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戴静
进入三伏天,气温一路攀升,我市多个社区纳凉点对市民免费开放。
书画角、舞蹈室、4点半课堂……社区纳凉点不仅提供清凉,还为居民提供活动社交场所,越来越多的居民在这里体验到生活的幸福。
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放社区纳凉点,旨在为社区低保户、残疾居民、老年人提供避暑纳凉服务。以往社区纳凉点按照一个社区一个纳凉点设置,但由于不同社区居民人数和经济条件不同,出现部分社区纳凉点冷热不均。下一步,将纳凉资金重点向老旧社区、困难居民多的社区倾斜。书画角:居民边纳凉边以文会友
“这里很舒服,能纳凉还能休息。”7月24日,记者来到凤凰街道东塔社区纳凉点,只见居民们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练字,有的悠闲地哼着小曲。
“书画角”是该社区纳凉点的一个新区域,很受老年人欢迎。墙上挂着装裱精美的书法作品和画作,3名老年书法爱好者正在静心书写,文化氛围浓厚。73岁的赵正祥喜欢写毛笔字、作画,“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既凉快又充满乐趣,感到生活很充实。”
据了解,今年该社区将纳凉点布置得有静有动,分区块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纳凉、开展活动。
“纳凉点不仅是个凉快的休息地儿,更是交流感情、认识朋友的好地方。”居民陈卿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奖,这个暑期,他在社区免费教孩子们学书法。
在纳凉点,该社区还设置了文明行为、文明创建、安全防护宣传展板,让居民在纳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文明理念深植于心。舞蹈室:文艺团队有了“家”
7月24日14:20,在凤凰街道江城社区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辆推车上,不仅有饮水机供应热水,还有医疗包、雨伞、针线包等,一应俱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非常欢迎环卫工人、外卖小哥来纳凉点歇脚,喝口绿豆汤、吃块西瓜,解解暑。
在社区二楼文体活动室,10多位居民正在排练舞蹈。居民吴春娥对记者说:“以前社区办公场地只有30平方米,现在有3层楼,我们吃着西瓜练舞,不知道有多舒服。”
记者看到,社区办公楼设有棋牌室、乒乓球室、书画室、舞蹈室、科普活动室等,墙上张贴着活动安排表,各文艺团队根据安排表分时间段开展活动。
“每个活动室的组长,都是从居民中选出来的,活动由居民自发组织,每天这里都很热闹。”社区工作人员说。托管班:家长不再担心“看护难”
7月25日10:10,记者走进凤凰街道江城社区暑期托管班,硬笔书法、国画、古诗吟诵等课程,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缓解了辖区双职工家庭孩子暑期“看护难”问题。
读四年级的王思瑶告诉记者,父母都要上班,爷爷奶奶住在外省,每年暑假,小区门卫室便是她经常待的地方。“以前遇到不会做的题,只能等爸爸妈妈回来教。现在好了,这里有老师辅导,就像在学校一样,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真是开心。”
33岁的周蓉老家在山东,丈夫在本市上班。为了照顾孩子,周蓉一直没找工作,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丈夫一个人身上。“自从开办了暑期托管班,我不用再担心孩子没人管。现在我也找了份工作,下班后再来接孩子回家。”周蓉告诉记者,女儿每次来这里都很开心,暑期托管班有6名老师,不仅辅导孩子做作业,还教孩子们包饺子、做手工,让家长省心更放心。
一位家长在放学时段来接孩子时,对大学生志愿者说道:“孩子在这里吹着空调、学着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快乐,收获也很多。明年暑假,我们还把孩子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