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是一盏明灯,引领我们文明向善、奋力前行;楷模,是一棵大树,把榜样的力量深植鄂城大地。
在鄂城的街头巷尾,活跃着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中有的闻“疫”而动,坚守前沿,固防阵地,用实际行动抗击肆虐的病毒,在风雨中展现担当作为;有的默默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激荡起向善向美的涟漪,叠加起一座文明城市的新高度。
不同时空,不同际遇,这些平凡人,以各自言行,描绘着鄂城的道德星空。
他们,来自我们身边,生活在我们身边,可触可感,可亲可学。
肖开金 闲不住的热心人
在澜湖社区,一个熟悉的身影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或在街头巷尾清理垃圾,或在居民家中调和矛盾,他就是退休老党员肖开金。
66岁的肖开金,退休后,发挥余热,心系居民。在担任澜湖社区党委直属第四网格党支部书记和万佳凯旋城小区业委会主任以来,他组织开展了社区矛盾化解、清洁家园、扶贫助残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做好业委会工作,肖开金开拓思路,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的经验。跑社区、挖特色、找亮点,他的脚印布满城区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在肖开金和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努力下,打造了“红色业委会”,将党的触角进一步延伸至基层。
面对居民的诉求,肖开金积极与物业公司沟通,协调处理。为畅通沟通渠道,他还专门设立一个信箱,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物业公司。他先后协调解决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绿化修剪、路面刷黑以及化解房屋漏水等问题纠纷,共计24起。
2019年,澜湖社区还依托万佳小区业委会为阵地,打造了澜湖居民议事厅,畅通了居民发声渠道,拓展了居民活动空间,提供了居民议事协商平台。
“议事厅的设立让群众有了集体讨论问题的地方,群众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肖开金说,“我们把收集上来的意见进行梳理,再安排人员去落实,实现矛盾化解不出社区。”
目前,居民议事厅解决了环境卫生整治、协调湖边公厕门口朝向、消除白蚁等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共计30余个,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李红霞 用爱筑梦的“园长妈妈”
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教师在学生面前扮演的身份可能更多元:她们是孩子们的“玩伴”,要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幼年;她们也是孩子们的“保姆”,要照顾好孩子们在园内的饮食起居。
对宝兴幼儿园园长李红霞来说,幼儿园教师要做到极致,就要像妈妈一样。
“我也是一名母亲,当年幼的孩子不在身边时,我会希望有人像我一样爱护她、陪伴她。将心比心,所以我要像妈妈一样去爱园里的每一个孩子。”李红霞微笑着说。
为了帮新入园的孩子尽快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她每天都要对每个孩子摸摸头、抱一抱,增加亲近感,让孩子们在她的怀抱里感受家的温暖。孩子们哭了、闹了,她不厌其烦地安慰、照顾。
有一次,园里的一个孩子在家生了病,病情十分紧急,需要到医院输液。可孩子一直哭闹不止,医生刚要给他扎针,孩子就腿脚乱蹬,挣脱着不让。
当时李红霞正在老家办事,她一听孩子的情况,就急忙赶到医院。李红霞就一直陪在孩子身边,直到深夜孩子输完液。
除此之外,李红霞还特别关爱特困生,每年减免特困生学费总计上万元。几年来,她还组织老师和家长们关爱留守儿童、看望孤寡老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物质帮助。
邵细华 出门办事不超过2小时
在官柳小区,只要是提到邵细华,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义务照顾邻居陶爱兰老人的善举点赞。
年过七旬的陶爱兰,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儿子在杭州工作,每年春节才回家。
作为邻居的邵细华,每次出门看到陶爱兰孤独的身影,她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只要有空,她便去老人家里坐坐,陪她聊聊天,拉拉家常。
一来二去,彼此熟悉了,邵细华就把陶爱兰当母亲。每天早上,邵细华起床做好早饭提到陶爱兰家,帮老人洗脸、漱口。为了能让老人轻松咀嚼,她把饭菜搅拌均匀,用勺子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
不仅如此,邵细华经常为老人送去米、面、肉、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逢年过节,她还拎着鸡、鱼、肉去看望,为老人做一顿丰盛的饭菜。除此之外,老人家的大事小事她都一手包揽了下来,如修电视、修门、换煤气等。
5年来,年近六旬的邵细华几乎没出过远门,即使要出门办事,时间也控制在2小时以内。“心中有牵挂,哪能走远啊!”邵细华动情地说,为老人多做点事,自己也会多一份快乐。
徐少明 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他退休不褪色,投身社区义务工作8年,干劲十足、无怨无悔。他边做社区群众思想工作,边带头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清理洗刷楼道,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解决社区环境顽疾。
