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园社区现有住户2850户7791人。辖区内有15个居民小区,且多数是开放式小区。
无物业、无围墙、出入路口众多、人员密集的老旧小区,如何才能封管到位?2月28日,记者探访该社区发现,社区群干、下沉干部与志愿者共同努力,一座座没有围墙的老旧小区竖起了严密防控的“无形之墙”,筑起疫情防控坚强堡垒。
出入关口全天候值守
一张桌子、一个板凳、一本登记册、一把测温枪,每天两班人员值守。
“请登记!”“请测量一下体温!”2月28日,在大旗墩小区出入口,两名市法院下沉干部,站在哨点值守。“起初,还有人想出门,经过宣传和劝说,现在基本都不下楼。”
大旗墩小区居民2100户近6000人,住户大都是老年人,是个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典型老旧小区。
“小区是疫情防控第一道阵地,不能留下任何漏洞。”桂花园社区书记孙启凤介绍,该社区有15个居民小区,共17个出入口,已封闭14个,只留3个出入口。“所有小区包保责任均落实到单位和人。目前有来自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鄂城区法院2家单位、80余名党员干部在社区3个出入口值勤。”
一道道蓝色围栏,一顶顶救灾帐篷,下沉干部和社区党员一起,风餐露宿、24小时坚守,筑起一道联防联控的坚实防线。
网格员张静和市法院4名下沉党员干部、小区3名志愿者,负责包保大旗墩小区。疫情暴发初期,张静就和小区志愿者一道,挨个登门普查,把小区居民摸排多遍,居住单元号、家庭人口数、是否从武汉返乡等信息一目了然。
有急病、难事,需要临时外出怎么办?孙启凤说,“电话号码早已告知每一户居民,我的手机24小时在线。”
2月18日晚18:15,食品小区5栋的小陈焦急地打来电话。“我父亲现在有些发烧,急需去医院!”接到电话后,孙启凤给他开了社区证明。
半小时后,网格员、志愿者陪同小陈及他的父亲到了市中心医院。经检查诊断,小陈的父亲双肺感染,医生建议他去留观点留观。
返回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陪同小陈的父亲在小区的卡口处等,小陈上楼拿洗漱用品和衣物。社区跟街道指挥部联系,派专车送小陈的父亲到留观点。
开放式无物业管理小区人员成分复杂,防控形势严峻。居民王先生说,“实行封闭式管理如同增加了一道安全防火墙,感觉心里更踏实了。”
送菜送煤气从楼梯爬上爬下
不能出门,居民的日常所需物资如何解决?
“社区在各小区选聘楼栋长、招募志愿者、成立楼栋业主群,组建居民生活物资代购小组。”孙启凤介绍,由楼栋长组织居民在群里接龙,统计菜、米、纸巾等生活必需品,并报送社区,由社区副书记吴玉萍带领网格员和志愿者到商超统一采购,及时配送发到居民手中。
“晚上算账制表,白天配货分发。一般从居民反映所需物品到送货上门没超过12小时,有时候最快2个小时。”吴玉萍说。
2月24日下午5时30分,天已黄昏,吴玉萍和志愿者们还在依次为居民分发团购物品。
“大旗墩小区5栋已领完,现在6栋可以逐个下来领了。”吴玉萍在微信群里通知。当天,网格员和志愿者根据统计的居民需求,共采购了60份蔬菜、30份鱼蛋以及40份肉等。
对于个性化物品采购,社区专门组建了药品代购群、母婴代购群,专人代购,专人配送,积极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不断档,全力保障居民生活需求。
对于不会上网的老人,难以参加社区团购的,网格员点对点上门配送。
煤气快用完了,这可怎么办?71岁的吴国华,是一位孤寡老人。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平日里,用的是煤气。如今,路封了,煤气快没了,十分焦急。
2月14日,吴国华接到社区网格员的电话:“吴大爷,家里需要买啥东西,给我们打电话。”这让吴国华喜出望外。
2月15日下午,网格员将一坛子煤气从1楼背到5楼,送到吴国华家门口。“吴大爷,满坛煤气,100元!”
看着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网格员,吴国华既高兴又感动,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像这样年纪大的居民不会用微信,网格员就挨个打电话,或拿着“菜单”,上门服务,每天往返于社区和各个楼栋,一天跑下来,网格员们个个累得腰酸背痛。
一时间,吴玉萍的电话成了社区居民的求助热线。“家里奶粉没有了,能不能帮忙买几袋?”一个居民打电话来问,吴玉萍一口答应,跑了附近几个超市、母婴店,将奶粉送到居民手中。“特殊时期,有困难就找社区。”她说。
党员干部下大力气为居民解决代购生活物品、充水电气费用、购药等烦心事、操心事,引导市民积极配合防控工作,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良好作用。
居民认可给了志愿者更多信心
既要守住原则,又要送上温情关怀。
在社区严防严控的背后,不乏暖人的关怀。嘘寒问暖、跑腿代办、心理疏导……防控一线拉起了一道抵御病毒的温暖防线。
中午11∶40,到了饭点时间,网格员柯吉利急匆匆奔向武昌大道的康泰大药房。因为,她要为社区的居民买药。
家住西山坡小区17栋的罗琼珍老人,患有慢性糖尿病需定期用药。自实行更严格的小区封闭管理后,药店的药品需社区统一购买。每隔三天,柯吉利就利用下班时间步行到药店购买。
2月15日,寒潮来袭,风雪交加。买药、分药,奔忙一上午的柯吉利鞋子湿透。为了不影响及时将药配送,她先用卫生纸把脚裹起来,再用透明胶带缠好,然后继续奋战在风雪中,坚持把药配送到患者家中。
“罗奶奶,我把药放在您家门口了,您记得及时领取啊!”柯吉利说,“一般不进居民屋里,需要进去时都要浑身上下细致消毒好多遍。特殊时期,我们必须做到小心细致。”
摘开口罩的柯吉利,也许罗琼珍老人在路上碰到了也认不出来。但是她温柔的声音,印在了老人的脑海里。罗琼珍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不认识她,但是她的声音,我能立马听出来。”
“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每天给你们送开水来。”家住4号楼的刘晓燕已经连续10天为值守点送茶水了,也有热心居民给他们送凳子、送水果。
桂花园社区共分5个网格,每个网格只有1名网格员和3名志愿者,每天要完成约400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必需物资配送任务。“网格员工作任务重,居民大都理解配合我们,尽量减轻我们的压力。”柯吉利说。
网格员郑晓梅,12天时间,排查了3个小区,1000多户。在排查中,郑晓梅准备了一支笔,一个本子,一副手套,一个口罩,一个好心情。
郑晓梅说,一副手套和一个口罩是做好防护,既防护自己也保护群众;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是为了做好防控记录,了解群众需求;一个好心情是疏导居民的心理,增强群众战“疫”的信心。
62岁的张莉彦是一名退休教师。这段时间,她和老伴、儿子、孙子一家四口一直宅在家里,除了取网购物资、丢垃圾外,多天没出门了,日常生活也很规律。
“不出门、不乱跑,就不会让一线人员的辛苦白费,就是为疫情防控作贡献。”张莉彦说。
群众的支持和肯定,给奋战一线的社区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带来信心和力量。
记者 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