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等你回家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2-29 语音:播放

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发时,与同事拥抱话别。

 

  贵州援鄂医疗队到达鄂州已一月有余,他们的家人每天都守着战“疫”一线的新闻报道和图片。一个一个视频、一张一张图片仔细地看,只是想从白色防护服上马克笔笔迹辨认出自己家人的名字。

  “每天在新闻中看到那么多身着隔离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白衣战士,我好像就看到了我的丈夫!”
  这是一个妻子的等待,也是所有贵州人民的等待。
  每天工作期间,援鄂医疗队员无法看手机,不能和家人取得联系。工作结束,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全身汗流浃背,脸上布满了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深深印痕。用布满伤痕的双手拿起手机,看早已熟睡的家人发来的问候……
  家是远行者永远的港湾,在连轴忙碌的深夜、在过敏疼痛的瞬间,家人的一句支持,能让“战士”放下疲惫,燃起斗志,守候患者,与疫情搏斗。
  今天,我们受到“战士”家属的委托,把这些家书寄给身在鄂州战“疫”前线的白衣战士,请放心,我们过得很好,前方勿念……
  “爸爸真伟大!他去打怪兽!”
  贵州省人民医院朱建国的两个女儿也在家期盼着爸爸早日“打败怪兽”,每天睡觉前都期盼着爸爸能够和自己视频,问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姐姐每天都对着手机说:“爸爸,你要照顾好自己。我和妹妹等你平安回来!”
  “亲爱的朱先生,在前方,请你千万珍重……”
  朱建国的妻子也是第一次以“写信”这样的方式与在鄂州前线的丈夫传递思念之情。“我多想与你一起身披战甲,一同战斗……”,但是作为妻子她选择了留在家里照顾好孩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妈妈,你是最勇敢的!”
  出征鄂州的这段时间,杨琴一直履行着和父母的约定:“不管多晚,回到驻地后一定要打个电话给我们。实在不想说话了,就发个微信报平安。”杨琴说,每天只有收到了我的电话或者微信,父母才会放心睡去,无论多晚。
  杨琴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护士,随贵州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支援鄂州。其实杨琴在写请战书的时候,家里就已经知道了。父母没说什么,只是让她放心去,但是担心都挂在脸上。
  前些天,杨琴的女儿画了一幅画,用微信发给了妈妈。并用语音告诉杨琴:“上头那个火是‘火神山’,那个雷电是‘雷神山’,下头那个是和你一样的医护人员。”可是杨琴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女儿已经入睡了……
  “你是最棒的!”
  韩媛媛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护士,随第四批贵州援鄂医疗队支援鄂州市雷山医院。接到出征指令后,韩媛媛的爱人十分忐忑地问了一句:“可以不去吗?”虽然很直白,但韩媛媛还是说了句:“不可以,我不去也得有人去。”
  当父母知道女儿即将支援湖北时,打心眼里不同意。韩媛媛只能安慰他们:“我要给孩子作一个好的榜样,让他知道,遇见困难不能躲,要迎难而上。让他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懂得现在的生活是很多人去拼搏来的,需要珍惜。”儿子的表现没让她失望,每当外公要出门上班时,儿子都会用稚嫩的口音提醒:“不戴口罩不出门。”
  “春暖花开时,等你回家。”
  “热泪啊,随风化春雨,助你啊,鄂州克时艰……春暖花开时,等你回家。”
  这是一位老父亲为女儿谱的曲、作的词,歌名叫《等你回家》。曲谱是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贵医附院心外科护士长张琢的父亲一笔一笔手写在纸上的,饱含深意。在曲谱的最下方,父亲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全民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张琢主动申请并获批参加了贵州省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亲人们对她的勇气和担当深感自豪,又不免有些牵挂……这首歌为张琢鼓劲加油,更希望她保护好自己,完成使命,平平安安回家团聚。”
  张琢父亲的这首歌,是他给一线女儿最好的鼓励。
  贵州省广播电视台动静APP全媒体记者 谭笑 周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