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戴静 通讯员 丁元中 陈敏亮
秋日的花湖镇,一派丰收景象。农田里,金色稻浪,和村庄、小路相映成趣;生态种养基地里,荷叶田田,造型别致的乡间民宿隐现于山水田园之间……
近年来,花湖镇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五共”理念,从群众需求出发,从产业出发,集民心、民智、民力,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今年盛夏,满塘荷花盛开。
华山村 问需于民环境蝶变
行走在华山村,宽敞的村道干净整洁,农户门前花坛姹紫嫣红。
华山村位于我市东大门,毗邻黄石市主城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山水产城”交融。常住人口近万人,辖区面积14.6平方公里。
村子大、人口多,但村“两委”只有5人,如何带领近万人奔向幸福生活?“党建引领是破局密钥。”华山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叶志芳说,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搭建村民理事会等沟通平台,充分调动群众共谋积极性,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
夜幕降临,华山村一处广场上灯火通明,一场“议事会”在这里召开。“我们老人用惯了旱厕,还能给菜园积点肥……”“拆了旱厕我们用什么?”“拆可以,村里不给赔偿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场气氛热烈。
“家里旱厕老年人用惯了,年轻人用不惯,都不愿意回来住。”“拆除旧厕所后,会在湾里统一建造水冲式公厕,而且还要建设污水收集管道,接入家家户户,这样环境干净又卫生。”“村里出钱又出力,归根结底是为了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不能做‘拆个厕所就要补偿’的‘拦路虎’。”……村民理事会成员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了解政策后,老党员叶长青率先拆除自家侄儿的旱厕。看到改造后的厕所干净又卫生,村民纷纷加入改造“大军”。目前,华山村已拆除旱厕30余个,2个公厕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污水管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9月底将全部完工。
“村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让村民自己做主。”叶志芳说,该村通过各种举措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全员发动、全民参与的新格局,让“脏、乱、差”得到了根治。
八庙村 干群同心荒地生金
走过花湖镇八庙村的百亩荷塘,只见成片的莲田里,荷花所剩无几,莲蓬被采摘一空,一片丰收过后的景象。
八庙村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土地闲置抛荒,长期得不到有效管理。为了使闲置土地发挥效益,八庙村党支部书记余学锋多次走访致富带头人周先军,流转闲置土地开办家庭农场。
周先军本是八庙村的低保户,通过自身努力打拼,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周先军不仅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也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农场荷塘面积110亩,有藕带、莲蓬、罗非鱼等。
花湖镇八庙村地处花马湖畔,依湖傍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藕带和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所产出的莲蓬均为有机产品,杆子高、莲叶大;莲子颗粒饱满,口感爽脆清甜,有水果香味,还可做成莲米粥、莲子羹等佳肴,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滋补功效。
农场也带动了附近的村民就业。村民张菊香说:“在这工作离家近,收入不低,干得踏实,人也开心。”美丽的荷花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收入,“荷塘经济”不仅美了乡村,也富了村民。
每年盛夏,100多亩的池塘内,荷叶、荷花叠翠相连,一阵风吹过,碧波荡漾,一朵朵莲蓬垂下枝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观荷采莲也成为市民和游客来此放松休闲的“打卡”项目。4月份藕带成熟,便请附近村民下塘抽藕带,6月至7月是观赏荷花的最佳季节,6月至9月莲蓬成熟,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采摘,采摘的藕带、莲蓬直接销往花湖开发区。
近年来,花湖镇八庙村精心绘制百亩荷塘画,激活乡村旅游潜力,顺应乡村旅游潮流,积极探索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之路,将“荷塘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培育农产品新品种,以小农户连接大市场,把八庙村乡村旅游融入大美花湖的发展之中,力争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改造后的小城故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站前社区 共建共享和美家园
9月10日,天空晴好。走进站前社区小城故事小区,居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站前社区小城故事小区是一个近20年的老小区,住户746户、1175人。该小区交通拥堵、道路破损、墙体脱落等问题日渐突出,居民对改善环境设施的诉求日渐强烈。
今年初,社区动议改造小区,为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召开“板凳会”,大家一致商定了改造项目方案。
得知社区的决定,党员带头示范,主动拆除自家的亭棚。在党员的影响下,5户居民自发拆除“私家小花园”。
拆除后腾出的空间,因地制宜垒砌花坛、修建绿化带。此外,按“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布局,打通了交通微循环。新建了60个停车位,供小区车辆免费停放。
“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支持和参与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站前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文旭说。
站前社区从老党员、复退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中,选出勤于干事、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人,成立社区居民理事会。但凡社区办啥大事,大家坐下来敞开谈、一起议。
接地气的“板凳会”,是该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探索,社区干部、居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聚在一块,围绕社区发展,共商思路对策。
刘文旭介绍,去年以来,社区举办了18场“板凳会”,共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自来水管网改造完成了,文体健身中心建成了,花坛绿化补种了……
“办了实事好事,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就会被点燃,党群干群关系会更加融洽。”刘文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