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刘琴 程川通讯员夏荣港
在“双循环”战略纵深推进之际,鄂州迎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性突破。5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与临空临空济区签订备忘录,正式宣布向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投放28.9亿元人民币战略贷款,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作为鄂州临空经济区首个获国际多边机构加持的示范工程,该项目将依托花湖机场“空中出海口”的区位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慧航空货运枢纽,为内陆省份突破性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创新范式。
顶层设计赋能:国际金融与地方战略的深度耦合
作为亚投行在鄂战略布局的重要落子,该项目以24.5年超长周期贷款构筑稳定资金池,2.5%的年均利率彰显国际资本对鄂州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资金将专项投入海关特殊监管区、数字贸易服务平台、零碳智慧物流系统三大核心板块,通过保税加工、跨境电商、智能仓储等业态的集成创新,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生态系统。
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办总负责人项目办主任魏学智指出,4亿美元国际资本的注入不仅带来资金活水,更通过亚投行的ESG标准倒逼管理体系升级,使临空经济区建设直接对标新加坡樟宜、德国莱比锡等世界级航空物流枢纽。
范式创新突围:多边合作机制下的制度型开放实践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湖北省创新构建“国际标准+中国经验”的融合机制。省发改委联合财政厅组建专班,将亚投行的环境社会框架、智慧园区标准等21项国际规范嵌入建设方案,特别是在分布式光伏、氢能运输装备等绿色基建领域实现技术标准接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级投资官于润泽表示,跨境互联互通是亚投行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使命,而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成功吸引亚投行的关注,原因在于其将助力湖北作为中部省份,实现跨境的互联互通和贸易繁荣。
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湖北省发改委、财政厅、鄂州市政府及临空经济区从立项起就坚持以国际标准打造项目,把绿色、智慧园区的设计落到实处,主动引入亚投行的国际经验开展方案优化,体现了对“引资引智”的高度重视和开放心态。于润泽评价:“湖北团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专业性和执行力,未来将作为标杆案例向中亚、东南亚成员国推广。”这种“引资”与“引智”的双向奔赴,正重塑内陆省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图谱。
乘数效应显现:百亿产业集群撬动区域经济蝶变
“亚投行4亿美元贷款资金为湖北国际货运区建设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将通过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可以培养本地团队的项目管理能力。该项目将触发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预计撬动航空制造、冷链物流、数字贸易等产业集群投资超百亿元。”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办总负责人魏学智介绍,项目采取的“空港型自贸试验区”模式,将通关效率提升40%、物流成本降低25%,使湖北首次具备72小时全球航空货运覆盖能力。
“从今天起,项目将全面进入建设阶段,我们计划在10月30日前基本建成,并再次刷新‘临空速度’。”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尹俊武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不是简单的机场扩建,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将地理区位优势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战略支点。
站在亚投行贷款落地的历史节点,鄂州正以“空中丝绸之路”重塑内陆开放新版图。这场国际金融资本与地方改革创新的深度对话,不仅为花湖机场冲刺全球货运十强注入强劲动能,更开创了多边开发银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当28.9亿元贷款化作贯通欧亚的航空物流大动脉,一个更具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内陆开放新高地,正在长江之滨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