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工程师的“爆破模式”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9-02-19 语音:播放

  见习记者 蒋康康

  90后工程师毛帅曾玩过一款叫作“穿越火线”的枪战类网络游戏,其中,需要团队协作的“爆破模式”是他的最爱。他万万没想到,若干年后会在工作中真的接触到“爆破”。

  去年8月,由中建股份承建的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曾参与武汉园博园施工建设的毛帅,被公司派遣到该工程一线——沙窝乡新湾村。

  初来乍到,映入眼帘的沙窝乡“三座大山”,成为横在毛帅等人面前的一道坎。

  “1号山海拔85米,2号山海拔127.5米,3号山海拔163米。”毛帅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默默盘算,按照计划,工期只有短短一年时间,而为了保障飞机的安全起降,这三座山至少要“削”到40米以下,工程量不小。

  3个月以来,伴随着数百台重型卡车和挖掘机刺耳的轰鸣声,毛帅和工友们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村庄的面貌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变——一条连通省道203、总长约6公里的1号施工便道贯穿南北,走马湖区沟塘抽水清淤作业稳步推进。但是,“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工地上没有诗情画意,有的是局部6级以上的西北风,以及连绵降雨导致的泥泞不堪。终于,2018年11月底,经过公司及项目专家组的多次研判,决定主要采用“深孔台阶松动爆破”开挖法,解决机场净空区“山”的问题。因工作能力出色,项目组安排毛帅担任此次山体爆破工程的总负责人。

  爆破工程看着简单,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药量、单耗、孔网参数、时差等,都是爆破施工过程中必须收集和掌握的工程数据。爆破后的各种石料还需要依据不同的标准和生产需求再进行细分。

  为尽快熟悉爆破作业现场,毛帅白天跑现场,不知穿破了多少双工作鞋;晚上忙“补课”,即便加班到次日凌晨2点,他仍会抽出时间学习钻研《爆破设计与施工》《爆破安全规程》等专业书籍。

  最终,毛帅与爆破专家共同敲定了1号山的爆破方案,决定采用“单孔单响毫秒微差”爆破技术,实施鄂州民用机场项目建设工程历史性的“第一爆”。8吨炸药被引爆后,在石破天惊的巨响之中,1号山山体成功爆破。

  新年伊始,另两座山的爆破工作已提上日程,毛帅和工友们又忙了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