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医生、教师、机关干部、的士司机。他们戴着口罩,穿上防护服或“红马甲”,出现在交通道口、社区,开展值守站岗、登记体温、入户排查和居民服务等工作。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抗疫志愿者。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战斗在社区、路口、湾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我是来做事的,千万别让我闲着”
早上八点左右,省自然资源厅干部鲁钢来到碧石渡镇防疫指挥部开始一天的工作。
年前,鲁钢从武汉返乡过年,在家隔离了14天后,看到日益严峻的疫情,主动请缨投入抗疫一线,但由于从武汉返乡,村里没有同意他报名。
2月22日,所在的乡镇招募志愿者,他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被安排负责全镇志愿者登记、调度,卡口值班人员安排,以及防疫信息宣传、困难群众物资购买等工作。
“我是来做事的,千万别让我闲着,把我安排到最需要人手的地方。”
在他的宣传带动下,鲁钢的家人亲戚也都加入到了这场抗疫阻击战中来。
“我要用行动为儿子树立榜样”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这样两对父子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父亲马海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畏严寒、不惧病毒、不辞辛苦,每天吃住都在办公室,已经40天没有回家。父亲所做的一切,作为儿子的马彪都看在眼里。
“从小爸爸都是我的榜样”。在父亲的感召下,马彪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对街边零散户每天两次上门测量体温,还帮助困难群众购买生活物资。
王海琴、王禹霄也是一对“父子兵”。父亲王海琴是一名技术工人,儿子王禹霄2019年6月大学毕业,在中铁大桥局从事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检测工作。
疫情发生后,王海琴第一时间便带着儿子王禹霄报名参加志愿者,负责万家垴卡口值守执勤工作。
“您好,请出示出入通行证,再帮您量下体温。”王海琴量体温,王禹霄进行登记,父子俩并肩战斗,互相鼓励,同心抗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要用行动为儿子树立榜样,让他明白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
“你排查 我记录”
为了对抗疫情,泽林镇泽林小学教师徐金龙和王丽娟夫妻俩舍小家为大家,一起奔赴抗疫一线,并肩作战。
泽林镇中心街社区居民共1700户5558人,下辖14个小区,多数小区无物业管理。
疫情爆发初期,徐金龙上门排查询问,妻子王丽娟就跟在身旁记录情况,确保一户不漏。
王丽娟说:“社区工作真心艰难,十几个人负责几千人的生活物资,一根葱、一个土豆都要协调好办到位。”
“王书记,请你一定要替我好好谢谢昨天给我送药的那个小伙子。”67岁的老人握着社区书记王春明的手激动地说。原来,这位老人患糖尿病多年,一直靠打胰岛素维持着。因子女不在身边,她就向前来入户排查的徐金龙夫妇提出了“特殊需求”。为了给老人买药,夫妻俩跑遍了集镇药店都没有买到。后来通过朋友圈“求救”,得知市中心医院旁有家药店有货,他们俩就委托社区爱心司机连夜帮忙买回。
徐金龙的母亲今年65岁,患糖尿病已多年,中途“中风”四五次,在家卧床已一年多之久。在亲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他俩选择了“优先”照顾别人。
记者 戴静 通讯员 严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