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到花湖为何快 数字孪生技术为快件插上“数智翅膀”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8-14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李洪江 通讯员刘小进

  货机从降落滑行到打开舱门,不会超过10分钟;舱门打开,最快5分钟内,货物就能被卸至地面;一板重达1吨的货物,最快不到2分钟即被送上分拣线;52公里长的传送带上,快件以每秒2.7米的速度“冲刺奔跑”;单件货物分拣完毕,最快5分钟;生鲜食品从航班落地到分发完毕,不会超过4个小时。

  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加快织密航线网络,其货物处理速度成为货到花湖快的核心动力。

  那么,货到花湖为什么能跑得这么快?昨日,记者从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了解到,进入数字孪生这个技术赛道是关键,“相当于给每件快件插上了‘数智翅膀’。”

  基础建设打下数字底盘。数字孪生就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数字版的“克隆体”,其最大特点就是对实体对象的动态仿真。

  自立项以来,花湖国际机场全面推进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数字建造,打造数字孪生机场,应用全面感知及5G技术、无人驾驶、模拟仿真、智能跑道等16个创新项目,其中多项技术为行业、全国乃至全球首次应用。

  对航班进出港,花湖国际机场空中管制系统在国内民航界首次集机坪、塔台与进近雷达为一体。塔台安装有主备集成塔台、主备内话、长江航道船舶探测、气象信息、光纤矩阵、全景视频等30余项空管专业系统。“设备国产化率超90%,且安装标准超越行业一般标准。我们突破性选择了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机位雷达产品,国产雷达不仅从技术层面超越了进口设备,而且适应性更强。”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数字底盘上,花湖国际机场实现了对机场、空管、航空公司原本孤立、复杂的数据可视化整合,绘制了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机场运行态势一张图”。

  通过这张图“上天入地”,机场管制员既可看到来自空管的空域航班动态信息,又能看到车辆、人员、设备和视频监控信息,直观掌控机场整体态势。

  货物中转效率是决定物流系统能效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提高分拨处理产能与效率?一直以来是业内持续关注和想要突破的瓶颈。

  花湖国际机场与顺丰转运中心同步开发建设了模拟仿真系统,这套系统在行业内首次完成机坪交通和转运分拣流程的全过程模拟仿真,告别了依赖场地人员个人经验的分拣时代。

  数字孪生系统云镜,是花湖国际机场顺丰转运中心采用的新技术。他们打破了单一业务板块模拟仿真的局限,能够对航班进离港、货物装卸机、货物运输及分拣等机场业务运作场景进行全要素、全场景、全流程仿真映射,逼真还原整个机场的业务运营场景,使得机场业务各相关方的工作做到了交互协同。

  “也就是说,机场的BIM模型提供了精确的边界条件和参数,这套系统算法能够将飞机滑行、货物装卸、板箱运输、机坪保障等所有时间节点精确到秒,并在短时间内制订不同操作方案,取得了最少中转时间的可视化成果,辅助人工作出最优决策。”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2023年12月28日,顺丰科技在第六届中国供应链与物流科技创新年会上发布《物流数字孪生白皮书(2024)》。该白皮书主要厘清物流数字孪生的核心概念与理论,聚焦数字孪生在物流行业的价值落地。顺丰成为第一个在物流行业规模化研发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企业。

  相关资料显示,这项基于物流科技的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已在花湖国际机场得到应用,且已部署于顺丰所属的60多个中转场,为实际运作过程缩短了10%以上的分拣时长,平均提升8%以上的产能。

  据了解,目前,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申报受理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62项,顺丰转运中心分拣系统的国产化率达99.5%。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