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区当好“传动轴”争做“排头兵”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11-02 语音:播放

  编者按

  经济综合实力更强,城乡颜值更靓,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更高……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华容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以赶考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回首这五年,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艰辛探索、艰苦创业,办成了一批久拖未决的难事,推动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经济产业迈上新台阶,乡村发展焕发新活力,城乡建设开创新格局,人民生活展现新画卷,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新跨越。

  五年来,华容区获批全国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区,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科技创新贡献突出县市区、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考核进位显著单位、服务业发展贡献单位,全市履职尽责实绩考核优秀领导班子、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优秀单位等诸多荣誉。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绩、一个个踏踏实实的脚印,勾画出华容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跨越的轨迹。

  担当作为

  奋力争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随着“一带一路”、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和“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加快实施,全市“武鄂同城、城乡融合”发展定位和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支撑”发展格局的全面落地,华容的区位优势、空间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更加凸显。

  未来,华容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好武鄂同城发展“传动轴”,争做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着力打造“五个新华容”,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临港产业生态新城,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加强区域协同联动,着力推进武鄂同城发展

  ●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

  加快红莲湖旅游度假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三路、高新六路等道路对接。加快对接鄂州航空枢纽、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推进三江港与武九铁路、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吴家山站的衔接。力争武汉地铁30号线红莲湖段、11号线延伸纳入武汉第五期轨道交通规划。承接打造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圈”,优化区域内部环线,提升交通互联互通能力。

  ●加速科技同兴产业同链

  围绕深度融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主轴区。加快推进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培育打造武鄂融合创“芯”示范区。加快三江港一类水运口岸工程、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园、三江港枢纽集疏运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实现民生同保

  探索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模式。大力引进优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落户华容。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标准化对接。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创建国家级4A景区。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构筑“双创”实践平台

  积极打造地域特色和主题业态的文创产业众创空间。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主轴华容功能区。做大做强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湖北枫树纺织科技园、湖北华宇昌泰科技园、三和管桩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产业园区。

  ●打造科技企业和人才集聚洼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扎实推进“百企百亿技改”“企业上云”工程。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积极培育“隐形冠军”“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实施“新华容人”“华容工匠”等计划,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产业领军人才、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加强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推进体系。实施数字经济跃升行动,推动半导体新材料、光通信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企业、中介服务和投资机构等各方的协作联动,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壮大实体经济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打造沿红莲湖片区高新六路、未来三路创新带,沿三江港片区临江大道、高新大道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带,沿长江华容北部区域生态产业带。系统谋划产业链、科学布局创新链,培育打造红莲湖百亿级“光芯屏端网”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三江港百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生态环保材料百亿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投入产出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引领传统建材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行低碳绿色发展,改造传统工艺,打造鸿泰钢铁绿色工厂。突出“机器换人”,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推进三江港现代物流园、华中企业总部、恒大童世界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努力实现服务业比重高、结构优、竞争力强。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依托省联投、省交投等开展以商招商、专班招商、精准招商,寻求更多城市合伙人。加快引进一批引领性、标杆性的高能级企业和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基地型、规模型绿色产业链项目。

  ●优化市场化要素配置

  加强要素市场交易机制建设,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突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多措并举破解要素制约,推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诚信奖惩约束及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和应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突破口、着力点,以便民利企为导向,以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为重点,以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为支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扎实推进“双千”工作,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完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的源头管控。扎实开展大气污染和扬尘综合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散乱污”企业“清零行动”成果,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依法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双十”工程。完善长江生态功能,划定发展底线和开发边界,实施长江沿岸环境整治行动,加快绿色廊道建设,着力打造长江绿色转型发展先行示范带。持续推进严家湖、南碛湖、红莲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建立自然资源长效管护机制,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环境问题追溯和责任追究。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及全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强化耕地保护。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统筹城乡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城乡发展空间

  庙岭镇打造科技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镇;华容镇加快建设魅力首善县域中心;段店镇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宜居宜游示范镇;临江乡打造多式联运特色镇;蒲团乡打造江南现代化农业特色镇。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展“一镇一特”生态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搭建农产品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

  ●打造数智美丽乡村

  拓展国家数字乡村示范区试点成果,加快构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新格局。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美丽示范村塆建设,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注重乡村治理重心下移,不断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和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树牢人民至上理念,着力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补齐公共设施短板

  加快完成红莲湖辉煌大道、文昌大道三期、金明大道东西延伸线、华蒲大道北延伸线、三江大道(鸿泰至孙彭段)改造、三江港临江大道等市政交通工程。实施主城区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红莲湖集镇旧城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工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加快推进庙岭中学易地新建、华容二幼建设。持续深化“区管校聘”改革。着力打造全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发挥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功能,纵深推进医共体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建设。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华容故事”。挖掘雕花剪纸、布贴等华容民间传统和地域特色项目,积极打造文化产业精品。

  ●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障和人力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制。探索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模式。落实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救急救难”工作机制。

  ●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等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禁毒、反邪教成果,不断提升“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做好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安全工作。

  唯干唯实

  全面开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讲政治、守纪律,勇担当、促发展。五年来,华容区始终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政治本色、政治品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华容改革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争先晋位、做强产业,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6年分别增长16.64%、32.6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437元、19951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签约亿元项目84个,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2个。

  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三大攻坚战”成果丰硕

  全区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07户12573人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积极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高质量完成曹家湖、垱 网湖退田还湖还湿和严家湖“四乱”清理,丁桥港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清零行动”,加强扬尘综合治理,深化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华容北部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做优做强生态农业。全面推进国家数字乡村示范试点。新建和提升“四好农村路”426.92千米,农村客运“村村通”实现全覆盖。城乡垃圾和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段店镇武圣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共建共享、发展为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华容公园、华容停车场、区公共图书馆、区社会福利中心等建成使用,农村自来水提升、区市民文化中心等民生工程加快建设。推进华容高中标准化建设,完成段店中学、周汤小学、红莲三小等中小学校新建或改造,红莲湖一幼、华容实验幼儿园建成开园。“村村响”“一村一广场”实现全覆盖。居民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管党治党、标本兼治,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持续推进平安华容、法治华容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化“五个红色”工程,高质量完成“345”任务清单。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治庸、提能、问效”三年行动,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政治巡察,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记者李文晋 特约记者潘协凯

 

  名词解释

  “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双千”:千名干部进千企

  “四乱”:限期未拆除的围栏、围网、违法建筑、违法构筑物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四方”: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五个红色”:红色引领、红色质检、红色头雁、红色故事、红色资金

  “345”:打造30家规范化标准化便民中心、群众服务中心,创建40家示范红旗支部,持续深化5个“红色工程”

  “五个新华容”:数智新华容、枢纽新华容、田园新华容、人文新华容、幸福新华容

  “双创”:创新、创业

  “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六清两改一管护”:清垃圾、清塘沟、清废弃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残檐断臂,改美院庭、改好习惯,管护村庄环境

  “四个三”: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大工程

  “双十”: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