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军民鱼水情 谱写拥政爱民新篇章——鄂州军分区拥政爱民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8-01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徐麟 通讯员 赵军朝 徐俊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酷暑,深入长港镇峒山村,考察调研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并同部分村民座谈,提出殷殷嘱托。

  牢记嘱托,接续奋进。十年来,鄂州军分区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抓手,以军地双拥共建为主阵地,整合资源,强力推进,积极探索创新双拥工作机制,努力构建新时代拥政爱民的“样板”。

  同心共筑“强军梦”国防教育有“深度”

  现场观摩学习、集中研讨学习……7月1日,位于峒山村的鄂州军分区红色教育基地里,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鄂州军分区党委组织全市专武干部、民兵预建党组织成员在此,开展了“忠诚担当感党恩 矢志强军谋打赢”庆“七一”主题党日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 “学习强军思想 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

  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莅临的会议室里,大家屏住呼吸,放慢脚步,认真观看墙上的介绍,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坐过的椅子和桌上的铭牌,倾听峒山村干部介绍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悟10年之变。

  “古老峒山焕发新容貌,我们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切实发挥民兵分队战斗堡垒作用和民兵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在全省群众性练兵比武比赛中获得单项第一名的东沟镇武装干事刘杰、民兵应急连排长柯争,道出了民兵的心声。

  这是鄂州军分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新时代如何加强国防教育?近年来,鄂州军分区不断在创新国防教育方式上下功夫、做文章,从国防知识宣讲、双拥文化活动,到军营开放日、革命前辈讲传承,利用全民国防日、烈士公祭日等契机,紧紧抓住征兵宣传、民兵整组等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将一堂堂精彩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转化为国防事业蓄势待发的“动力”。

  青少年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坚实的后备力量。鄂州军分区把青少年学生树立爱军尚武精神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融入德育培塑,深植青少年心灵。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助学兴教活动。鄂城区人武部组建“老兵红色宣讲团”开展国防教育宣讲,驻地部队每年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讲述红色故事、赠送书包文具、展示队列内务等等。华容区人武部在鄂州电子科技学院成立国防教育活动中心,以鲜明守正的主题、丰富多元的载体,普及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

  同时,为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鄂州军分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送立功喜报、挂光荣牌、排忧解困等活动,先后看望慰问百余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给予重点援助,在全市营造关爱国防、支持国防的良好氛围。创新“地方日”活动,每年依托地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类主题教育等,邀请驻地部队军官参加理论学习、实地参观等活动,增进军地了解。每年“八一”建军节,全市各级领导班子走进军营接受国防教育、学习国防知识,并带队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加深对部队的感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开展系列国防教育活动,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汇聚成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绘就最美“同心圆”乡村振兴有“广度”

  走进鄂州军分区结对帮扶村涂家垴镇白云村,在村部休闲健身广场旁,一幢白墙黛瓦的卫生室格外引人注目。在村卫生室里,干净整洁的器械摆放有序,观察室、治疗室、药房依次排开。

  “以前的村卫生室十分简陋,就是一间房、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有个头疼脑热的,还得去镇卫生院,来来回回很不方便。”回想起以前看病的经历,70多岁的老党员王义甫感慨地说,小病小痛跑大医院,一耽搁就是大半天时间;如今在家门口看病,花钱不多,还又好又快。

  在开展脱贫攻坚之前,白云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白云村的变化,是鄂州军分区着眼精准对口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自2016年与该村建立帮扶对子以来,鄂州军分区始终把驻地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根据该村现状实施精准帮扶。

  几位老人反映,村里没有像样的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看病不方便。鄂州军分区党委了解情况后,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投入30余万元援建1个村级卫生室,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

  “现在看病再不用往城里跑了,新卫生室服务好、环境好,能满足村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这项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的健康得到了切实保障。”王义甫老人说。

  要致富,先修路。白云村交通不便,鄂州军分区党委积极协调资金,帮助该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军民连心路,打通直达武汉的主干道,原本坑坑洼洼的出行干道,已建成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路通了,基础设施好了,鄂州军分区党委又采取“军民共建、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帮助村里发展特色产业。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40余万元,支持白云村建设瓜蒌基地、稻田养虾基地,擦亮绿色有机蔬菜品牌,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以前村里想发展产业,一没资金,二没底气,是鄂州军分区持续帮扶让我们吃上了 ‘定心丸’,有了‘主心骨’。”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成香谈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感到很欣慰,“现在村民人人有干劲,个个有奔头。”

  “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始终与驻地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10年来,可喜变化映照在村民的笑脸上,融入浓郁淳朴的乡风中,展现在干净整洁的村容里……一件件暖心事不只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更拉近了军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军民鱼水深情。

  不负身着“迷彩绿”军民共建有“温度”

  他们身着迷彩,是防疫一线的“排头兵”,是筑牢抗击洪水的“挡风墙”,是维护稳定的“守护者”;他们不怕吃苦、勇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民兵的身影。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这支队伍最真实的写照。

  2022年10月3日凌晨4时许,梁子湖区突发山火,太和镇武装部长柯传虎紧急来电:“报告首长,太和镇发生山火,请求出动民兵参与扑救!”

  接到通报后,在鄂州军分区首长和梁子湖区委、区政府的指挥下,梁子湖区人武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1个小时内集结5个乡镇的120余名民兵,赶赴现场扑救。民兵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就地就近就快捷的优势,协同密切、快速高效,于次日凌晨2时左右将山火扑灭。由于组织有序、救火及时、保障有力,这场山火未进一步蔓延,现场无人员伤亡,人员及所有装备均安全归建。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人民需要,使命必达。一直以来,鄂州军分区始终把“维护驻地安全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第一责任,努力将部队打造成“平时常用、随时管用、关键能用”的过硬队伍,用实际行动兑现“驻守一方、保卫一方”的铮铮誓言。10年来,累计出动民兵13000余人次,冲锋在抗洪抢险、森林灭火、应急维稳、疫情防控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一线,先后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筑起属于迷彩绿的钢铁防线。

  同时,着眼干好维稳这件大事。加强与公安、国安、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搜集研判情报,密切关注社会动态,自觉参与双拥模范城、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建设等工作,争做地方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积极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军事日”活动,通过体验实弹射击、观摩军事演练等,营造浓郁的武装工作氛围,融洽军政军民关系,提升国防建设质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