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的本质是文明市民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7-07-07
语音:
当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入“冲刺”阶段,这是鄂州27年奋斗与追求的关键一役。
这场激战,是一个宝贵的机遇,它既关系到我市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鄂州百万市民的切身利益。
我们如果能够得到“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就能把鄂州的整体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全国乃至世界上来过鄂州的游客就会对这个历史文化古城有一个全面了解和综合认识。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我市百万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在文明城市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其实,城市的文明,最终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诉求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建文明城市,本质上就是“塑造”文明的市民。这场决战的胜利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民素质提升与否。
多年来,我市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活动中,致力于提高市民素质,取得明显成效。但毋庸讳言,我们的市民素质现状,与文明城市建设要求还有距离,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育方式的短板。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市民自由化程度极大提高,经济利益观至上,使传统的集体集中学习教育方式面临严重挑战,个人自觉学习氛围比较淡薄,故而学习教育这一决定市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呈滑坡态势;二是文化建设的相对薄弱,文化资源的利用不足,与市民文化素养的提高结合不够;三是相关制度建设、监管机制没有跟上来。
如何提高市民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强化学习培训,健全教育机制。重点是从在校学生抓起。在校生教育是目前唯一集中集体学习教育的有效形式,包括各类全日制学校、各级党校、培训学校,都要开设文明市民课程,并作必修必考要求。同时,硬性要求各社区开办市民学校,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办好业校、夜校,对辖区居民、所属员工系统进行文明素养轮训,并建立严格考核考试机制。
其次,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引导机制。要通过专家学者、市民、新闻媒体、艺术团体与政府部门的整体联动,弘扬文明追求,提升文明意识;要发挥文化单位和各文化介质的力量,倡导全民阅读,培育城市精神,使之成为市民素质的支柱和高度凝炼;要完善文化设施,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古城的独特魅力,让市民在浑厚的人文环境中濡养文明气质;要常年四季地组织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利用宣传彩车、宣传版栏、横幅标语、公益广告等形式,引导文明的行为方式;特别要在车站(包括公交车上)、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既促使市民自警自励,又体现鄂州市民文明温馨的素质水平。
再次,健全制度规范,强化监管机制。促进市文明行为的养成,除了“扶正”,更要“祛邪”,要敢于向那些不文明、不守法的行为“宣战”,让不文明的人成为“过街老鼠”。过去我们在武汉的大街上,随地吐一口痰,立马就有“戴袖箍”大妈前来罚款,这样的办法,值得我市仿效,而且还要壮大“戴袖箍”队伍,让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当然,前提是有章可依,要制定和不断完善市民文明规范,并让这些规范逐渐融入市民的潜意识,激发起一种不自觉的自发行为。
(邱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