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美好献给父老乡亲——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方向明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9-23 语音:播放

  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表彰先进典型、弘扬奋斗精神,激励动员广大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397名同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授予198个集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我市梁子湖区太和镇党委副书记方向明同志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榜样的精神鼓舞人心,榜样的事迹催人奋进。本报即日起推出方向明同志事迹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方向明作为受表彰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荣获这项沉甸甸的荣誉,是组织的关怀、群众的认可,更给予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日前,在梁子湖区太和镇,载誉归来的方向明向记者说道。

  今年48岁的方向明,从事教育工作21年,2016年9月进入梁子湖区太和镇人民政府工作至今,现任太和镇党委副书记。

  如今的他早已从一名农村工作的“门外汉”,成为了帮扶工作的“内行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全镇22个村(社区),方向明走遍每个角角落落,用脚步丈量着每一片土地。

  他先后获得“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鄂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鄂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鄂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决战脱贫攻坚——

  他殚精竭虑,一心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让乡亲们富起来,是方向明投身脱贫战场的初心。

  “村民的生活怎么样?坐在办公室里想,和蹲在田埂上看,答案全然不同。一定要深入基层,落实到每家每户。”方向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方向明利用3个月时间,踏遍了全镇22个村(社区),翻过256个村民小组的沟沟坎坎,他在民情日记本上写道,“再苦再累再难,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

  日子,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扶贫路也如此。有时候一天走下来不觉得累,直到回到办公室,才发现双脚有点麻,腰有点酸。”方向明的手机显示,他每天平均步数都在两万步以上。

  很快,说起全镇近2000户贫困户,谁家里有几口人、有什么困难、有多少收入……方向明如数家珍。

  太和镇柯畈村四组脱贫户邓红祥,丈夫2015年患癌症去世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方向明走访时发现,她家里3个孩子都在读书,负担很重。也就是从这一次走访开始,邓红祥一家成了方向明的牵挂。通过一次次走访、一次次交谈、一次次鼓励,帮助一家人树立起“我要脱贫”的信心。方向明及时为邓红祥联系申请低保事宜,并介绍她到太和福利院上班,为她的孩子落实贫困生各项救助保障政策。

  2020年10月,邓红祥找到方向明,主动要求取消低保,因为两个孩子已经参加工作,日子越过越好了。邓红祥的儿子柯家灿工作上遇到问题,都会给方向明打电话,“没有方叔叔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柯家灿在心里,早已把方向明当成了亲人。

  在方向明和全镇党员干部的努力下,2020年,太和镇1935户、63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做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如果要我说扶贫这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不是苦和累,而是开心。村民的笑脸,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方向明说,每到丰收季节,村民们幸福灿烂的笑脸,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推进乡村振兴——

  他开拓进取,用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完了扶贫路,方向明又马不停蹄地迈开了乡村振兴步伐。

  “家乡的‘四好农村路’太美了,路面整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真是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在外工作近20年的柯爹爹,退休后回到故乡胡进村,眼前情景让他惊喜不已。

  胡进村的变化,是太和镇“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全镇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方向明功不可没。”梁子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太和镇党委书记张学龙说。

  工作启动之初,困难重重,但方向明信心坚定,他积极争取上级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的支持,通过上级奖补、乡贤捐助、村民集资等方式,筹集9000余万元,改造危桥4座,修建了涵盖16个村100公里的“四好农村路”。

  原先的“瓶颈路”“断头路”,如今成为各村连接外界的“致富路”、村民快步奔小康的“幸福路”。2020年,太和镇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

