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戴静
7月,花湖镇华山村山野间桃李飘香。徜徉村落间,集贸市场购销两旺,文化广场其乐融融……所见所感,尽是文明和谐景象。
近年来,华山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支点,撬动生态价值转化、产业多元发展与治理能级跃迁,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幸福靠山”的振兴之路。
面貌之变——
从“杂乱无章”到“富春山居”
7月,华山村家家户户门前花坛姹紫嫣红,与村里半岛的湖水相映成景。
站在半岛湖边,近观远眺,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在夏日里定格——
湖里,碧水翻波,鱼群若隐若现;水中,荷花婀娜,荷叶错落自然。岸边,垂柳依依,游人闲庭信步;远处,蔬菜大棚连片成块,三三两两的人穿梭其间;更远处,群山披绿,特色民居依山而建,粉墙黛瓦,风格如一。
时光回溯到十几年前,此村是另一番光景——
旱厕星布,污水横流,蚊阵低垂;房前屋后黑黢黢,猪圈厕所臭烘烘……是当时村民生活的具体写照。产业空心化,不少田地都撂了荒……
村党总支书记叶良春告诉记者,这些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坚定不移地做了一件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把风貌管住,把青山绿水守住!
统一民居风格,整治私搭乱建,改造污水管网,清淤扩挖塘堰,引导村民“扫干净、摆整齐”……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多年来,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们凭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引导全村1000多户农户跟着干,终于换来村貌巨变。
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看得见花马湖波光、闻得到半岛荷香、寻得回叶氏古韵的华山村,顺理成章吃上了旅游饭。半岛荷塘摇曳生姿,亲子乐园童声欢腾,多肉植物园萌态可掬,文化广场笑语盈盈,叶家楼里非遗传承正酣,村史馆中乡愁绵长,织就一幅引人入胜的乡村风情画。
“近几年,我们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村党总支副书记叶志芳说,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成效,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正变成人流、资金流,反哺村庄发展。
气质之变——
从“愁眉苦脸”到“幸福自信”
临近中午,良珍生态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在此务工的陈细蓉正在劳作,脸上挂满了汗珠。
当记者问及收入情况时,陈细蓉眼里闪着光:“去年,光基地务工一项,就挣了近2万元。”
聊起收入,一旁的村民刘玉、叶欣也打开了话匣子:“我2万多元。”“我也差不多。”
陈细蓉笑着感慨,日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实过。“白天在基地使劲干,晚上在广场使劲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太阳下,陈细蓉笑容绽放,舒展的皱纹里流淌着满足的光彩。这并非个例——行走村中,田间、广场、农家小院,处处可见村民们自信舒展的笑容。这笑容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乡村气质之变。
“以前,我们到村里走访,到处都是困难问题,‘苦瓜脸’多,笑脸少。村民们对‘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充满了无奈。”花湖镇镇长吕继伟回忆道。如今,截然不同的景象令他欣慰,“笑容回来了!气质之变的源头在于生活幸福、村民自信。幸福是因生态好了、村貌变了、产业兴了、腰包鼓了,日子有盼头;自信则来自因幸福感提升而激发的内生动力。”
这几年,华山村千方百计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蔬菜、水果、农家乐、民宿等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迅速发展,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以院落微治理为单元,让村庄共建、村务共治、成果共享,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夜幕降临,华山村李家径“农家小院”格外热闹,琴弦轻颤,歌声流淌,点亮满院灯火。党员代表叶长青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2023年,乘着“美丽庭院”的春风,村民李汉平挥锹筑梦,将自家院落升级为亮眼名片——“农家小院”。从此,绿意流淌石径,琴歌夜夜绕梁,这方寸之间的盎然生机与欢腾,成了村庄蝶变最鲜活的扉页。
“游客多了,大伙儿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衣服都穿得更干净利索了!”幸福自信的笑容又一次浮现在叶长青的脸上。
格局之变——
从“一花独放”到“百花争艳”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避免同质化竞争,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华山村大力挖掘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结合村史村风,研究发现本村的“出圈”亮点,打造文化IP和特色文旅线路。
从水稻、玉米等传统种植,到水果、花卉特色产业培育,再到如今农旅、文旅、康旅的深度融合,华山村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行走在华山村,从山顶旮旯到聚居院落,蓬勃活力与开放包容处处可感,激荡着破界求新的思想火花:
村民叶旭林,自发推动宗祠改造为文化中心,赓续乡土文脉。
村民卢细华,传承古法酿酒技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返乡能人万春林,斥资380余万元建设综合产业基地——百亩观光桃园缀染夏色,山坡露营基地枕星而眠,成为鄂黄乡村振兴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更有外地客商敏锐捕捉机遇,深度洽谈旅游资源开发合作事宜……
返乡创业的本村人越来越多,投资考察的外地客接踵而至,共同浇灌出华山村从“一花独放”迈向“百花争艳”的蓬勃图景。
当生态颜值加速转化为产业价值,这个捧牢“金饭碗”的全国文明村,正将荷香酿成诗,让乡愁生出金。
华山村精准定位发展路径,全面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商铺及房屋资源,新增独资企业、工业园、合作社等6家经营实体,带动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去年,全村集体经济突破450多万元。
村集体经济结硕果,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华山村拿出270余万元,用于发放大学和重点高中学生奖学金、老人生活补贴、慰问帮扶,并为村民代缴医保和小额意外保险等。
夏夜的华山村,踏歌翩跹处,融融笑语漫染灯火。镜头徐展间,一个在湖山怀抱中拔节生长的和美村庄,正将无限希望酿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