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璐瑶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投运近3年,不仅以单日货邮吞吐量突破5000吨、货运航线通达52个国内航点的成绩,跻身全球物流网络核心节点,更将“智慧基因”注入机场的每一根血管,成为全球国际货运枢纽的标杆案例,以惊人速度书写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宏伟篇章。
DeepSeek“智”启花湖国际机场
“叮——”2月22日13时57分,花湖国际机场空管服务公司雷达导航室警报骤响。此时,由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自主研发的航空行业大模型DeepSeek-R1瞬间激活——这套基于万亿级航空语料训练的知识中枢,在0.3秒内完成故障特征提取,精准定位至《仪表着陆系统维护手册》第217页3.2.4条款,同步生成包含设备参数比对、历史案例匹配的三维诊断图谱。14时20分,经系统智能推导的3种排查路径逐一验证,设备故障成功排除。
“我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花湖国际机场空管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占毅介绍,DeepSeek-R1系统能将原本需要4小时的人工排查压缩至30分钟。该系统通过持续学习全球航空运维数据,已形成覆盖137类设备、862种故障场景的智能决策体系。
“目前,仪表着陆系统和测距仪例行维护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综合效率提升300%。”占毅表示,未来,依托AI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花湖国际机场将构建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维护体系,真正实现“未病先治”。
AI赋能货运超级效率
当挪威三文鱼与荷兰郁金香在鄂州夜空交会,这座“空中丝绸之路”新枢纽正重塑国际物流格局。
作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在占地75万平方米的超级转运中心内,52公里自动化传送带与分拣管理系统构成物流“神经网络”——通过集成航空调度、塔台指令、地面物流等多源数据,实现每秒2.7件的高速分拣。AI算法实时优化货物流向,高峰时段每小时可处理28万件货物,单件分拣耗时缩短至5分钟。工作人员在智能平台指引下,精准完成每立方米0.9吨的极限装载,单人单夜打板量突破1.2吨,支撑起单日5000吨货邮吞吐量的“中国速度”。
2025年新开通的“鄂州=奥斯陆”航线,每周为北欧三文鱼提供超200吨直达运力,配合“凌晨群降、清晨群起”的波峰调度模式,挪威深海渔场与中国餐桌的时空距离压缩至36小时。同步运行的96条货运航线,将智利车厘子、荷兰郁金香等全球高时效商品纳入“48小时生鲜圈”——凌晨抵港的货物通过亚洲最大自动化分拣系统,5小时内即完成分拨并装机。
“我们希望以花湖国际机场为核心,打造‘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并依托AI技术发展临空经济。”鄂州临空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部长郭智峰表示。
从“智慧机场”到“城市引擎”
从钢铁之城到空港新城,鄂州的转型密码深植于“敢为人先”的创新血脉:全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顶层设计突破;光谷科创大走廊策源技术持续赋能;“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重构区位优势。
随着苹果、施耐德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中心仓,鄂州正崛起成为长江中游的“产业新磁极”: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20个高端制造项目加速落地,11家重点企业通过机场开展外贸业务;药品进口通关口岸获批;“空空中转”16种运输模式常态化运营,花湖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投用,进出口业务一窗办理。
当晨雾中的货机划破天际,鄂州,这座用智慧重新定义航空效率的城市,正在成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