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蹚改革深水区的“鄂州答卷”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10-10 语音:播放

  编者按: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改革工作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各项改革任务扎实落地、成效显著,为我市加快“两区一枢纽”建设、更好服务全省建成支点大局注入了强劲动能。为集中展示改革成果,总结推广实践经验,进一步营造敢闯敢试、锐意创新的改革氛围,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融媒体中心自即日起联合推出《全面深化改革巡礼》专栏,报道各地各领域的改革新探索、新突破、新成就。敬请关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鄂州始终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紧紧围绕“两区一枢纽”建设目标,用好用足“关键一招”,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障碍、应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推进落实机制

  纵深推进改革攻坚

  作为全省首批改革开放试验区、首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和综合改革示范区,改革从不是鄂州面对的“选择题”,而是关乎发展全局的“必答题”。

  近年来,鄂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级改革任务149项,累计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25项、省级改革试点81项,改革综合考评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成绩的背后,是一套科学高效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让改革举措切实从“纸上”落到“地上”。

  坚持重大改革项目市领导领衔制。市领导争当改革实干家、促进派,全程深度参与改革攻坚,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为推进全市改革项目实施当示范、作表率。

  完善改革落实责任体系。依托市委深改委专题会议,开展“一把手”改革工作述职,压实各级“一把手”抓好改革落实的政治责任。定期通报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以“晒成绩、找差距、比干劲”的方式,在全市营造出“比拼赶超”的浓厚改革氛围。

  建立改革项目闭环管理机制。科学确定年度改革任务,对照党中央改革决策和省委改革部署,第一时间研究谋划改革落实举措,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鄂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立足国家所需、鄂州所能,谋划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辨识度高的改革项目。建立改革督察协同联动机制,将重大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市委督查、审计和巡视巡察监督范围,进一步提高改革督察的精准度、强制力。

  以改革促开放

  聚力打造内陆“空中出海口”

  加快建设国家一流航空货运枢纽,作为全市改革一号工程,既是鄂州建市以来最大的改革项目,也是鄂州以改革促开放的核心抓手。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这座城市的崭新名片,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纪录、定义行业新标杆。

  今年以来,机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开通货运航线24条,累计达109条,国内货运航线实现省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国际货运航线形成全球“8小时交通圈”。截至9月底,机场货运航班量稳居全国第4。航线拓展与效率提升形成“双向赋能”:新航线不仅提升货物周转效率,更吸引顺丰等物流巨头加密航班,带动货运量从“单点突破”走向“矩阵输出”。

  2025年上半年,国际货运航班架次增长4.3倍,每条新航线平均日均增加3架次。国际“空空中转”最短衔接时间压缩至5小时,效率提升60%,每周中转货量突破1200吨。一站式货运中转平台实现货物全流程实时追踪,物流服务体验持续升级。

  花湖国际机场的惊艳表现,背后是鄂州以改革蓄力、厚积薄发的破竹之势。这座在蓝图阶段就植入改革DNA的机场注定生而不凡——全国首个全周期应用BIM技术的机场项目,通过数字孪生建模实现“精确设计—智能施工—数字验评”闭环管理。“四型”机场建设路径荣获第四届湖北改革奖。同步推进的三江港多式联运工程更显前瞻性,8个5000吨级泊位与铁路专用线构成“钟摆式对接”,助力鄂州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25年,国家口岸办专题推广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在智慧口岸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标志着鄂州从“改革试点”迈向“规则输出”。

  投运以来,花湖国际机场持续突破创新:海关“联合一站式”关检前置模式将通关时效压缩至5分钟,跨境电商包裹实现平均“6分28秒”极速验放,以“分钟级”标准重塑行业效率。通过航空器保税维修、燃料保税监管等创新,全年为航企降低成本7000万元。DHL、顺丰等17家国际物流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印证了“制度型开放”的磁吸效应。

  随着海外仓布局和“干货十足”的12条专项政策的实施,鄂州已成跨境电商高地——

  建立“鄂货回鄂、鄂货鄂运”促进机制,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空港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引进深创建、佳裕达等47家跨境电商企业,抖音、拼多多、亚马逊等46家头部平台入驻开展直播业务。雅诗兰黛、大疆等40家企业在此建立仓配中心。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28亿元,同比增长346%。

