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关乎群众期盼;
这是一场长久的战役,关乎城市发展;
这也是一场合法与非法的较量,关乎公平正义。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区、开发区、街道的共同努力下,鄂州市城管局和市控违办坚持铁腕治违、以拆促控,统筹和协调全市13个责任单位大力实施控违查违“铁拳行动”,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治理力度,圆满完成了“新增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负增长”的目标任务。2018年,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4540处26.34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拆除3260处14.93万平方米,非主城区拆除1280处11.41万平方米),组织大型强拆行动86次,基本没有发生暴力抗法、集体上访等社会应急突发事件,拆除力度、处数、面积、规模和综治维稳都超过历史同期水平,实现了“五超历史”,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在主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40社区创建主题,以控违查违“铁拳行动”为契机,纵深推进40工程拆违行动,大张旗鼓、大刀阔斧拆除老旧小区的历史违建,以摧枯拉朽之势拆除了群众反映强烈、占用消防通道、影响城市环境的乱搭乱建,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为“40工程”建设腾出了发展空间。
自2018年3月以来,主城区共拆除13个社区的历史违法建设2357处7.5万平方米,打通消防通道76处,消除安全隐患215个,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多年一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统筹谋划 构建违建治理新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坚持统筹谋划,顶层设计。
2018年初,市政府召开控违查违“铁拳行动”专题会议,与10个控违查违属地责任单位签订2018年度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责任书,印发《全市控违查违铁拳行动实施方案》文件,构建起违建治理的“五三四”新体系,在全市开展了为期9个月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控违查违“铁拳行动”。
确定五大目标。新增违建及时拆除,“40工程”拆违纵深推进,历史存量违建按照5年治理行动计划逐步拆除,群众投诉件处理落实率90%以上,航空都市区、滨江公园四期等工程项目建设重点保障。
实施三大攻势。从2018年4月开始,分为春季、夏季和收官行动3大攻势推进“铁拳行动”,每一攻势为期3个月。主城区通过选择拆违社区试点,以点带面,纵深推进老旧社区整治改造工程拆违;非主城区以拆除新增违建和历史存量违建为重点,确保项目建设和土地储备地块不发生违法建设。
建立四大机制。高位推进机制,市级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城管、规划、公安等市直部门和各区、开发区、新区、街道负责人为成员,实行顶层设计和推动。通报考核机制,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次无人机飞行巡查监控,每季一考核通报,对4类单位进行排名、公示、通报,年底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整体联动机制,住建、规划、土地、房产、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与城管部门及属地政府的整体联动,坚持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合力。移交问责机制,对工作任务清单中未及时处理的新增违建和重点案件,定期移交市政府督办室处理。对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参与违法建设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建立起对违法建设的惩防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对违法建设的压倒性态势。
整体联动 打响“40工程”拆违新战役
长期以来,我市老旧小区的历史违法建设,挤占小区庭院空间,占用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是制约我市城市发展的顽疾。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在主城区启动了整治和改造老旧小区工作,打响了“40工程”拆违攻坚战。
坚持高位推进。为有序、高效、平稳推进“40工程”拆违行动,市政府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研究相关重大决策;市委书记王立等市领导多次深入东塔社区等拆违现场调研,对“40工程”拆违、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作出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
坚持部门联动。市城管局、市控违办充分发挥牵头职责,统筹指导凤凰、古楼、西山等街道推进“40工程”拆违行动,与街道相关负责人进行多轮现场勘查,多次征求社区、居民意见,选择拆违试点区域,督导现场拆违行动;协调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技术人员与街办社区人员对接,参与拆违前期工作,解决和处理水、电、气的迁移、改道、安装表箱等问题730多件,确保不因拆违行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积极协调土地、规划、房产部门对各街办难以确定的违法建设逐一进行甄别和定性,对存在争议的260多座房屋建筑进行了确认,确保拆违行动精准无误。组织工程监理、审计单位对拆违行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保证过程真实公开。
