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玺玮与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民航办、市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市临空经济区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表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力申建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全力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力申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力打造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鄂州样板,加快打造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作出鄂州贡献。
构建高效便捷集疏运体系 变“枢纽流量”为“经济增量”
“鄂州发展多式联运主要具备空间地理位置优势、国家战略支持优势、航空货运先发优势、‘铁水公空’齐备优势。”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扬波表示。
此外,鄂州已开通矿石、煤炭、建材、粮食等大宗物资“铁水公联运”示范线路和光电子、医药等“空陆联运”示范线路,正在加快建设现代航空物流园、九州通沃田等一批物流园区和供应链项目。可以说,鄂州发展多式联运,上有国家、省级层面战略支持,下有基础设施先发优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下一步,鄂州将紧紧围绕全省“五个功能定位”的总体目标,特别是“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这个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和巩固“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优势,探索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加快建设枢纽节点、门户节点和流量节点,进一步构建高效便捷的集疏运体系。
一是以花湖机场为核心,加快建设航空货运枢纽节点。充分发挥顺丰主基地航司和已经引进的4家外籍航司、深圳地平线速运作用,全力争取东方航空、邮政航空、国航货运、巴西航空等航司入驻,加快导入中外运、中远海运等大型货代企业,吸引更多货源在鄂州集聚,力争全年新开辟国际国内货运航线20条,货邮吞吐量稳居全国前四。
二是以“铁水公”为依托,加快建设对外开放门户节点。
铁路方面,加快花湖机场铁路联络线前期工作,着力推进高铁进机场,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申建三江港一类铁路口岸,拓展鄂新欧出海新通道。水运方面,充分发挥三江港“江海直达+长江班列”作用,进一步规划港口泊位84个,目前,已建和在建泊位33个。公路方面,加快构建“四横三纵三联”骨干高速公路网,加快完善武汉都市圈“三横三纵”和机场南北通道等骨干路网建设。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供应链流量节点。
探索联运器具标准化、安检互认等,推动“四跨联动”,即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跨边境,提升多式联运效能。强化技术创新,建设5G智慧空港、智慧水港等货运平台及多式联运调度中心,尽快把“枢纽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落好口岸开放“一枚子” 下活对外开放“整盘棋”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只有落好‘口岸开放’这枚子,才能下好‘对外开放’整盘棋。”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刚表示,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口岸已于近日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对外开放,助力“花湖机场”向“花湖国际机场”转变。同时,我市三江港区已按照一类水运口岸标准建设完成,并通过省级预验收。“口岸双子星”有望于今年一道实现“双验收、双开放”,助推鄂州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物流体系,打造高效便捷多样的物流通道,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为打通“空中出海口”,重塑开放新格局,我市不断完善花湖机场口岸功能,推进开放平台建设高效运营。
一是统筹推进综保区建设。抢抓工期、实行三班倒、大干百天,综保区一期保税物流中心(B型)、海关查验中心、公共国际货站等项目顺利建设完成。目前,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正式获批,我市将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后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鄂州市将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叠加,加快综保区一期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
二是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建成投用。花湖机场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三类指定监管场地于今年2月5日获得海关总署批复并投运,花湖机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据悉,已有多家企业办理了象拔蚌、龙虾等检疫许可证,拟通过花湖机场口岸入境,进口商品平台及品类不断丰富。
三是积极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鄂州市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发展,通过成立跨境电商综试区申建领导小组、出台跨境电商支持政策、强化跨境电商项目招引、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加快鄂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四是推进花湖机场智慧口岸试点建设。近期,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批复同意湖北省“以鄂州花湖机场智慧口岸试点建设为起步,统筹做好全省智慧口岸建设”。我市制定了《鄂州花湖机场智慧口岸试点建设行动方案》,今年将从完善智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口岸智慧监管建设、提升口岸运行管理能力、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水平、推进跨域合作常态化等五个方面推进鄂州花湖机场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同时,重点依托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鄂州专区建设。
随着开放功能不断完善,鄂州市外贸进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今年1-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0.2%,增速居全省第2位。
聚焦对欧招商沿海招商平台招商 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今年,鄂州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围绕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实施,聚焦对欧招商、沿海招商和平台招商,精心办好全年15场左右重点招商引资活动,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市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华波表示。
一是精准开展对欧招商。按照省商务厅的统一部署,鄂州将积极参加“百日拜访百家欧企总部”、中欧企业家东湖对话、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等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借助部、省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商协会的资源“请进来”,推动跨国公司走进鄂州,深化临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合作。大力“请进来”的同时,鄂州还要积极“走出去”,聚焦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组织1至2场境外重点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保税加工、航空物流、跨境电商、金融、会展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合作。
