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花湖机场转运中心首期工程
“中国之心”,长江之滨,腊梅形塔台巍然耸立。今天,鄂州花湖机场迎来投运的历史性时刻。
从2013年6月,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初步规划在中国中部地区建设货运门户枢纽机场开始,至今已近十年。
十年磨剑,未来已来。
这是核心枢纽。鄂州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1000公里半径内,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和5大国家级城市群,航空物流1日达全国、隔日抵世界。
这是强劲动力源。以花湖机场为支撑,鄂州、黄石、黄冈三市“抱团”发展临空经济,鄂东“大临空经济区”呼之欲出,驱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
这是开放大通道。作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花湖机场担负着代表中国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的重任,投运后,将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形成航空客货“双枢纽”格局,助力湖北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沿海”。
大鹏同风起,腾飞向未来。以花湖机场投运为起点,古城鄂州将再写新故事,再创新辉煌。
物流枢纽——“超级运力”雄冠亚洲
眼下,顺丰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转运中心仍在紧张施工中,首期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呈“工”字形,钢材耗量达10万吨以上,远期规划约120万平方米、呈“王”字形,这将是鄂州花湖机场内最为显著的地标,也是其作为中国首座航空货运枢纽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顺丰业务布局中,转运中心是其航网的核心和多式联运中心,目标是构建全球供应链中心、全国仓配中心、高端加工流通中心,以及公共安全的灾备和应急救援中心。
“未来的货运机场是一座‘不夜城’,白天载客,夜间走货。”顺丰集团湖北枢纽项目总监张浩介绍,转运中心将设置7条分拣线,摊开后总长为210公里,运行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每小时分拣货物峰值可达50万件,“这是顺丰和中邮科技合作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设备,届时将以其‘超级运力’一跃成为亚洲规模空前、自动化程度行业领先的航空货运枢纽”。
按计划,花湖机场开启首航后,半年后将“解锁”其货运功能,而备受关注的转运中心预计到2022年年底全面投用。“对顺丰来说,枢纽门户机场将点对点的运输模式改成轴辐式,转运中心建成后主要承担全货机货物分拣,占未来花湖机场货运吞吐量的95%以上。”张浩表示,顺丰航空物流将以花湖机场为枢纽,区域性机场则分布东西南北,包括北京、深圳、杭州和成都,构建“1+4”模式,从临空经济迈向枢纽经济。
物流,永远是效率优先。仅规模大不足以取胜,还要速度快。花湖机场紧邻长江黄金水道,7大深水港、4条快速路、2条高速路和6条高铁线环绕周围,未来建成后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集“空铁水公”四种联运方式在内的超级货运枢纽机场。
“运输方式齐备是好事,但要强化货运枢纽机场的战略性竞争地位,还需要在完善航线网络、吸引知名货运航空公司参与、降低航空物流成本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认为。
投运后,花湖机场客运初期将陆续开通鄂州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昆明等7条航线9个航点,货运首期开通鄂州至深圳、上海2条航线,待全面开启国际货运功能后,开通大阪、法兰克福等国际货运航线,打造便利空中通道。预计到2025年,花湖机场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左右、国内航线50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245万吨,形成辐射全国、畅达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赵巍分析,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航空市场,客运市场方面,中国为美国的70%左右,但货运周转量中国只有美国的1/3左右。中国要打破目前存在的客货不平衡问题,正需要花湖机场这样的载体。
产业引擎——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6月24日,中康众盛智慧健康科技园项目在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开建。项目是以药食同源膳食营养的研发、制备和销售为核心的专业性高科技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总投资50亿元。
医疗健康,是鄂州“一体两翼两引擎”临空产业格局的组成部分。“一体”即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两翼”即突出发展医疗健康和智慧制造产业,“两引擎”即以大物流和大数据为动力。
“速度经济时代,机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运送客货的周转场所,已成为全球制造、商贸、金融等领域的重要节点,能吸引众多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聚集。”曹允春说。
2021年3月15日,日邮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杉冈正宽到访鄂州,受聘为 “鄂州招商大使”。其间,他宣布日邮物流将成立鄂州日邮大道众采物流有限公司,在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开展国际物流业务。日邮物流是世界最大的航运企业之一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在中国开设的全资子公司,年进出口业务量超50万标箱,空运进出口量超6万吨。
花湖机场工程建设与临空产业导入,自始至终都在同步推进。目前,顺丰“三大中心”(国际分拨中心、全球维修中心、跨境电商中心)、日邮物流枢纽中心等项目已成功签约。
2021年,鄂州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8个重点产业方向,引进省外资金360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6个,总投资1080亿元。