坚持全员参与。为了做好“40工程”拆违工作,凤凰、古楼、西山3个街道办事处保持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全方位动员,激发社区和群众的参与热情,全力以赴做好拆违工作,确保3个到位:深入调查摸底到位,共组织社区、城管人员2380余人次,对辖区的历史违法建设进行全方位摸排,对违建的户主、位置、面积、建设年代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初步摸排出历史违建2802处37546平方米。广泛宣传发动到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共张贴公告和通知等8300余份,社区、城管工作人员4260余人次上门宣传,车辆巡回播放小喇叭350余次,报纸、电视台宣传57次,营造了强大的拆违氛围;对重点违建户,组织城管队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逐户上门的方式,做好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拆违保障到位,拆除前,制定工作预案,组织人员清场,排除水、电、气隐患;拆除中,组织公安、卫生及城管、社区、村组、物业等单位人员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拆除后,组织人员及时清运垃圾等,同时安排人员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以拆促控 凸显“铁拳行动”新成效
刹风止乱,形成了“零容忍”新增违建的高压态势。对新增违法建设坚持露头就打、发现就拆,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威慑力,有力遏制了抢建、抢种之风。
2018年4月,凤凰街道执法人员发现某小区一幢33层的建筑楼顶有违建,违建户利用顶层的设计造型,经现浇、砌墙并安装门窗进行抢建,面积300多平方米,街道立即组织凤凰城管大队力量,历时6天,最终将这一典型违建顺利拆除。
7月下旬,凤凰街道辖区菜园头村10组村民因大风灾害天气导致民房屋顶被掀,借加固之机在屋顶加层,另有8家也跟风抢建。凤凰街道迅速组织力量,集中1周时间,对该村4个小组已抢建完的违建进行彻底拆除,共拆除面积1160平方米。
顺应呼声,满足了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打响“40工程”拆违攻坚战,从群众最怨、最盼的问题着手,顺应民众呼声,大力拆除城市背街小巷、庭院小区内违法搭建的停车棚、坯屋、钢结构棚等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多年来历史积存、遗留的违建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八一小区、雨台山小区、飞鹅社区、江城社区、东塔社区等30余个老旧小区的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居民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针对多年来长期占道、影响城市环境、人大代表多次提议的城区万佳小区入口违建问题,市控违办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多方协调,积极与有关企业、业主联系沟通,拆除了该处违建。
拆违添彩,提升了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根据市政府安排,开展拆墙透绿工作,组织拆除了市粮食局等3家单位的围墙257米和门卫室、门面21间542平方米,协调园林部门进行绿化建设,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市控违查违“铁拳行动”会议后,梁子湖区组织区住建局、太和镇开展临街门店“穿衣戴帽”违章建筑还路于民行动历时10天,拆除了太和大道、竹林街、快活岭街130处3800平方米历史违建亭棚,城镇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2018年7月中旬,该区组织对梁子岛景区进行环境整治,拆除主次干道沿线的违建厨房、灶台、洗碗池等700多平方米,梁子岛景区面貌大改观。
服务大局,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坚持以拆促控,组织开展违法建设强拆大行动,打击重点项目建设区域的违法抢建,为市政建设和重点项目扫清障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针对项目建设区域的违建现象,市城管局调集4个城管大队执法力量,会同凤凰街办拆除了滨江公园四期区域菜园头村3组的2间违建,共3000平方米;西山街道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的抢建进行整治,拆除小桥转盘旁的14间钢结构违建600平方米;鄂州经济开发区组织村组、保安公司及派出所等单位200余人,对樊口公园所涉及的拆迁区域德胜村抢建现象进行了重拳打击。鄂城区开展强拆大行动,组织综合执法局、派出所、卫生院、供电、供水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强制拆除了杨叶片区白沙村、杨叶村、三峡村11处1130平方米违法建设,打击了核心区内违法抢建的不正之风,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为航空都市区机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鄂城区【五个到位】全面推进控违查违工作
自全市控违查违“铁拳行动”开展以来,鄂城区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实现了拆违工作常态化,形成了控违查违工作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共拆除1788处新增违法建设45961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设479处19275平方米。
加强领导,责任到位。鄂城区成立了区“铁拳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航空都市区查违控违拆违工作指挥部,下设督查办公室,负责航空都市区查违控违拆违日常工作。此外,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严厉查处打击航空都市区内违法建设行为的通告》,有效促进了控违查违工作开展。
