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然而,每年的国庆假期,我不是去参加同学的派对,就是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或者是约上三五好友去各地旅游等等,似乎每年都异常忙碌。
然而,当突然想起“书到用时方恨少”时,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土地是那样的贫瘠,于是我决定,今年国庆不再白白浪费,而是要好好耕耘自己那块知识的土地。
于是,在临近国庆节时,我为自己的七天假期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假期第一天,前往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书。我喜欢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这是一位神秘的传奇女诗人,她的诗充满着天真活泼的气息,充满着灵性。读她的诗,我似乎回到了孩童时代,似乎年轻了十岁。所以,我第一本要借阅的书是《狄金森诗集》。
我也喜欢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诗,他的诗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对人性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诗就像是一座灯塔,每每读起,浑身的血脉似乎都沸腾了,都凝聚着一股向上奋进的劲儿,所以,我要借走《普希金诗集》。
当然,图书馆有规定,一次只能借四本书,因此,剩下两本我要借走的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因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告诉我,和平是多么重要,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会让我想到我国的“圆明园的毁灭”,在这国庆佳节,重温历史,铭记历史一样具有意义。
假期第二天,我要将借来的书仔仔细细地、静静地去读,去嚼,去品……或者坐在书房里,用或高昂或低沉、或急或缓的语调来朗读这些诗文,从晓雾未歇开始读,直到暮色四合,窗外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归巢,各家各户的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我也舍不得停下。我总觉得我还没读够,还没读过瘾。
假期第三天,我要邀上三五书友,烹一壶茶,盘膝而坐,一边喝茶一边谈经论文,分享自己读过的书,或者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相互推荐今后要读哪几本书等等。谈笑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对人生的思考。
假期第四天,把自己想象成所读之书的作者,想象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写这本书的目的何在,要告诉读者什么问题等等。随后,再把自己想象成作者笔下的人物,然后逐个演绎,以此来达到由书及人的效果。
假期第五天,把自己所读过的书一一标上注解或见解,再给自己所读过的每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让自己对书能有更深一层的见解。
假期第六天,把所有借阅的书重新浏览一遍,对读后感进行修改,尽量做到谨慎、客观、严谨。
假期第七天,总结自己小长假里在阅读方面的得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在今后的读书写字、为人处世上能有更大进步。
国庆假期虽然短暂,但是因为阅读,让我稚嫩的思想变得成熟;因为阅读,让我干枯的内心得以滋润;因为阅读,让我空荡荡的灵魂得以丰盈;因为阅读,让我的国庆假期变得更加充实。
文:小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