  展望未来,投资22.69亿元的花湖国际机场铁路联络线项目将于2028年投用,届时“空铁货运无缝衔接”将进一步突破物流效率瓶颈,重新定义中国航空货运枢纽的发展格局。

  以改革增动能

  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高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激活生产力的关键钥匙。鄂州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的“跨域联动”,是鄂州撬动产业升级的先手棋。持续深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的协同创新模式,让“外脑”智慧直抵产业一线——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联动武汉重点高校院所,实施科研项目超过100个、研发总投入超4亿元,累计引进孵化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创项目80个。位于国家级葛店经开区的武汉拓材科技公司依托离岸体系链接武汉高校,攻克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20余种高纯半导体材料专利技术,MBE(分子束外延)级超高纯材料国内市占率26.87%、居细分领域首位,以“科技突围”打破国外垄断。

  产业创新的“落地效率”,取决于机制创新的“破壁力度”。鄂州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与省科技厅共同出资成立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鄂州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迭代升级“揭榜挂帅”“赛马选人”科技项目实施机制,精准靶向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进一步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通过平台培育孵化、创新服务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组合拳,形成“企业出题、政府搭台、院校答题”的良性循环。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5.65亿元,同比增长18.3%、居全省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突破1000家、400家。葛店经开区激光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鄂州首家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上下游企业109家,“创新链串起产业链”的集群效应凸显。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成全省首个“5G+全连接”智慧钢铁工厂,以数字化转型倒逼能效提升,2024年实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年减标煤消耗4万吨,获省环境保护政府奖和碳排放履约模范企业称号。以“亩均效益”改革为导向,在低碳冶金产业保持467亿元产值规模的同时,推动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9.7%,实现“产业规模不减、绿色成色更足”的转型突破,绿色成为产业增长的核心动能。

  以改革惠民生

  织密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网”

  9月20日至21日,鄂州银河左岸音乐节凭借超预期的体验刷屏热搜,全国乐迷盛赞鄂州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从多线路无缝衔接的交通接驳、全流程清晰明了的现场指引,到按需补给的饮水站点、随时待命的应急服务,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城市的温度与诚意。这场大规模群众性活动的圆满成功,既是鄂州城市精神风貌的生动展示,更是对城市治理体系的集中检验。

  长期以来,鄂州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城市,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不断强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日益健全,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创新特色服务,从破解“停车难”“充电烦”问题,到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每一项举措都紧扣群众需求,让民生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农村,村民腰包更鼓了、生活更美了。“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是2013年的19倍!”长港镇峒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又胜指着村生态农业基地介绍。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村庄,通过“党总支+村委会+农业公司”三管合一模式,建成22个生态基地,打造“农业+文旅”融合体,带动60%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达3.78万元。创新“党员联户”“六步议事”机制,更使峒山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的示范样板。

  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作为全市首批享受稳岗返还政策的企业,湖北枫树线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感慨道:“这‘惠企红包’来得太及时了,既缓解了社保支出压力,又助力稳定员工队伍,实实在在为企业减了负。”这得益于各部门建立的“免申即享”经办模式,实现企业享受惠企政策零申请、零填表、零跑腿,资金精准直达。2025年,我市通过比对筛查,筛选出符合稳岗返还政策条件的企业3200余家,较上年同比增加8.36%。目前,首批772家企业获得稳岗返还资金1494.81万元。

  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在市市民中心,“极速放款”场景时常上演:购房者刘女士通过全国首创的“区块链+公积金”系统,从提交材料到资金到账仅用62分钟。这得益于鄂州打造的“e心办”云服务平台,将89项业务延伸至银行网点、合作楼盘,实现25项高频业务“就近办理”,数据效率提升85%,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典型案例”。

  绿色,已成为鄂州最鲜明的城市底色。今年7月,全国首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生态价值交易落地鄂州(石桥水库)。通过创新“经营权转让+绩效约束”模式,不仅破解了“绿水青山”难变现的困境,也为全国同类景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鄂州方案”,让生态资源真正成为可交易、能增值的“绿色资产”。

  迈向“十五五”,鄂州正以改革为笔,奋力书写“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时代答卷。正如花湖国际机场跑道上腾空而起的货机,这座城市的改革航程,正向着更高远、更广阔的蓝天全速进发。

  全媒体记者 曹彦 通讯员 何海锋 熊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