营造氛围,宣传到位。在各乡镇村组的主干道、集镇街、村委会等醒目地方,张贴《关于禁止在湖北鄂州航空都市区规划控制区域内实施违法建设行为的通告》《区政府关于严厉查处打击航空都市区内违法建设行为的通告》各2万张,挂横幅2400条,发动宣传车3250台次,让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明确职责,巡查到位。区住建局组建了区级督查队伍,对航空都市区进行巡查监督。花湖开发区公开招聘39名城管队员,每2人配发一辆电动车,专门负责辖区内控违查违工作;燕矶镇19名城管队员,配2辆车用于日常巡查;沙窝乡采用市场化运作,将辖区内控违查违工作整体外包给保安公司,效果显著。全区控违查违工作建立“四级巡查”机制,各级队伍每天均围绕核心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动真碰硬,打击到位。该区采取部门联动机制,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和村干部,形成了强大的拆违合力。2018年以来,在杨叶镇、燕矶镇、沙窝乡共组织了9次强拆大行动,重拳打击核心区内违建、抢建的不正之风。2018年7月31日,杨叶镇平石村西流港草莓基地出现大量村民抢种“作业房”现象。其中,一名刚做完手术的群众躺在“作业房”内,阻止强拆。卫生院工作人员配合城管队员,将该病重群众移出,并承诺将其安置在他处,当场将此“作业房”强制拆除,对该片抢种“作业房”现象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
疏堵结合,统筹到位。对确因住房困难、灾后重建、危房改造等各类住房建设刚性需求的,按照“原基改建、不超过2层”的原则,由各新区、开发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党委负责,集体决策确定,报区指挥部备案后,由区指挥部督查办公室全程跟踪监管,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刚性住房需求。
华容区念好控违查违“三字经”
2018年以来,华容区按照全市控违查违“铁拳行动”总体要求,念好控、拆、责“三字经”,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整治力度,在全区形成了对违法建设的压倒性态势。
2018年,全区共拆除新增违建房屋和非法围院占地圈地189010平方米,拔除各类抢栽、抢种树木28100余棵,累计拆除存量违建20884.11平方米。
宣传造势,在“控”字上做文章
各乡镇、新区及村(社区)充分履行属地责任,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张贴行动公告、召开辖区内代表座谈会、开展送法上门(公开信或宣传车)等方式,把对违法建设管控要求、违建拆除处置执法程序等涉及违法建设的各种政策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从巡查发现入手抓发案控制。对重点项目区、辖区道路沿线等地方每周定期集中巡查,把握重大时间节点,及时发现违法建设案件。在全区实行巡查发现当天必上报、上报24小时内必拆除的即查即拆工作模式,确保新的违法建设“零增长”“零容忍”。突出重点,在“拆”字上见成效
2018年以来,该区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开展为突破口,对非法抢建、抢栽、抢种等阻碍重点工程推进、非法谋取利益的一律强拆到位。对负面影响大、群众举报多的重点案件一律强拆到位。
对乡镇集镇开展集中整治。结合创文迎检,对全区5个乡镇集镇临街门店违章搭建的破旧棚亭、污损广告、违章建设等实施整治月行动,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对典型案件重拳出击形成震慑。对辖区内道路周边、重点工程征拆范围,每月组织开展集中拆除行动,对违建行为露头就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违法建设案件和久拖未决的历史沉淀疑难案件,联合多部门开展集中强拆行动,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效果。完善考核,在“责”字上加压力
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突出违法建设案件即查即拆时间要求和处置率,引导乡镇、新区狠抓案件控制,“控”字当头,拆控并举,以拆促控,及时拆除不留隐患,有效抑制新增违法建设。
落实责任追究。区控违办强化督查考核通报,对处置迟缓的违法建设案件,联合区纪委进行清理通报,促进乡镇、新区全面落实控违查违主体责任,形成了控违查违工作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梁子湖区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
梁子湖区以控违查违“铁拳行动”为契机,按照“不新增一起违法建设”的要求,加大巡查、处置、拆违力度,2018年共拆除违法建设414处2.3万平方米。
强化领导,统筹协调。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住建局、各镇、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为副组长,公安、土地、城管等区直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切实加强控违查违工作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铁拳行动”日常统筹、宣传、协调、督办和考核工作。每月召开调度会议,及时通报辖区控违查违工作情况,形成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条块结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让群众了解、支持并参与控违查违工作,成为管控违建无处不在的“哨兵”。2018年以来共出动控违查违宣传车7台次,印发控违查违知识手册2000本,宣传单6000份,刷写控违查违标语100余幅,编印控违查违简报85期。
强化巡查,依法拆违。建立区、镇、村三级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和及时追责等“五个及时”制度,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实行不间断巡查,依法依规开展违法建设拆除行动,对新增违建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实现“全覆盖、零失控”。
