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单日最高11000个采样管、8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量,一个月检测超40万人次……这一串突破历史的数字,出自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2021年夏天,在抗击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的疫情阻击战中,一群默默无闻的检验“战士”,谱写了一曲激昂澎湃的战“疫”之歌。
战力升级
打造“城市核酸检测基地”
8月7日,我市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完成采样96万余人次。海量的样本,最终涌向了全市八家核酸检测实验室。
此时,作为全市检测量最大的一家医疗机构,鄂州市中心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核酸样本呈几何数量上涨,原来每天可能做个几百、上千,现在要做上万。”对于这样的情形,医学检验科主任龚国富也是第一次遇到。
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策。
检测设备跟不上,医院党委紧急开会研究,决定添置一台全自动核酸提纯及荧光PCR分析仪一体机。8月9日联系厂家,开辟重要设备购置“绿色通道”,次日晚上即送达检验科。8月11日,马不停蹄安装、调试、培训人员。8月12日,设备顺利投入使用。新设备1台的检测量相当于过去的4台,而将这一设备从决定引进到投入使用,仅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人员力量跟不上,检验科重新排班,抽调13人组建核酸检测组,采取梯队作战模式,全部入住隔离宾馆。同时,紧急开展技术培训,确保从实验室管理到医疗废弃物处理、环境消毒、检测人员防护等,均严格落实院感防控和闭环管理要求。
通过设备投入、流程优化、安全加压,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由6800管/日,提升至10000管/日以上,使鄂州市中心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核酸检测基地”(要求日检测量达到1万管以上),为全市精准抗击疫情夯实了重要一环。
凌晨两点
街上有群刚下班的人
“13时45分,华容区全民核酸样本,28830人,5766管;17时30分,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酸样本,单检53人;18时20分,华容区庙岭镇全民核酸样本,28827人……”
在一张8月14日的核酸检测样本签收登记单上,清晰记录着从下午13时到次日凌晨的6批签收记录,总量达到10000余个单管。而这,正是实验室近期的工作常态。
“核酸采样可以举全院之力,但是样本检测只能依靠我们一个科室。同时,我们每天还要兼顾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医学检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带领整个检验科团队的龚国富,已经很多天没有睡个好觉。
连日来,围绕核酸检测,每个人都像停不下来的陀螺。为保障核酸检测试剂、耗材及时供应,分管医疗物资的副院长陈军坐镇协调,从早忙到晚,手机打到没电;为了做好人员调配和院感防控,检验科副主任张伟经常加班至深夜;为了保证检测效率,担任PCR组组长的尹良琼、负责样本分拣和信息登记的熊丽,以老带新、吃苦在先,连续多天工作时长在15个小时以上。
“样本来得再晚,当天都要送上扩增机,做到全部清零不过夜。”尹良琼和同事从8月8日开始,就再也没有回家,“有五六个晚上,都是凌晨两点多钟才下班,回到文星大道的隔离宾馆,第二天早上八点,又照常上班。”
咬牙坚持
贴张创口贴继续战斗
核酸检测是一个细致而繁复的过程,而且大部分工作都需要纯手工操作。在生物安全柜里,检验人员进行核酸提取时,需要一次次拿起采样管进行拧盖、取样、还原,同样的动作每天重复上千次,往往累得腰酸背痛、手指僵硬。
张宇晨,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小伙,动作娴熟、精准,被同事们亲切称为“加样小能手”,由于长时间戴着双层手套拧盖取样,手指都磨破了皮。第二天他贴上创口贴,仍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全市各地一轮接一轮的核酸检测,带给检验人的是一次又一次超越极限的身体和精神的考验。核酸检测团队的十余名成员中,有的家里孩子还在嗷嗷待哺,有的是有年迈老人需要照顾,有的是刚轮值完一个高强度的夜班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有的是刚下白班还饿着肚子,但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谁都没有迟疑,都义无反顾地往上顶。
李振宇,一位90后年轻人,今年7月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时常犯腰痛。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不能上夜班。但看到科室人员紧张,他一边吃着中药,一边带病坚持走进实验室。
杨大勇、胡顺枝是一对夫妻,都在检验科工作,家中两个孩子,大的也才五岁多。夫妇俩从8月8日开始就没回过家,想孩子了,就通过手机视频瞧上一眼。检验科里,这样的夫妻还有两对。
一群平凡得不为人知的检验人,实验室就是他们的阵地,防护服就是他们的戎装,伤疤就是他们的奖牌,流汗流泪,不改医者初心,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
永立标杆
75年历史的省级优秀实验室
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拥有全市技术人员最多、专业门类最广、设施设备最齐备的临床检验实验室,一直以来在疫情防控中,都承担着全市最重的核酸检测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次次考验,也不断提升着这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20年,按照国家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开始建设“城市核酸检测基地”。
开展核酸检测,技术人员是基础。去年1月疫情爆发时,整个医学检验科只有5人具备核酸检测资质。为了尽快改变人手不足的局面,检验科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考核。此轮“德尔塔”疫情爆发后,检验科选派3人,参加了7月26日开始的线上培训。经过5天的培训和考试,3人全部合格,获得了省临床检验中心颁发的“湖北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证书”。目前,整个检验科已有32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资质。
永立标杆,勇担重任,作为“鄂州市临床检验中心”和“鄂州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已连续16年获得“湖北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优秀实验室”称号。
“从96万到20万、10万……全市核酸检测量在不断缩小,我们阻击‘德尔塔’的精准防控包围圈也在逐步缩小,最忙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我们仍然一刻也不能松懈。”龚国富说,检验科这个与医院同岁、具有75年历史的坚强团队,还将不断书写属于他们的抗疫故事。
记者 严项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