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家”对接小虾米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8-05-18
语音:
昨日上午,在梁子湖区东沟镇南海湖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张义用白色的水瓢舀出虾苗给前来学习的同行“观赏”。
看着细如蚂蚁、黑压压一大团在水中闪动的种苗,张义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的苗种活力十足,身体倍棒,长大后供不应求,引发了一轮轮的‘抢虾’热潮。”张义得意地说,这全是背后大“专家”的功劳。
张义口中说的大“专家”是福建人黄振辉,当地人称他“虾哥”。30多年前,南美白对虾品种从美国引进到中国时,黄振辉就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
说起与鄂州的结缘,黄振辉笑了笑道:“这还是南美白对虾‘牵线搭桥’的呢。”第一次来鄂州,黄振辉是为了帮助朋友解决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难题。然而,他的“牛”技术很快被市水产局发现并推荐给正苦恼对虾养殖的张义。
“到底什么样的虾苗才是好虾苗?甲藻是怎么形成的,出现后该怎么控制?为什么养得好好的,就无缘无故病死了……”这些让养虾人头痛的问题,对于有着近40年养殖经验的黄振辉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前期养殖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培水。”黄振辉说,“水质好,生态养,才会出好虾。”
为养出好虾,黄振辉用了一年时间结合鄂州自然因素来调节水质。
水质调好了,接下来就是选虾苗这件技术活了,这也是整个养殖的关键。“选的虾苗优质,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收益就大。”黄振辉带着张义到福建育苗基地挑选虾苗,张义表示自己学到了很多:“其中一个诀窍就是购买同一批孵化的虾苗,还要仔细观察虾苗游动时的形态及有无附壁行为。”
其次,还有虾苗淡化工作,选购回来的虾苗放在淡化虾池中,过渡好水和温度,每晚必须要观察虾苗的游动表现。“在30至50天的时候,是对虾最‘调皮’的时候。”黄振辉解释道,因为这是转肝期,尤为关键,如果过不了这段期间,虾子肯定活不了。
“虾子冒头是缺氧;虾子早晚水上漂,肯定是得病了……”虾子哪里不舒服了,黄振辉看一眼就能找到病根。有人说他是专给虾治疗疑难杂症的医生,而他不认同这句话,因为跟虾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早已把虾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就怕它们哪里不舒服。
如今,黄振辉带着爱人和孩子从福建来到鄂州,住在了养殖基地。经过黄振辉的精心养殖,养殖基地每亩虾(两季)的产量均在1200斤左右,养得最好的时候高达2000斤。
有了大“专家”的全年服务,张义放开手脚大胆干的底气足了。两年时间不到,养殖规模就从20亩扩大到100亩。“有了专家的技术撑腰,这虾苗好像游得更欢快了。”张义看着育苗池笑着说,他更加期待2个月后丰收的场景了。(胡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