强化作风,提升素质。开展城管执法队伍作风建设大排查活动,出台全区城管执法队伍“十条禁令”,组织全区近百名城管队员进行学习,着力解决队伍工作纪律和作风建设问题。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积极推行“721”工作法,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全区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得到有效改善,执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树立了新形象。
强化考核,兑现奖惩。制定《梁子湖区2018年控违查违“铁拳行动”考核评分细则》,每月开展全区控违查违工作考核,按季度进行汇总、计分和排名,对前3名的单位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次月兑现现金,全年共发放控违查违奖励资金24万元。
葛店开发区强力推进控违拆违工作
2018年以来,面对违法建设治理范围广、任务重、责任大这一现状,葛店开发区综合执法局与外包公司通力协作,全力查违,重拳打击,对违法建设“露头就打,发现就拆”,全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部门整体联动。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落实控违查违包保制度。由社发局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执法局包片,三线齐抓,形成责任网。社发局、执法局、各村和第三方外包单位密切做好沟通协作,确保信息畅通对称,工作落实到位;公安部门对组织违建的包工头和暴力抗法行为依法处置和打击;纪工委监察室对参与违建、包庇违建的党员干部进行调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压实控违责任。自控违查违工作实行第三方单位外包制度后,该局2018年进行了2次控违队伍调整,划分了工作任务,规范了工作标准,强化了工作责任;进一步强化控违专班职责,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将控违查违任务分到各外勤中队,深入各村组开展控违查违工作,与第三方外包单位形成合力;健全联络机制,以控违专班为枢纽,将中队巡查情况和指挥中心接到的投诉举报信息,及时与第三方外包单位对接,再将第三方外包单位的处置结果进行反馈。
人防技防并举。人防方面,中队队员每天深入各村组进行巡查,做到“三立即一及时”:即发现有违建迹象的立即劝阻,发现正在进行违建的立即拆除,发现已建成违建的立即上报;及时跟进,防止复建。技防方面,控违专班利用无人机每半个月对全区进行划片拍照,而后将前后2次航拍图片进行细致对比,精确锁定违建,再实地核实,让违建者心服口服。
此外,该局还通过在各村组醒目位置喷涂控违宣传标语、悬挂控违横幅,通过车载喇叭深入各村进行法律条款、控违标语宣传等,为控违拆违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现新增违法建设443处,违建总面积42429平方米,其中拆除违法建设436处,拆除总面积41694平方米;控制违法建设(进料待建或下脚)7处,控制总面积735平方米。
鄂州经济开发区控违查违突出重点
鄂州经济开发区自2014年初开始在全区域内停止了任何形式的村民、居民新建、改建及其他建筑物建设的审批。
2018年,组织大型违建强拆行动13次,及时拆除围砌院墙、厕所改建、抢建水井、阳台封闭等违建109处,新增棚屋违建106处4676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设69处11025平方米,拔除抢种树苗36次13万余棵。目前开发区全区域内基本形成了有违必拆、拆必彻底的局面。
领导高度重视。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全区村(社区)小组长以上人员控违工作安排动员会,与各村(社区)签订控违工作目标责任书,作为村(社区)全年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领导将控违工作抓在手上,经常过问,及时协调解决拆违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全区上下形成了有违必查、有违必拆的工作局面。
经费高度保障。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把控违查违工作放在很高的位置来认识,只要是控违查违工作经费,全额予以保证;聘请控违外包服务,只要是拆违所需的机械费等,开发区一律实报实销。
上下高度联动。一是控违人员必须保证每2天不留死角进行全区域巡查一次;二是发现违建3小时内必须组织人员一次性彻底拆除;三是各村(社区)在发现本辖区内有违建,一要报告、二要制止、三要密切配合控违人员立即拆除。
重点高度突出。一是冬春季节从销售树苗源头着手,及时消除抢种树苗;二是全方位巡查,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路口设卡,安排人员跟踪拉运材料车辆,第一时间发现挖沟、运水泥等涉违异常情况,形成了“发现早、处置快”的管控机制。对新增违建一接到举报,执法队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促其自行拆除或协助帮拆,不自拆的由执法队员强行拆除。
失职高度追责。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出台了《巡查巡防考核评分制度》《外包服务管理制度》《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行政问责办法》,每月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检查督办,奖惩问责,由组织、纪委部门查处违建党员,对控违查违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作用。
凤凰街道拆出城市亮丽风景线
强力管控,实现新增违建零增长。重点对城中村、老旧小区进行严格管控,落实网格化管理。拆除新增违建37处3625平方米,组织多次大型拆除行动,有效遏制了违建势头。
精确打击,“铁拳行动”体现凤凰气势。抓重点、啃骨头,对昌盛小区、驰恒小区等重点部位的大面积违建,克服人员阻挠、施工面窄小等困难进行强制拆除,拆除面积3200平方米,对违法建设行为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
