辐射国内、覆盖城乡的物流网络体系全面建成,物流一体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全面升级,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供应链服务组织运行效率和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空港枢纽新城引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成为鄂州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主持人:空间总体布局是如何规划的? 饶晓:我市空间总体布局是:构建“一核引领、两区驱动、多点支撑”的物流节点体系新格局,形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物流园区,实现对国内外市场物流服务的全能支持和全面覆盖。 “一核引领”:即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围绕“辐射全球、接轨国际”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提升鄂州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支撑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引领内陆开发开放。 “两区驱动”:即三江港多式联运集聚区发展成为“辐射全国、无缝衔接”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枢纽;华中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成为“辐射华中、智慧延伸”的华中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加快临港物流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内陆口岸开放新高地。围绕“辐射全国、无缝衔接”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枢纽”、“辐射华中、智慧延伸”的华中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内陆口岸开放新高地、“中国生鲜电商之城”。 “多点支撑”:围绕各市区乡(镇)主导产业引导物流集聚发展,兼顾满足城市生活物流需求,形成若干定位清晰、功能明确、带动性强、代表性突出的物流节点中心。 主持人:规划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饶晓:虽然鄂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鄂州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成为国内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节点城市、国内促进中高端消费“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前沿城市、创新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枢纽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提升鄂州物流区域服务功能,壮大现代物流产业规模的制约瓶颈依然存在。一是多式联运发展较为滞后。物流运输结构不合理,目前公路运输仍然是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成本较低的水运和铁路运输比例较低。二是物流与产业联动融合不够。目前,鄂州市物流业发展自成体系,缺乏城市物流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的整体界定,物流资源分散,缺乏有效衔接,物流项目、空间定位和土地资源未能实现优化融合。三是主体集约化程度有待提升本地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鄂州物流业规模低于武汉、黄石、黄冈,有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不多,湖北省A级物流企业561家,其中182家集中于武汉,鄂州仅9家,与鄂州国家物流枢纽定位严重不符。四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鄂州市现代物流业虽形成一定规模,但物流业务主要围绕运输、仓储等单一环节进行,物流业务模式较为传统,服务链条短、附加值低,供应链等全链条服务以及智能化、平台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五是营商环境有待完善优化。尽管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鄂州市临空物流发展服务中心大力推动下,鄂州市物流体制机制、政策规范等不断完善,但全市依然存在物流政策体系不健全,部门协调联动不够,未能形成合力等问题。 主持人:有哪些保障措施? 饶晓:针对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深化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建立协同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市直部门协同做好现代物流业的促进与保障工作,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制度化、常态化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和多部门联动的运行管理机制。三是着力优化物流营商环境。加大物流业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管理、减少收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建立全市物流大数据中心,加强物流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强化发展要素保障。一是加强物流用地保障。落实和完善物流用地政策,保障物流用地规模,合理设置物流用地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产品,支持物 流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仓单质押、存货质押、融资租赁、金融仓储、供应链金融以及票据融资等物流金融服务。三是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充分发挥湖北高校和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产学研政协同研究开发平台,加强鄂州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标准及政策研究。 三、完善配套支撑体系。一是扩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梳理国家、省市涉及物流领域减税降费各项扶持政策,协调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建立现代物流业统计制度。加快研究建立全市物流行业统计机制,研究完善反映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三是完善城市物流标准化服务体系。以航空货运、多式联运、电子快递等重点行业为切入,以托盘标准化、甩挂运输及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互通共享为主要内容推动物流标准化运作。 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切实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协同市直相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认证评估、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工作。 主持人:规划未来展望是什么样子? 饶晓:到2050年,鄂州市将是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拥有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加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的市民社区、更加包容的文化环境、更加高效的物流体系,国际物流网络基本织就,成为在航空物流、贸易、金融、高端制造方面拥有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世界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