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徐麟 通讯员阳浩)近期,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4年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4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648元,增速达6.6%,位于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9: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长期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不断在提高农业内部增收能力上挖掘新潜力,拓展农民增收新路径,创造新成效,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全市选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114人,涵盖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绿色发展和农技推广等4大类人才,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1320人,培育“头雁”人才20名,培育或推荐“乡村CEO”、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科技特派员等农村人才共35名。为4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90笔贷款(共计6898.27万元)申报贴息。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2024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改造提升2.7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7000亩高标准农田,统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昔日的零散地变成了高产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126.78万亩,覆盖率达到94.24%,比上年减少化肥使用量1923.4吨(纯量)。农药使用量326.7吨,比上年减少1.1%。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79%,北斗监测作业面积达56.3万亩,增幅71.9%。
全力推动武昌鱼产业链建设,截至目前,武昌鱼全产业链产值约50亿元,“武昌鱼”品牌矩阵(系列水产品、农产品及食品、文创)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举办武昌鱼“活鱼到家”启动仪式,强力推广武昌鱼“活鱼到家”项目,鲜活武昌鱼销售价格达到120元/公斤,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健全“临空+农业”建设体系,发挥花湖国际机场物流和冷链运输优势,实现生态有机高品质的鲜活武昌鱼“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鄂州武昌鱼、湖北小龙虾航空货运总运输量超160吨。
落实落细惠农政策,联合财政部门发放惠农资金超2.7亿元。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1670人次、417.5万元。不断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脱贫户(监测对象)医疗参保率100%。在不断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大力提升脱贫人员职业技能,目前我市脱贫人口外出务工的达20336人。
同时,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充分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分享更多改革红利。深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率为76.6%,居全省首位,每年土地流转租金超2亿元,为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