68岁的徐少明,是鄂钢的一名退休党员。退休后,他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平台,组建了志愿服务站,并担任站长。徐少明利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组织志愿者分工协作、包片分区,共同治理维护小区内的环境卫生,并深入开展治安巡逻等各项工作。
徐少明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婆婆,喜欢捡拾、收集废旧物品,并将这些废旧物品堆放在楼道里,引起了同楼邻居的不满,多次发生争执,更有脾气暴躁的居民偷偷的将老人堆放的物品扔掉。老人因此气愤不已,情绪非常激动,变得更加不可沟通。
徐少明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调解。他发现这位婆婆性格倔强,身体不是很好。为了不给老人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他就帮着婆婆收拾捡回来的物品,一边帮着收拾一边和她谈心。
经过徐少明不厌其烦的劝说,老人从刚开始的思想抵触,到渐渐接受了他的建议。自那以后,老人不再乱堆乱放了,而是及时清理自己的废品,邻里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和贵园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多,徐少明带头组织捐款捐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获得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杨云 福利院老人的“好闺女”
她不仅是孤残老人们的“亲闺女”,还是福利院的“管家”。
2016年进入福星敬老院工作以来,杨云积极向上,用自己的芳华书写青春的华章。
福星养老院院民大多数是失能失智老人,需要护理人员为他们打理一切,喂饭洗澡,端屎端尿。四年来,杨云定期为老人洗头、理发、剪指甲,换洗衣被……遇到老人伤风感冒等小毛病时,她及时给他们吃药;遇到生大病,她亲自将老人送到医院治疗。
长期在一线与老人接触,她叫得出福利院所有老人的名子,对每位老人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全都如数家珍。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你不做,我不做,那以后谁来照顾这些老人。”基于此,杨云一直从事养老事业至今,致力于为老人们提供更加幸福,质量更高的晚年生活而努力,也希望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有爱心的年轻人加入到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中来。
在杨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福星敬老院入住率已近100%,老人流失率不断降低。杨云还成功举办四届护理节,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周建国 925户村民的守护神
“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应该在险、难、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得胜村村支部书记周建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周建国主动担当,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入户摸排、卡口值守、为民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等工作。每天主动与村防疫队员一起积极进湾入户开展巡查,张贴发送疫情防控宣传资料3000余份。对925户3096人展开大排查,特别是严格对139名外地返乡人员管理。
为做好封闭管理,村内设置了14个卡口,周建国发动村里115名党员组成防疫突击队参加卡口值守。封闭管理后,防疫物资紧缺,他不等不靠,在驻村工作组协调下,四处找门路托关系为全村村民购买口罩、消毒剂、酒精等防疫物资,不仅解决了本村的实际需求,还支援了其他兄弟单位一些防疫物资。
同时,组织并参加村民生活必需物资的登记代购和逐户分送工作,累计为村民代购分送物资5600余份。关爱77名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对外出看病人员做好服务和防护工作,为全村49名婴幼儿免费发放奶粉105罐。对482名拟外出人员及374名有外出务工意愿人员进行全面排查,服务外出复工返岗和滞留返乡人员办理相关手续。
刘爱梅 千辛万苦不言悔
今年45岁的雷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爱梅,在社区工作8年多。年初疫情发生,这位老社区人经受住了考验。
家住水泥厂小区9栋的干爹爹,患有慢性糖尿病需定期用药。自实行更严格的小区封闭管理后,药店的药品需社区统一购买。每隔三天,刘爱梅就利用下班时间步行到药店购买。
2月15日,寒潮来袭,风雪交加。买药、分药,奔忙一上午的刘爱梅鞋子湿透。为了不影响及时将药配送,她先用卫生纸把脚裹起来,再用透明胶带缠好,然后继续奋战在风雪中,坚持把药配送到患者家中。
“干爹爹,我把药放在您家门口了,您记得及时领取啊!”刘爱梅回忆说,“当时,一般不进居民屋里,需要进去时都要浑身上下细致消毒好多遍。”
“每天通过电话、微信了解,或者网格员统计居民所需,并逐一登记,隔两天去药店采购,药品购回后逐户分拣,居民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付款即可。”刘爱梅说。
疫情期间,刘爱梅牵头组建了药品代办队,为居民及特殊群体提供“日需帮购、事务帮跑”等暖心服务,每天为隔离人员购买药品、日用品等,并配送至隔离点。
柯桂平 居民眼中的“多面手”
疫情期间,她是“宣传员”,入户为居民普及宣讲防疫控疫知识;她是“保教员”,以妈妈般的情怀关注着幼儿的一切动向;她是“服务员”,手提肩扛将所需食材送到居民家门口;她是“守门员”,主动走上卡口执勤岗位,誓将病毒隔绝。