统筹谋划,“40工程”有序推进。成立凤凰街道老旧社区整治改造指挥部,由街道牵头组织,城管大队、社区和外包服务公司重心前移、现场办公,在前期宣传到位、问题摸排到位、群众需求登记到位、预案准备到位的情况下,共拆除江城社区、东塔社区、吴都存量违建305处9050平方米,群众反响良好。
拆墙透绿,打造开放式街道。拆除自来水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市粮食局围墙275米,坯屋、门面912平方米,门卫室120平方米。
发扬凤凰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城市整体面貌,凤凰街道克服困难、牺牲自我,将集体资产百子正街46家棚屋、凤凰路老街办2层门面,无条件进行拆除。
古楼街道强力推进拆违“铁拳行动”
全市拆违“铁拳行动”动员会召开以来,古楼街道主动站位,抢抓“40工程”实施契机,直面“数量庞大、分布密集、情况复杂”的困难挑战,率先在全市打响拆违“铁拳行动”第一枪,精准、持续发力,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成片历史违建拆除行动,全年共完成5个社区3万平方米的拆违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拆违“铁拳行动”阶段性通报中,始终保持第一名,实现了“零群访”“零事故”的高质量拆违。
强化统筹领导。街道成立以主任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城市办、城管大队、派出所及村、社区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拆违“铁拳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全街“铁拳行动”统一进行研究部署、组织实施和检查督导;要求基层一把手亲自抓,科学制定工作计划,亲自谋划、安排、组织和协调,层层细化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定期碰头、随时研判、整体联动及清单销号等工作机制,确保有力、有序、有效稳步推进拆违“铁拳行动”。
深入摸排登记。对纳入实施的第一批拆违区域内的社区组织全面摸排,详细摸清违建位置、面积、所属业主、用途、房屋结构、房屋性质、安全隐患等情况,逐一登记,按照一户一册的标准,建立违建基本信息台账。
全面宣传造势。街道租用宣传车,装配高音喇叭,在主次干道开展全天候流动宣传,营造了强大声势;印制“铁拳行动”公告3万份,张贴在小区楼栋、人员密集场所和违法建筑物处,做到家喻户晓;社区带着小喇叭走街串户,让广大居民知晓拆除违法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晓政府决策和部署,统一群众思想。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取得显著效果,30多家违建业主在拆违集中行动前主动进行自拆,起到极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联合集中行动。坚持“整体谋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对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分片制定拆违“任务书、作战图、时间表”,在市控违办的指导下,由城市办牵头,组织城管大队、派出所、村、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中心、市容外包公司等组成拆违工作专班,先从最东边的考棚社区突破,打响第一枪,取得预期成效后,再依次向西推进。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建筑物手续不齐、证件不清等问题,及时向市控违办报告,争取土地、规划、房产等部门派人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实地对争议、疑难问题逐一进行调查,为依法依规处理提供权威意见。
西山街道拆除历史国有产权建筑成效显著
西山街道紧抓“40工程”推进契机,三措并举全力拆除历史国有产权建筑。
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街道成立了“40工程”拆违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西山街道老旧社区整治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做到“底数清、思路明、方法准”,使拆违工作扎实推进。走访入户,摸清底数。走访国有产权建筑住户,充分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目标期望和家庭实际情况,对国有产权建筑拆迁难度进行研究分析,制定拆除详细工作方案。把握节点,有序推进。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步调一致,把握节奏,全面推进。首先对雨台山、寒溪社区进行试点性拆除,开展断电、断水、断气的方式进行拆除,再强力推进“40工程”拆违,先后拆除雨台山、寒溪、桂花园、落驾坪、月畔湾、西山6个社区违建房屋,共拆除956处,拆除面积24769.47平方米。
重点突破,和谐拆除。多方支持,领导支撑。在拆除过程中多次寻求市城管局、市国资委等部门支持,多次邀请城管、国资委等部门对拆违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定论。八一小区是原八一钢铁厂职工住房小区,9栋、10栋、26栋、30栋是国有资产老旧房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房屋破旧不堪,阻挡了其他用户的阳光,更对出行造成安全隐患,消防车不能通行。面对重重困难,街道充分调研,反复沟通,吃上情、接地气,依法依规拆除历史违法建设,既严格遵照拆除政策,又充分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既依据事实,又尊重了历史;既完成拆除任务,又维护了社会稳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鄂州市钢窗厂是鄂城区破产企业,厂房跨塌多年,一直无人看管,给周边住房和行人出行造成安全隐患,通过与鄂城区多次沟通并去函,将其拆除。
真诚付出,勇于担当。西山街道“40工程”专班“五加二”“白加黑”,严格依据政策法规,做到“多讲解、多沟通、多帮忙、少承诺”,以情感人,争做朋友。为了让拆违户早日搬迁,在平时入户时,队员们注重用亲和的态度缩小拆违户之间的距离,对住房困难户,符合廉租房申报标准的立马申报,对重大疾病的安排临时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