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有道 聚流有方 护绿有策——活力古楼扑面来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5-23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戴静

  游园广场人流如织、商圈改造加速推进……热潮涌动的古楼街道,生机盎然,活力绽放。

  “自从家门口有了‘口袋’公园,我每天闻着花香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愉悦。”家住镜园社区广电小区的向轲说。

  近年来,鄂城区古楼街道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居民站“C位”,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发动群众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群关系,绘出社区治理“同心圆”,美好生活画卷铺展开来。

  治理有道 老旧小区“焕颜新生”

  幸福是什么?

  幸福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和睦共处,来自于邻里的互帮互助,来自于融洽的生活环境,更来自于你我每天快乐的心情。

  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幸福就是家门口的环境美了,灯亮了,路平坦了,秩序好了,民生诉求有地方说了……

  5月19日,北门社区公安局小区出入口,小车进出智能道闸自动识别,居民进入小区自由刷卡,人车合理分流。

  公安局小区是一个近60年的“高龄”小区。以前,这里环境脏乱、电线杂乱、停车无序。硬化路面、更换落水管、粉刷墙面、安装智能道闸和门禁系统……去年3月,社区通过“昼访夜谈”活动,引导居民通过民主协商,自筹资金对小区进行了改造。

社区志愿者开展宣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通过采取‘上级争取一点、共建单位支持一点、居民共筹一点’的方式,解决了一些‘老大难’问题!”北门社区党委书记李莉说,多方努力下,改造了下水管网,安装了智能道闸、监控探头和物业岗亭等。

  而最让居民赞叹不已的,是新增了停车位和‘搬’走了堆积多年的“垃圾山”两件大事。“以前,花坛里的杂草1米多高,地面污水横流。如今腾出了公共空间,秩序好了,环境美了,我为业委会点赞。”居民严芳脸上,笑容绽放。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凝聚民心。“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自治意识。”李莉说,在业委会的带动下,20名志愿者正齐心协力打造和美宜居的小区环境,使这个曾经的破旧小区变得越来越有“家的味道”。

  “业委会充当沟通的桥梁,业主自筹资金,社区、居民积极配合,不仅让老旧的设施设备得以更换,增加了公共活动空间,还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让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居民徐云峰说道。

  “‘共同缔造’就是缔结人心,要打破传统思维和工作惯性,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李莉说,过去没人管的事有志愿者管了,“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确实为基层治理打开了新大门。

  聚流有方 齐心打造精致街区

  5月18日,在南浦路特色商业街,一家美食店店铺招牌下的一块LED灯牌被城管人员依规拆除。

  和南浦特色商业街一样,吴都古肆步行街的112家门店立面也在改造中,施工人员正忙着为一家临街商户安装新的玻璃门。

  南浦路特色商业街和吴都古肆步行街是主城区最重要的商业街。这两条街商业氛围浓厚,但风貌较乱、缺乏停驻设施,步行体验不佳。

  去年8月,我市投入4.57亿元,实施金十字片区改造项目,计划利用2年时间,对老城区南浦路、吴都古肆步行街、吴都古肆南街等21条主次干道和周边配套设施进行综合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畅通城市“微循环”,充分彰显鄂州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此项改造工程北起沿江大道、南至文星大道、西起寒溪路、东至凤凰路,规划面积105公顷。在“美丽街区”创建中,金十字片区改造指挥部、古楼街道和濠塘社区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并聘请专业公司进行设计。“南浦路中段建筑立面以暖木色系配合楚韵棕色系来体现吴风楚韵的地域文化特色,重新喷涂墙面、安装空调,清洗油污,为商户制作新的广告牌。”古楼街道相关负责说。

  记者看到,在吴都古肆南街临街建筑立面,“一店多招”情况不复存在。

  “以前各种广告贴得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现在出门,眼前干净多了,心情都舒畅了。”正在街边带孩子的盛女士说道。

  “街道越美丽,居民住得越舒服,商户生意也会越好,我们全力支持。”在吴都古肆南街做生意的严女士说。

  不仅要建得美,还要环境卫生美,与城市融为一体。在和贵桂园社区,网格员余玉生每周二都要到自己所负责的吉安驾校小区里转几圈,看门店净化器清洗和油污池清理以及有无乱丢垃圾等问题。

  12家商户、2栋楼房、7个单元,一趟走下来10多分钟。所花时间不多,但心情却无比轻快。

  “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少,商户都有定期清洗,有时看见油污池有油污提醒商户,他们也能及时清理配合。”余玉生说,过去一些问题没解决,生活在这个小区的居民有怨气,对社区干部不怎么待见。现在为他们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后,不仅支持社区的工作,还主动参与进来。

“口袋”公园的科普知识

  护绿有策 口袋公园绽放方寸之美

  夕照洋澜湖,波光粼粼;碧水鱼跃,鸟语花香……

  坐落于洋澜湖畔的镜园公园,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在这里,市民漫步其中,享受惬意时光,幸福的镜头处处可见,公园里溢满居民的幸福感。

  5月21日,市民廖珂带着10岁的儿子来到镜园公园休憩游玩,展板上的科普内容,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镜园公园将科普文化元素同广场绿化景观元素相融合,将科普知识嵌入自然景观中,融为一体,让群众在散步徜徉、休闲娱乐过程中也能学自然知识。

  镜园社区以镜园公园为依托,同步建设“口袋公园”,让社区既有“颜值”又有品质。

  “下楼就是公园、科普游园,孩子可以在这里活动,我们住着很舒心。”家住公园附近的陈可丽点赞道。

  休闲赏景、健身娱乐,口袋公园虽是城市景观的“配角”,但于市民百姓,却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主角”。

  在家门口或单位附近,在疲惫的时候,深吸一口气,享受片刻宁静,很是惬意。

  “原先这里是边角地、闲置地,通过对这些地块进行改造,种上绿植,搭建长廊,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在居民身边‘见缝插绿’,扩大生态空间,实现了居民推窗见绿。”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公园种了很多花草树木,早上起来能散散步,呼吸下新鲜空气。”每个周末,不少居民来此休闲散步。

  62岁的吕建芳是“口袋”公园的志愿保洁员。她除了每天清理杂草,清扫地面垃圾,还负责苗木的维护。

  如今,镜园社区绿树成荫,休闲广场、停车设施和运动场地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