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空港绿谷” 让“沙窝”变“金窝”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10-18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刘琴 通讯员 熊诗阳

  吴都东南,花马湖畔;北望长江,南依天平。

  这里是山林环绕、绿水相依的生态田园,这里是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革命老区,这里是产业云集、蓬勃发展的空港核心。

  这里,就是沙窝。

  汉鄂高速、武黄铁路穿境而过,过江通道、机场高速依次坐落,农业小镇正借势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连通世界,依托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优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绿色生态、蓝色服务”的三色经济发展新业态,共同描绘“秀美沙窝·空港核心”新蓝图。

  沙窝是红色圣地,这里有鄂南抗日根据地——麻羊垴。这里是中共抗日开辟的前哨阵地和向华南挺进的后方基地,被誉为“鄂南抗日桥头堡”,王震、郑位三、张体学等革命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下烽火传奇。

  如今,麻羊垴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胜迹。以麻羊垴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基点连通各村,以保团村、赵寨村为试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依托沿路山水风景打造村村相连的“十里红道”,红色教育氛围浓厚,红色旅游初具规模。

  沙窝是秀美绿谷,这里有“摩天峰色碧巍巍”的天平山,“秋冬藕肥、鱼跃锦鳞”的黄田湖,还有笑迎八方外来客的水墨胡桥,乡贤能人辈出的古村赵寨。以建设“绿色田园”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胡桥豆丝、沙窝瓜蒌、生态水稻等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沙窝境内独有的原生态资源优势,支持千秀谷农庄发展打造村民联合、村企合作模式,大力扶持药材种植、果木培植、生态养殖,着力培育药园、果园、花海和经济林。以3A级文化旅游样板村湾为起点,对黄山村上姚湾、赵寨村枣园湾进行试点打造,形成“一村一品、一步一景”的特色乡村发展格局。

  沙窝是空港核心,这里有亚洲最大的航空货运枢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水铁公空的综合立体物流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大力发展“蓝色服务经济”,坚持落实改善民生、惠及群众、增进团结,聚焦收入分配、就业就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积极推动生态康养基地建设,打造“黄龙湖康养区”,形成集休闲与生态康养为一体的发展格局,提升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牢牢抓住毗邻机场的区位优势,增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能,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电商物流示范基地。

  近年来,沙窝乡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以生态资源为基础,打造以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场馆,建设“十里红道”等相关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集生态文明展示、红色基因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地,实现 “红色”与“绿水青山”“多彩田园”相映生辉。以“五基三化”聚力党建引领新作为,以“大战大考”镌刻乡村振兴新风貌、以“培根铸魂”淬炼红色示范新引擎,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沙窝乡是临空经济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其定位是生态基保区,未来将结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好山好水的生态资源,推动红色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示范的‘临空生态花园’,筑就‘空港绿谷’。”沙窝乡党委书记戴君华说。

  麻羊垴上祭英烈,天平山麓寻仙踪,千秀谷里觅农趣,黄龙水库观鱼游,黄山谷中听鸟鸣,十里红道健步行,花湖机场达四海,一半山水一半城。

  当下是沙窝乡众多机遇叠加的窗口期,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该乡正抢抓历史新机遇,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空港新城,承托“沙窝”变“金窝”的美好向往,水击三千,扶摇而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