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月兰广场聆听一场森林音乐会,在西岭别院喝一杯下午茶,在田间博物馆定格最欢快的身影,在栖客露营基地抓鸡、捡蛋、做烧烤、看星星……在长港镇峒山村,一股乡村“潮”流正涌动着新风尚。
这里有着深厚的农耕底蕴,成为振兴之路的基石;这里文化与旅游相互交织,带来了无尽的趣味与欢乐;这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里,我们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验到现代旅游的乐趣。峒山村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成为农文旅融合的典范。
俯瞰峒山村 全媒体记者 余水松 摄
农耕打底,振兴之路悄然铺展
5月1日上午,走进峒山葡萄园,放眼望去,一丛丛青翠的枝条爬满棚架,悄悄地结出一簇簇小小的珠串。
“近期是葡萄整形整枝的好时机。大棚葡萄整形整枝,要一扶二看,就是扶住葡萄枝,看是否有多余的蔓枝和叶片,还要看脚下,不能踩倒套种的西瓜蔓……”高大的钢架大棚里,退伍军人毛地明正在给村民讲科技课,通过剪除过度生长的枝条和清除杂乱的叶片,可以改善植株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有利于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峒山葡萄园基地种植面积200亩,先后引进多个优良葡萄品种,采用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带动峒山各小队近80户农户从事葡萄种植,打响绿色无公害“峒山”品牌。
“别看这个种植基地不大,但生态环境很好,有沼气池、蔬菜、土鸡,还有鱼。你看,基地种的小麦全部用来喂鱼、养鸡。鱼就在水渠里放养,要吃直接捞就可以了……”2017年接手这个基地后,毛地明不仅通过书籍和网络学习相关技术,还远赴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逐渐成为搞农业的一把好手。基地按照“边种地边养地”的理念,实行种养结合,施用生物菌酵素优化修复土壤,种植出的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基地每年施用有机肥60多吨,喷灌用的是长港水。”沿着笔直的水渠,毛地明带着大家观看葡萄园、荷塘、桃园、火龙果园、西瓜地、香瓜地和玉米地。如今,基地里到处是醉心的绿。每到丰收季,基地都会迎来采摘热潮。
基地里,10位妇女正在细心按照 “一扶二看”要求修剪葡萄枝。“我在葡萄园干了10个年头了,这些技术都是这位老兵教的。在这里既学了技术,每天还有100元的收入。”年过花甲的村民熊春梅说。
“我也在这里做了4年,管理葡萄是个细心活儿,按照毛老兵教的方法去做没有错的。在这里做事不仅照顾了家里,还能赚到钱。”村民侯新明说。
“葡萄园每年支付用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就有30多万元,让一部分农村劳力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这笔账值得。”毛地明说,2022年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基地申请乡村振兴资金100万元,不仅建设了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还让葡萄园实现了喷灌、滴灌、生物防虫一体化。
文旅交织,田园乡野焕发新趣
绿树环绕,微风习习,歌声悠扬。5月1日下午2时,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二月兰广场热闹起来,乡见峒山森林音乐会在这里准时上演。
为了欣赏家门口的音乐会,峒山村的村民们扶老携幼,很快就聚拢来。林间小舞台上,歌手和着乐音浅唱低吟,流淌的音符陶醉了人们,升腾了乡村的诗情画意。
“以前没有参加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正好 ‘五一’放假,就带小孩子出来看一下。到现场以后,感觉峒山村鸟语花香,新农村建设做得很好。现场音乐会气氛蛮热烈的,充满了青春活力,我也感觉年轻了好多岁。”市民何明顺特意从城区驱车到峒山来沉浸式体验林间乡音。
听着民谣金曲,深入自然画卷。跟随着创意打卡集章背后的地图,村民和游客们沿着峒山社区中轴线了解峒山“碎片”。
“我们峒山村后面有一个栖客露营基地,那里可以做烧烤,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度过 ‘五一’假期;旁边还有一个手工作坊,可以在那里制作风筝,和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大自然,让我们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趁着假期,村民余安妮特意带着亲朋好友打卡峒山,一起感受乡音、乡野、乡趣。
近年来,峒山村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沿峒山村红色步道建设枕水听山文化驿站、田间博物馆,全力推动峒山游客中心、乡愁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峒山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峒山农业发展公司与武商超市等多家商超达成购销合作。与此同时,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先后建成千亩湘莲基地、五百亩水产基地、百亩樱花园、十里水杉林等22个生态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致富。
“我们峒山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农业、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像我们‘五一’期间举办的峒山森林音乐会以及栖客露营基地、田间博物馆等景点,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峒山体验乡村游的乐趣,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峒山村党总支书记占志启说。
融合发展,乡愁老家梦想启航
展翅的水鸟、欢腾的蜂蝶、清澈的湖水、嬉戏的孩童、垂钓的男人、绿色的田园……5月3日,尽管天空不时飘落雨点,也阻挡不了人们到峒山寻找乡愁、乡趣的脚步。
在峒山栖客露营基地,前来抓鸡、钓虾的大人和孩子们穿上雨衣,在森林氧吧里撒欢玩耍。
去年,峒山村顺利通过国家3A景区创建验收,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升峒山旅游景区知名度。目前,峒山村农文旅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签约长港峒山乡愁农文旅综合体项目、峒山客舍酒店项目等;建成标准化百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打造武昌鱼展示馆;完成四线港河道沿线整治提升,荷香园建设基本完工;引进“三一重工”投资1500万元,将闲置的农房、厂房改建为鸿峒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被鄂州市授牌为首批10个“六闲”资源利用示范项目点;完成峒五队渔场提档升级,建设共享菜园和垂钓点;峒山宴、峒山宿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并计划引进市场主体来经营,盘活山水资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
“一期我们打造了党群建设中心、居民文化中心、文创中心,改造了一批民居;二期计划打造以非遗体验中心、餐饮、住宿、书店、农特产销售、文化艺术活动等业态结合的农文旅田园综合体。”四川钦成文旅集团酒店管理公司负责人陈丽霞介绍,该公司将对鄂城区“百里长港、红色资源、峒山老家”等沿线农文旅资源进行精心细致规划,助力拓展当地产业发展空间,构建“以人为本、山水田园”的乡愁老家。
“结合峒山实际,今年我们要做好未来5年发展规划,争取谋划新项目。”占志启介绍,今年该村将稳步推进峒山樱花乡愁苑提档升级建设项目,为游客提供蔬菜采摘、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一体化服务。同时,做好其他项目的协调配合,积极对接项目建设单位,全力为峒山旅游景区二期等工程项目做好组织协调、服务保障,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关切,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凸显高质量发展温度。
全媒体记者李文晋 特约记者陈庆跃 通讯员陈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