二是着力推进沿海招商。沿海地区多年来一直是鄂州招商的重心所在。今年,鄂州要精心组织和参加“对接大湾区 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大会、“服贸会”“链博会”“厦洽会”“进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加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产业合作,京津冀地区重点推动央企、国企合作;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投资合作。同时,我们还要用好资本招商、委托招商、科技招商等新模式,与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密切加强联系,精准推介优质招商项目,吸引目标企业来鄂州考察对接,今年我市五大主导产业新签约项目金额增长10%以上,对沿海地区新签约项目金额增长15%以上。
三是积极推动特色招商。做好以商招商,聚焦机场、钢铁、建材三大生态圈,借力顺丰、宝武集团鄂钢公司等,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叩门行动”,主动对接、积极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做好活动招商,精心办好“武昌鱼文化节”“7·22鄂州人才周”等品牌招商活动,宣传推介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两大省级战略,并与关联企业密切联系,推动合作。做好校友招商,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对接好武大校友会、人大校友会、中欧商学院鄂州行等活动,拓展招商渠道和项目资源。同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力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平台招商,加强与省联投、省交投、省文旅投、省港口集团等国有平台对接,推动资源共享,园区共建,项目共推。联合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广州跨境电商协会和鄂州异地商会,发挥花湖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等机遇优势,举办跨境电商、供应链平台专题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花湖机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关注鄂州、投资鄂州,推动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
最高奖励2000万元 引导更多企业向花湖机场集货
“研究出台《花湖机场国际航空货运集货奖励办法》,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打造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战略采取的针对性举措。”市民航办党组书记、主任饶晓介绍道。
关于集货奖励政策标准,鄂州按照企业在花湖机场进出港的年国际集货量进行分档奖励。根据集货量的不同区间,创新设定累进奖励办法,从0.3元/公斤一直到2元/公斤,共分5个档次,集货量越高、奖励标准也越高。
具体来说,奖励标准按照超额累进计算,当进出港国际集货量达到500吨(含)以上即启动奖励,对1000吨以下的部分,按照0.3元/公斤给予奖励;对国际集货量1000吨以上、3000吨(含3000吨)以下的部分,按照0.6元/公斤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国际集货量3000吨以上、6000吨(含6000吨)以下的部分,按照1元/公斤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国际集货量6000吨以上、10000吨(含10000吨)以下的部分,按照1.5元/公斤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国际集货量10000吨以上的部分,按照2元/公斤的标准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奖励上限为2000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该奖励办法的标准是按照年度集货量达到多少吨门槛,就按相应档次进行奖励,比如年度集货达到1万吨以上,并非所有货量全部按照2元/公斤标准进行结算,而是分档进行梯次结算。
加快产业导入和配套设施建设 打造港产城一体“机场城市”
“我区遵循临空产业发展圈层规律,制定了‘一体两翼两引擎’的产业发展规划。”市临空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尹俊武表示。
一是产业导入成势见效。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顺丰产业园、医疗健康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智能制造和航空物流产业园等“一区四园”,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其中,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位于机场北侧,整体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一期面积1.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仓储、保税维修等产业。先期建设的国际货运区已于去年12月8日完工,包含4.6万平方米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2.26万平方米的公共国际货站和1.26万平方米海关查验中心。已落地新科宇航MRO、通埠检测等项目。顺丰产业园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4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货运、航空快递、保税物流等全过程供应链物流。已落地国内医药龙头企业——国药控股湖北医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昆山度边电子精密制造等项目。医疗健康产业园总面积0.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97.5亩。重点发展基因、疫苗等生物制药、生物制品的生产流通,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流通,智慧医疗及高端养生服务等。已落地高新技术药企——中康众盛智慧健康科技园项目。光电子产业园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270亩,重点发展光电子、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产品等产业。已落地科技创新龙头——中关村数字科技产业园、科圣鹏智能制造和凯业盛新能源等项目。智能制造和航空物流产业园总面积8.2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复合材料再制造、智能物流设备制造等精密器械、互联网+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已落地省属国企——湖北交投鄂州航空物流园,英佛曼纳米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据统计,自临空经济区2019年底成立至今,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8个,总投资 1403.15亿元。
二是配套设施加速完善。全区规划58条主次干道、总里程261公里,建成通车105公里,“五横六纵”城市骨干路网初步成型,机场南北通道本月底建成通车,花湖机场集疏运体系交通主动脉逐步打通。围绕机场和城市发展需要,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51.8公里,雨水管网建设186.9公里,供电地下管道70.1公里,供水管网83.3公里,燃气中压管道53公里、低压管道46公里。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完工,将机场区域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顺丰航空基地宿舍楼已投用,可供1887名职工住宿。顺丰转运中心工程荣获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鲁班奖,临空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摘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区政务服务中心、机场海关、公安大楼、机组人员通道等均已建成投用,为机场运营和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一流高效的服务保障。
下一步,临空经济区将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以推动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为引领,加快打造鄂黄黄“大临空新中心”和“临空城市客厅”,推进临空CBD和“黄金十字轴”发展,实现产、城、人高质量融合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空港新城,着力构建高端临空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航空特色鲜明、高端产业集聚、城市功能齐备、公共服务高效、绿色生态宜居的港产城一体“机场城市”。
(全媒体记者 蒋康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