疫情初期,柯桂平得知杜山镇卫生院急缺防疫物资,通过所在的鄂州爱心捐款微信群紧急募集,于2月2日募集到50公斤84消毒液、125公斤酒精给该院,随后还募集了100副护目镜。期间,她多次组织募集和帮其他单位联系购买消毒和防护用品,为支持“疫线”战斗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为杜山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幼教管理者,柯桂平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绪,用爱与真诚的力量,和幼师、家长们一起共同守护着孩子。她关注着幼儿、家长和教师的活动情况,通过微信、QQ等远程助力爱心行为,及时收集来自家长、老师提供的资源,为幼儿送祝福、为家长提供支持方案,温暖了很多人的心房。
弘华园小区共728户、3000余人,柯桂平创建的微信群团购菜包1580份,高达3万多斤,每天值守之余还要统计团购信息,经常忙到零点以后。同时,她还每天给包保的特困人员打电话嘘寒问暖,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程昊鹤 用责任守护群众安全
疫情发生后,程昊鹤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武鄂高速鄂州西收费站检查站站长,负责带队查控鄂州西出入口人员和车辆。
每天,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看通行证、盘查、劝返、放行,筑牢疫情防控“第一线”,确保鄂州西高速出入口不流入也不流出任何一例新冠肺炎病患。卡口分四组三班值守,除了自己轮岗值守8小时外,他还每天另外抽时间去现场查看其他班组工作情况。
程昊鹤是长港派出所一名民警,针对辖区内电信诈骗多发的情况,他还曾多次深入到每个村宣传防电信诈骗知识,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有的上年纪的村民听不懂,他就多讲几遍,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普及电信诈骗知识,提升村民的风险防范能力,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参警十年来,程昊鹤都以一颗赤诚的心诠释一名人民警察的定义,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2018年至今,连续两年被区公安分局评为优秀公务员;2019年被市公安局嘉奖一次;2020年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倪和平 脱贫不忘党恩抗疫献爱心
51岁的倪和平,是泽林镇塔桥村村民。全家6口人,年迈的父亲,因患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膝下三个孩子在读书,妻子余四荣在家照料老人和孩子上学,家里重担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很艰难。
2015年,倪和平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倪和平对奔向幸福生活充满信心。
2019年,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懂事的她,主动承担家务,担负起照料弟弟妹妹的责任。这样,妻子余四荣就可外出工作了,在一家洗车店找到了一份洗车的工作。工作之余,她还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技能培训。“我感谢政府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学一技之长,有更多机会增加收入。”
脱了贫的倪和平,在疫情期间,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捐赠口罩。他说,“政府一直在帮助我们,现在国家有难,我理应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黄朝耀 退伍退休不褪色
自从黄石港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后,黄朝耀牵头组建了鄂城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设立了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同步上线了“鄂城区关爱退役军人”慈善项目,用于资助辖区退役军人和其他在优抚对象信息采集数据库内、现行政策保障后基本生活仍有较大困难的对象。
项目启动后,单位或个人可通过移动互联网或者线下捐赠的方式,自愿为“鄂城区关爱退役军人”项目捐赠善款。此举帮助退役军人解决了实际困难,让更多退役军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部队服役期间,黄朝耀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6年10月,还参加对越防御作战,被授予一等功。战友赵怡忠不幸牺牲后,每年他都要看望其儿子和80多岁的老母,每次去他都会送些现金和物资,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
刘再鹏 热心公益不停步
兴宇小区属无人管理小区,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道路破损、下水道堵塞、化粪池淤积溢满等现象经常发生,消防设施遗失、小区路灯缺失,更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2019年,吴都社区牵头组建兴宇小区业委会,在职党员刘再鹏高票当选成为业委会主任。
刘再鹏是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生。平日上班之余,在小区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清扫楼道,搬除乱丢乱堆的杂物垃圾,化解居民的矛盾纠纷等。他还组织居民集资,请专业人士疏通下水道,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40工程”进驻该小区,违建要全部进行拆除。刚开始,这些居民很不配合。刘再鹏就家家户户上门,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在保证居民利益的同时,助力“40工程”有序推进。
记者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