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高颜值”领航发展高质量——鄂州让梁子湖生态迸发绿色活力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5-07 语音:播放

200余只白琵鹭“做客”梁子湖(资料图片)

  “10万余只候鸟、40余种珍稀鸟类、200种水生植物、105种鱼类、280余种物种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这一串串数字无不印证着鄂州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所取得的成效。被誉为世界“化石型湖泊”和“物种基因库”的梁子湖,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鄂州的宝贵财富,更是鄂州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关键阵地。

  鄂州这座依水而兴的城市,加强梁子湖保护,筑牢生态屏障、修复生态脉络、勇闯发展新路,激活梁子湖生态“基因密码”,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开辟出了一条通向金山银山的光明大道。

  筑牢生态屏障打造十万只候鸟“天堂”

  “夕阳微明薄暮天,榜歌迢递起渔船。溪头宿鹭忽惊起,飞破平湖十里烟。”这是一代书法宗师张裕钊笔下的梁子湖。作为中国内陆十大淡水湖之一,梁子湖以其优良的水质、丰富的植被和典型的湿地景观,成为长江中游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代表,为候鸟迁徙和越冬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近年来,随着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持续推进,梁子湖的水质稳步提升,岸边植被愈发繁茂,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回归这片乐土。据统计,每年在梁子湖鄂州水域栖息的候鸟数量超过10万只,常年栖息的珍稀鸟类达40余种。近年来,梁子湖更是多次迎来珍稀鸟类,如东方白鹳、白鹤、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白琵鹭、白枕鹤等全球易危物种。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陆军说:“能够发现这么多的鸟种,说明鄂州生态环境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与理想的繁殖场所。”

  梁子湖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藻类711种,高等植物333种,拥有东方白鹳、丹顶鹤、莼菜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以及胭脂鱼、穿山甲、野菱等2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凭借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成为全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的重点对象。

  “万鸟归巢”的景象,正是梁子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鄂州坚持生态优先,通过实施严禁挖山、严禁填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面禁捕等一系列生态环保工程,湖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濒危珍稀鸟类打造了良好的栖息地。同时,鄂州与武汉携手,共同签署《武汉鄂州梁子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协议》,推进退垸还湖、滨湖绿带建设,打造环湖生态缓冲带、临湖截污带,筑牢梁子湖生态屏障。

  当地渔民李建国感慨:“湖水清了,鱼群多了,连消失多年的‘水凤凰’(紫水鸡)也回来了!”

  修复生态脉络 守护一湖清水

  梁子湖是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应急水源地,守好一湖清水责任重大。曾经,梁子湖一度面临水质退化危机,鄂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生态修复攻坚战,创新推出“以草净水”工程。建成3000余亩水草规模化种植基地,累计种植水草2万余亩,“水下森林”得以重现。这一净化系统显著改善了梁子湖的水质,提高了水体透明度,为水生生物创造了优良的生存繁衍条件。

  国控断面水质是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尺。为加强生态修复,持续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确保梁子湖水质持续改善,2023年,鄂州筹措1.5亿元资金,启动梁子湖水生态修复项目,对15条主要入湖河港实施河道疏浚、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同时,东梁子湖沙湾退垸还湿生态修复、高桥河入湖口生态修复、沿湖生态修复带等项目相继实施,通过退垸还湖、植树造林等举措,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治理后的梁子湖水体清澈,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我们世世代代住在梁子湖边,这里的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保护梁子湖,守护梁子湖一湖清水已经成了我肩上的一种责任。”余启银,这位生在湖边、长在湖边的渔民,从围网养鱼到围网种草,从“打鱼人”变成“护鱼人”,从“靠水吃水”转变为“靠水护水”,他的故事是梁子湖上岸渔民共同守护梁子湖生态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

  勇闯发展新路 攻“水草+”特色产业

  2024年初,市昌达集团、梁子湖区城投公司和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湖北水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围绕梁子湖退养区域,投资建设了600亩的水草种植示范性基地。“像狐尾藻和苦草,是目前提升水质效果比较好、比较常用的沉水类水草,1吨目前市场价大概是2000元左右。”湖北水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建齐给记者算经济账,“1亩种植成本约3000元,后续1亩养护成本每年不超过500元,每年亩产水草2至4吨,可以做到一次种植、多年多次收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梧桐湖园区磨刀矶村村民吴飞原本对水草种植效益存疑,但在得知水草种植收益可观后,决定将自家70亩水面的一半用来种植水草。如今在鄂州,低成本、高回报的水草产业让越来越多像吴飞这样的村民投身水草种植。预计到2025年底,鄂州梁子湖水草种植面积将超过3万亩,综合收益有望突破1亿元。到2030年底内湖大水面以及临湖1000米范围内精养鱼池等水域将实现水草产业全覆盖。

  水草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生态,还将湖岸线变成了产业线。鄂州积极探索“水草+”多元发展模式,在“水草+水产”方面,推行“水草+大闸蟹”“水草+青虾”“水草+淡水鱼”等共生模式,今年3月,在磨刀矶3000亩“水草+螃蟹”生态循环链示范基地里,首批100万只螃蟹被投放,螃蟹与水草共生,不仅提升了水产品品质,还增加了养殖户收入;在“水草+中药”领域,深入研究水草的药用价值,开发养生产品,丰富产业内涵;“水草+景观”模式下,打造了如铜铁海生态公园等一批生态景观,将水草景观与周边自然风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据统计,2024年1至11月,梁子湖区共接待游客31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2%、18.54%。未来,鄂州将大力发展“水草+”多种套养模式,实施生态种养转型,打造“以销带种”的农户助富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站在梁子湖畔,碧波荡漾,白鹭翩跹,曾经“围网密布”的湖面如今重现“沙鸥翔集”的盛景。鄂州用实践印证:守护好一湖清水,不仅能换来金山银山,更能培育发展新优势。鄂州正以生态“高颜值”领航发展高质量,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宏伟画卷上,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余水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