花湖机场落户后,鄂州常被冠以“东方孟菲斯”之名。实际上,大洋彼岸的孟菲斯航空城是个广泛的区域概念,覆盖了美国阿肯色、密西西比和田纳西三州的部分区域。花湖机场是“十三五”时期国家重要生产力布局,场址在鄂州,功能发挥远不止鄂州。“货运量达到一定规模就有强大驱动力,如果将其用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枢纽机场的辐射作用可以非常大。”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武君说。
几乎与花湖机场开工时间同步,黄石市很快敲定其综合交通的对接方案:建设1条高速公路、6条一级公路、棋盘洲新港以及通用机场与花湖机场对接联运。次年,黄冈市政府与省交投集团签订协议,合作共建黄冈临空经济区。
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鄂州、黄冈和黄石三个临空经济区先后获批建设。黄石市按照“全域临空”理念,已分层次编制完成全域临空规划、核心区规划和起步区规划,正推进临空商务产业园、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黄冈临空经济区已落户顺丰培训中心、生活配套中心、联投千方网络货运产业园、智慧农博城等龙头企业,连接花湖机场与黄冈腹地的节点性工程——燕矶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之中。
根据2020年印发的《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鄂黄黄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分16个组团,三地错位互补、有序竞争、抱团发展。
“花湖机场改变了原来三地各自为政的态势,鄂东终于有了一个硬核把大家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从这一点来说,花湖机场的建设可谓‘神来之笔’。”黄冈临空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段汉国说。
四通八达的机场高速公路
开放平台——打通内陆“空中出海口”
5月18日,花湖机场步入投运倒计时之际,鄂州海关正式开关运行。
“我们将全力支持鄂州建设国际一流航空口岸,打造海关监管新模式,加快构筑内陆‘新沿海’大通道,打造‘空中出海口’。”鄂州海关关长李文静说。
透过历史看鄂州:坐拥九省通衢之地,紧邻“黄金水道”。千百年来,这里车马结队,白帆竞逐。地处要冲的鄂州,深知交通之于开放的意义。
站在今天看鄂州,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商品、资本、信息等要素流动空前加快,建立于传统交通优势上的发展,日渐乏力。
花湖机场投运,带给鄂州更多的开放新期待。“客货航空‘双枢纽’真的是天作之合!”发出如此感叹时,杉冈正宽正站在武鄂黄黄的区域地图前,左手指着武汉天河机场,右手点着鄂州花湖机场。
两座机场相距不过90公里。在湖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中,“双枢纽、多支线”航空运输网将与“米字型、十通向”高铁枢纽网、“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一起,构建起四通八达的大通道,推动全省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扩大对外开放,从来不止于交通,花湖机场也将给鄂州带来更高水平开放平台。
2022年新春伊始,正是跑好“第一棒”、迎接“开门红”的时候。花湖机场靠北的综保区规划范围内,由鄂州市政府主导建设的国际货站和海关集中查验中心忙着筹备开工。
“这是货运枢纽机场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实现综保区与空港一体化运作的有力支撑。”李文静对鄂州空港综保区改变鄂州甚至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充满期待。
综保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内外经验,“枢纽机场+综保区”已成为标准功能性配置。目前,鄂州方面已向省政府提交综保区申报文件。有专家预测,鄂州对标内陆自贸港定位,最终在鄂州空港综保区实现“一线开放”,同步叠加货运机场的全球通达能力,前景将不可限量。
花湖达四海,鄂州通五洲。从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空中出海口”正徐徐打开。
相关链接
花湖机场航线情况
花湖机场2022年计划开通鄂州-北京大兴、鄂州-上海浦东、鄂州-深圳、鄂州-厦门、昆明-鄂州-宁波、成都-鄂州-青岛、鄂州-重庆等7条航线9个航点,具体航线航班时刻以民航局批复为准。首年合作航司为南航、东航、厦航、东海航、湖北智荟航、华夏航等6家航司。
货运首期开通鄂州至深圳、上海2条航线,待全面开启国际货运功能后,开通大阪、法兰克福等国际货运航线,打造便利空中通道。
预计到2025年,花湖机场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左右、国内航线50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245万吨,形成辐射全国、畅达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作为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协同打造湖北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交通配套建设进展
鄂州正积极推进铁路规划建设,武鄂市域铁路项目已纳入全省建设规划;机场铁路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正完善线路规划、用地、环评等要件,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鄂州还积极推进公路路网建设,机场高速5月1日已开通运营,打通了“空转公”重要一环;S203鄂州段5月底已实现全面通车;临空经济区“五横六纵”市政道路也在加快建设。
此外,鄂州积极推进水运港口建设,加大燕矶港、三江港等重点港口开发力度,推动水运网络扩容提质,全面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和港口服务能级,实现水港、空港有效衔接。
如何利用航空优势
鄂州正加快推进航空口岸建设,积极申报花湖机场空港综保区,推动机场片区等区域纳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发挥机场最大效应。
同时,积极发展枢纽经济、流量经济和总部经济,加快引进智能制造、航空物流、医疗健康、光电子等临空产业,大力培育外贸主体,完善外贸支持政策,尽快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鄂州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正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业态,努力打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的航空枢纽基地。
全媒体记者黄朝晖 戴勋 通讯员吴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