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区豆丝文化节火爆“出圈”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11-15 语音:播放

  文/全媒体记者 刘琴 通讯员 高倩 图/通讯员 廖仲文

  共享丰收之喜、共谋振兴之策。为培育和打造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乡村经济发展,传承沙窝豆丝非遗文化,增强地方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近日,临空经济区在青年公园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暨豆丝文化节活动。

  为本土特色农产品打CALL

  热乎乎的糍粑、香喷喷的豆丝、水灵灵的蘑菇、绿油油的茶叶、软糯糯的油粑……“吃不过来,根本吃不过来。”家住燕矶社区的张婆婆带着孙子来到青年公园感受临空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暨豆丝文化节的热闹氛围,种类繁多的本土特色农产品让她目不暇接,享受美食的嘴巴根本停不下来。

临空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暨豆丝文化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与张婆婆一样,携家带口来感受热闹氛围的市民有数百人。在为期2天的临空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暨豆丝文化节现场,20个展销摊位依次排开。展现本土地域风味的数十种特色农产品如油粑、羊肚菌、玉米、草莓、莴笋、手工鱼丸、豆丝、生态大米、水月米粉等,在群众面前集体亮相,琳琅满目,让市民们既大饱眼福也大饱口福。据统计,文化节现场累计销售农副产品2万余元。

  此次临空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暨豆丝文化节在风景优美的青年公园举行,旨在以活动为载体,以沉浸式“文旅+”休闲体验场景为形式,通过文艺展演、农产品展销、农耕体验等活动为临空文旅聚人气,展现丰收的喜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把农业资源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带动临空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户增收,激发本土文旅产业新活力,打造具有临空特色的区域品牌,向游客展示临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特色产业带动村强民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豆丝飘出家乡的味道

  在临空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暨豆丝文化节现场,最热闹的展位当属做豆丝和搋糍粑。好口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杨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为此次活动做准备工作。

  “米和豆子都得提前浸泡。这个两百多斤的糍粑缸,我们四五个人合力搬到现场。大家把这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纷纷来体验现场搋糍粑。炕豆丝的几个工作人员也是排起了队,大家都想吃上一口现做现煮的豆丝。”好口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杨说,自从2017年公司成立以来,为更好挖掘丰富山水资源优势,带领当地群众发展致富,整合资金80万元,流转土地130亩,发展林业、种植业、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目前合作社入社农民有25人。合作社大力发展本地豆丝加工产业,组织周边村民,土法加工豆丝,合作社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配比、统一流程、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既保证了产品品质,又保证了社员的利益。

现场制作豆丝的灶台前,围观群众排队等待品尝刚出锅的豆丝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分工合作,摊豆饼、炒豆丝、加小料,现场制作出这份家喻户晓的地道美食。在阵阵豆香中,一个个金黄的豆丝饼新鲜出炉。大家品尝着热腾腾的美味,提前感受到了温暖的年味。

  “手工做的豆丝味道纯正,闻着香,吃起来更香。把活动办在这里真是太好了,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越办越好。”年近七旬的王大爷端着一碗热乎的豆丝笑着对着记者说。

  “过去生活条件艰苦,人们为了能够在寒冬中储存食物,便想出了将大米和绿豆磨成浆,摊成薄饼,再切成丝的办法。没想到,这种无意间的创造,竟成就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美味。既美味营养,又方便食用。”我市豆丝协会会长汤清付说,一碗浓香的豆丝其实就是一份浓浓的家乡味道。

  以节为媒扩大“朋友圈”

  以节为媒、以节聚势、以节兴旅。临空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暨豆丝文化节开幕式在杨叶风之彩鼓舞队带来的 《报国全家福》中拉开帷幕,伴随着欢快的歌舞表演,现场气氛不断被点燃,诙谐幽默的湖北大鼓、热情火辣的伦巴舞蹈、独具韵味的旗袍秀、趣味十足的小品,精彩纷呈的演出与飘香的特色美食交相辉映,让现场每一个人的味蕾和视觉都享受了一场盛宴。

  文化节上,新庙的茶叶、蘑菇和米粉,燕矶的手工油粑、杨叶的蔬菜水果,沙窝的豆丝和土鸡,这系列的本土特色农产品,以此次活动为纽带聚力在一起,以临空经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暨豆丝文化节为媒介,扩大“朋友圈”,增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念好文旅经,拓展富民路,推动临空农产品与乡村旅游、休闲娱乐等深度融合,打造“品临空美食、逛青年公园、游红色乡村”的文旅模式。

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点燃现场气氛

  初冬的临空经济区,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杨叶蔬菜大棚里青葱的菜苗长势喜人;新庙的蘑菇大棚里,菌菇包的两头长满了蘑菇。漫步在十里红道上,蜿蜒的路面整洁平坦,如镜的黄龙水库与青山相映成趣,随手一拍便是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悉,临空经济区将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部署,结合花湖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拓宽产业链条,强化品牌效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速。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基础、补短板、美乡村,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乡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