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密织防溺水“安全网”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7-18 语音:播放

  □ 曹彦

  盛夏高温,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已通报十余起溺水事故,多数事故存在共同诱因:无人看护、野泳、盲目施救。

  在江河湖泊密布的鄂州,防溺水从来不是简单的“立牌子、拉绳子”,唯有织密学校教育、家庭监护、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防护网络,才能为青少年暑期安全筑牢生命屏障。

  暑假伊始,全市中小学教师“暑期安全家访”的脚步,覆盖逾10万学生家庭;7月11日,我市家庭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线下演练+线上直播”模式,吸引20万人次观看,百万次互动,将安全教育融入情景演绎,把防溺水知识刻入每一个家庭。

  今年5月以来,鄂州公安就展开“脚板巡查+空中巡查+联合巡查”的三级防控机制,由派出所民警每日对重点水域开展徒步巡查,警用无人机定期进行高空监测,乡镇干部、义警和居民志愿者组成联合巡防队,形成立体化防控格局。其中,梁子湖水陆派出所“警格+网格”全覆盖、临空经济区公安分局“潮汐警务”智慧调度等创新机制,将“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

  各社区“志愿巡逻队”在重点时段值守区域内所有亲水平台,水域周边商户自发成为“安全瞭望哨”,留守儿童建立“彩虹档案”实施“一日三报”暖心守护……

  防范未成年人溺水既要“高科技”,也要“笨功夫”;既要“智慧大脑”,也要“铁脚板”。要发起“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全民参与动员令,以各种浸润式的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时刻长鸣于耳,反复根植于心。

  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家长是首道关键防线。家长在暑期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将安全教育与日常监管落到实处。不仅要时刻掌握孩子的行踪轨迹,更要通过反复教育,将防溺水“六不”准则深植于孩子心间。让孩子直观认识到私自下水的危险,明白盲目施救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培养其在危险情境下“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的正确应对能力。唯有家长尽心尽责,才能为孩子筑起抵御溺水风险的第一道堤坝。

  构建防溺水防护体系,社会各界要凝聚合力。防范未成年人溺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市民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发现未成年人独自或结伴在危险水域嬉戏、游泳时,应主动上前劝阻,用及时的善意提醒避免悲剧发生;水利、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协同联动,要将传统“人海战术”升级为“算法预警+网格响应”的精准治理模式,多方携手、群防群控。

  生命至上,安全为要。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幸福期盼。暑期安全不容有失,唯有家长主动扛起监护责任,部门落实监管职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孩子们自觉遵守安全准则,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将防溺水工作落到实处,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度过一个愉快、欢乐、美好的暑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