  路修好了,方向明盘算着:如何以“路”兴“业”,让乡村振兴起来,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太和镇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方向明打算因地制宜,走“文旅+农旅”融合之路。他带头到陈太村办试点。经过努力,陈太村已建成“抗日纪念碑公园”“楚剧文化长廊”等个性化乡村文化空间12个,发展舞龙、牌子锣等文艺队员150余名,浓厚的文化气息已成为鄂州市一张特色文化名片。2021年,陈太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次,太和镇在开展徒步活动,全体镇干部、各村(居)党支部书记等80余人沿“四好农村路”铁陈2线徒步陈太村时,沿途七房湾、新屋村、高梅湾的村民自发送上了矿泉水,他们说,感谢政府修通了宽敞的柏油路。

  在方向明的大力推动下,太和镇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已建成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连片打造一条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带。“一村一品一特色”日益凸显,推出太和泉米、谢埠千张、花黄糍粑、吴伯浩薯稻、胡进草莓、上洪狗血桃、新建小龙虾等20余个特色品牌,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抗击新冠疫情——

  他冲锋在前,全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紧邻武汉的鄂州,也迅速进入了紧急状态。

  那年除夕傍晚的情景,至今让方向明的家人记忆犹新。

  第一时间接到通知,方向明便舍下了刚从广州回家过年的年迈双亲,匆匆赶到镇政府,只留给家人一桌没吃完的团圆饭、一张深情回望的笑脸、一个坚毅远去的背影……

  “危急关头正是考验干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太和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兼综合组、摸排组、医疗救治组组长,方向明闻令而动、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坚守岗位90多天。

  在这90多天里,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他不顾个人安危,先后多次到市域交通卡口对接,带队转运返乡人员到集中隔离点,累计转运援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返乡人员240余人。

  方向明清楚地记得,第一批返乡人员回来时是凌晨2时,按照相关要求,必须单人单间进行隔离。然而,有个别返乡人员认为存在“区别”对待,坚决不愿单独隔离,并产生情绪波动。方向明留意到返乡人员名单中有几个是他曾经带过的学生,情急之下,他摘下口罩,亮明身份,安抚大家的情绪,并将防疫相关要求一一讲给他们听,最后大家都各自回到了房间,直到隔离期结束。

  2020年5月1日晚9时许,方向明刚从镇政府返回家中,突然接到区排查专班打来的电话,太和镇柯畈村一名在校大学生返乡途中接触了密接人员,成为次密接者,大数据反馈86名人员与之有过近距离接触,必须以最快的时间将86个人的信息摸排并汇总上报。

  挂掉电话,方向明一刻不敢停,对着86个号码,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直到第二天早上8时,终于将86名人员信息全部汇总完毕。

  在方向明的带动下,全家齐上阵,爱人夏友英和放假在家的儿子,都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中,2020年,方向明家庭被湖北省计生协会评为“最美抗疫计生家庭”。

  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太和镇取得疫情防控全面胜利,被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创建文明城市——

  他甘于奉献,尽心为人民群众打造美好家园

  2019年,我市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作为太和镇城管工作负责人,方向明秉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组织开展街面净化、路面畅化、立面美化系列工作。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量大,加班加点是常态。但对方向明而言,那段日子却格外充实,白天带领城管队员奋战在一线整治镇容镇貌,晚上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解决难题方案,他说,“每天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在方向明的主持推动下,太和镇全面升级街面保洁,动态整治占道经营,连片治理背街小巷,维护改造供电设施,规范划设停车位、晾晒区,解决了街面乱扔、电线乱搭、车辆乱停、衣被乱晒等问题。通过设置宣传栏、设立红黑榜,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正当文明城市创建进入冲刺阶段,方向明腰椎病犯了,痛得直不起腰,迈不动步。但他只躺了两天就坚持返回岗位,拄着拐杖到集镇核心区整治现场,继续与同事、居委会干部一起商量治理措施。

  如今,昔日脏乱差的街巷面貌焕然一新,街道两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标语、墙绘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居民的文明素养在耳濡目染中日臻提升。整洁美丽的宜居宜业环境,使全镇人民笑逐颜开,这也是对方向明工作的最大肯定。

  全媒体记者胡倩 特约记者李君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