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复兴记———涂家垴镇涂镇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8-06-20 语音:播放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周奥)“以前吃了上顿愁下顿,现在我们过得不比城里人差!”6月1日,涂镇村村民涂德亨感叹该村近年变化大。
  涂镇村是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下辖行政村之一。该村有1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190人,国土面积6.8平方公里,而耕地仅占5300亩,常住人口几百人,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如今,“空心村”成功“逆袭”,一跃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模范村。
  吃生态饭发“绿色”财
  ———不拆一块砖,砖窑“跨界”成酒吧
  孟夏时节,嗅着草木的芬芳寻到涂镇湖岸边,微风轻拂脸颊,湖面碧波荡漾,水鸟低掠而过,美不胜收。
  2013年起,梁子湖区全面退出一般工业,涂镇村的2家农产品加工厂被叫停,随后全村畜禽养殖场关停转迁,梁子湖实行全面禁捕,村干部带头拆除养殖围网,涂镇湖水更清、景更美了。
  昔日,涂镇村村民倪加勇靠养鸡、养鱼糊口。告别老本行,倪加勇在当地开了间蓝田生态农庄,接待城里人赏湖景、吃农家菜,生意红火,去年毛收入100多万元。
  “那里原先是涂家垴镇砖厂,已废弃30多年。”该村党支部书记胡乃松转身指向涂镇湖岸西南方,一座约10层楼高的红色大烟囱映入眼帘,“如今砖厂被文创公司承包,砖窑变废为宝,还能挣钱。”
  胡乃松介绍,当地政府本想拆除烟囱和砖窑,考虑到拆除成本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二次破坏,加上承包公司提出保护方案,涂镇村村民也无异议,两者最终得以留存,分毫未动。
  根据承包公司项目规划,砖窑内部会装修成为高档酒吧和咖啡厅,将砖厂附属建筑物打造为酒窖等。未来,砖厂烟囱将被改造成灯塔,成为涂家垴镇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工程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尽量减少建筑垃圾污染。
  山中自有“黄金屋”
  ———不掏一分钱,全湾农民转“股民”
  涂镇村野湖咀湾三面环水、背面靠山,山上翠竹掩映,鸟语虫鸣。但因就学或谋生,村民陆续外迁,现户籍人口仅剩17人。“湾里难得见到人,狗懒得叫唤,门都不用反锁。”该湾村民彭德保说。

  衰败的村湾也能迸发“第二春”。野湖咀湾全湾约500亩土地被整体打包流转,村民的砖瓦房准备接受统一改建,以江南风情的精品民宿为卖点,吸引游客入住。不仅村民获得拆迁赔偿,村集体一年还能拿到35万元租金,租金每5年递增一次。
  “此外约定,民宿旅游项目正常运营后,村集体占项目公司10%的干股,每年享受分红。”胡乃松说,“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的合作运营模式既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又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非但没让村民自掏腰包,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涂镇村发展民宿经济多点开花,该村倪江九湾也跃跃欲试。去年9月份,该湾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每户补助2至3万元。行走在湾里,满眼都是白墙灰瓦的徽派风格建筑,鹅黄的竹制屋檐别具格调。
  “我家房屋式样独特,区里和镇上每年举办一系列旅游节、户外活动,发展特色民宿有赚头。”该湾村民王秀珍细细算着账。
  资本进村先约法三章
  ———不一味追捧,只迎绿色投资
  2013年以来,梁子湖区先后拒绝了较大工业项目超过30个,减少工业项目投资15亿元以上。“工商资本下乡要先过环保关,实力雄厚、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资本才会受到接纳。”胡乃松说。
  涂镇村给下乡资本划了硬杠杠: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不得入内;招入企业不能“任性”,须遵守负面清单制;挖山、填湖、违建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对生态门槛的高要求,引来了货真价实的“金凤凰”。今年,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有限公司投入配套资金1800万元,流转700亩土地兴建渔港小镇,将为胡家畈村集体每年带来16万元的租金收入;北京泛华朝阳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打造集合艺术基地、实景娱乐、主题村落、生态体验的梁子湖野湖咀文化综合体,预计1年内完成首期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就业。
  “好水好山是涂镇村最值钱的家当。筛选合适的资本和企业,替村民打理好这笔资产,让村民有稳定收入,这就是涂镇村版的乡村振兴之路。”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副镇长胡静说。
  现今,游客纷至沓来,村民收入逐年递增,
  涂镇村欣欣向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