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鄂州新画卷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7-12-25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戴静
  编者按
  又逢岁末,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回眸即将过去的2017年,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绩。本报从今天起开辟《盘点2017》栏目,充分展示一年来的发展亮点,鼓舞信心,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际航空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2017年,鄂州荣膺“全国卫生城市”。中央文明委网站上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鄂州排名第36位,较往届相比有了大幅提升。
  如今,行走在鄂州,街道干净、道路畅通、湖水清澈、花香扑鼻。吴都中央生态廊道点缀城市风景,洋澜湖激光水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变化日新月异。
  “小红帽”,覆盖城市乡村;好家风,吹拂滨江湖畔;好环境,共享美好生活;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城市有“颜值”市民获幸福
  12月17日,冬日的暖阳照在莲花山风景区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前来动物园游玩的人们,脸上满是笑容。一名5岁的小男孩,将一根剥了皮的香蕉放进笼子里,给小猴子吃。一旁的母亲将香蕉皮放进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
  在多数游客的眼里,鄂州处处有大美。
  “道路越来越宽,斑马线前人、车互相礼让,‘小红帽’活跃在街头,鄂州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样子。”从天津回来探亲的刘彻,对于鄂州的变化,感触至深。
  近年来,我市下大气力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综合整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美丽乡村”、绿化城市、园林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553个老旧小区集中整治;2000盏次干道路灯、600余盏小巷路灯、万盏楼道灯,点亮居民回家的路;4万米人行道提档升级;6条城区主干道上的万余米交通护栏,让出行更畅通;改造旱厕3752所,推进21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38个标准综合文化中心,配备价值10万元的图书,让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书香家园;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孩子们有了快乐之所……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对此,家住文化宫附近的刘丽感受颇深。家门口的烧烤摊,规规矩矩退出马路进店经营了,门店内还装了油烟净化器。“以前,街头巷尾的烧烤摊占据马路,行人难以通行;现在,路面干净了,行人也安全了。”湖港共治水清岸美
  水,让城市愈加灵动。为做好水文章,我市大力实施水生态修复和改善水环境工程。
  “水清”是水生态修复和改善水环境的基础。今年,我市启动大梁子湖水系水生态修复工程,综合设计一批沿湖公园、景观整治工程,恢复重建水乡集镇,发挥修复工程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五丈港、余寿港、丁桥港、小桥港等黑臭水体实施清淤整治,实现“臭水变清水”。清查沿河直排口,布置截污设施,全面整治沿河直排、乱排现象,同时,在适宜的河段新增或改造调蓄池。实施东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配套亲水平台休闲设施,塑造城水相依风貌,打造人城和谐的美丽鄂州。
  以“绿色生态、休闲乐游”为目标,建成梁子湖、洋澜湖环湖休闲景观带及沿江三国吴都风光带。实施主城区路桥改造和洋澜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沿湖建设景观绿化带,构建生态、活力、宜居的城市滨湖风光带。
  今年8月,经改造和修复后的南浦虹桥顺利通过验收。“桥加固了,走在上面稳稳的。”刘建是一名单车骑行爱好者,他每天骑车上班途经南浦虹桥时,心情别提有多舒畅。天蓝地绿公园环绕
  绿,是城市的主题与基调。
  今年,我市大力实施增绿补绿、绿化提升工程,建设樊口公园、橘园公园、江滩公园、西山公园、洋澜湖湿地公园等中小型休闲公园,形成“大型广场+街心公园”的休闲生态圈,优化了城区生态布局,改善了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
  市民孙炎自去年搬到洋澜湖Ⅰ号居住后,便有了晨起遛弯的习惯。“我每天都会到家对面的橘园公园转一转,这里景色好,空气也好,走上一圈身心舒坦。”
  徜徉在城区的公园和广场,随处可见花砖铺地、绿树成荫。老人们坐在漂亮、舒适的休闲椅上拉家常,年轻人三三两两漫步其中,孩子们在绿草地上打闹嬉戏。
  另一处,美丽乡镇也不“寂寞”,沼山镇的胡柚采摘节、蒲团乡荷花节、梁子湖采菱节……各种别具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纷纷前往。
  通过生态景观建设和环境整治,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7年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6%,较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市容更整洁,城市更宜居,百姓享幸福,一座“颜值”高、气质好的品质城市款款走来……
  “昨天,惊艳于鄂州的变化;今天,则感动于她的气质。”目睹鄂州巨变的游客,如此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