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沈文迪
在临空经济区新庙镇水月村的千亩青山间,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梅林格外引人注目。每到六月,红紫相间的果实压弯枝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这片果园的主人王祥是一位从江西来鄂州打拼的“85后”青年。2019年,他放弃快消品销售工作,斥资百万元在水月村建起杨梅种植基地,从都市白领转型为“新农人”。
王祥的故事,是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年返乡兴业、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从销售员到“杨梅园主”
王祥的创业故事始于一场颇具浪漫色彩的“跨界”之旅。2019年前,他还是快消品行业的一名销售骨干,因工作调动来到鄂州,结识了如今的妻子。“她爱吃杨梅,我又喜欢种树,干脆自己种一片给她。”一句玩笑般的承诺,成了他扎根农业的起点。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次出差途中,他看到杨梅园四季常青,不仅景色美观,而且经济效益可观,便萌生了创业念头。但创业并非易事,选址、品种、技术都是难题。他辗转鄂州多个村镇考察,最终被水月村的发展规划打动。水月村党总支书记江明智告诉他,这里距离市区仅2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正着力打造“城市后花园”。王祥当即拍板,承包80亩荒地,从浙江引进东魁、黑炭两大优质杨梅品种,种下2000棵树苗。
创业初期,王祥每天凌晨5点起床浇水,直到晚上7点才能收工。沙土保水性差,他摸索出“从上往下浇透”的方法;为防病虫害,他带着工人手工捉虫、物理防鸟。经过3年耕耘,曾经的荒坡如今硕果累累,酸甜多汁的杨梅成了鄂州市场的“抢手货”。
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王祥的杨梅园,不仅是个人事业的转折点,更成为水月村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随着果园规模不断扩大,他雇佣周边30多名村民参与种植、管护与采摘,带动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王祥还创新推出“旅游+农业”模式,开放果园采摘。每逢杨梅季,日均游客超500人,带动了周边餐饮、土特产销售。江明智说:“王祥的果园是我们‘城市后花园’计划的第一块拼图。”
鄂州的沙土赋予了杨梅独特风味,酸甜平衡、汁水充沛。王祥借此打出差异化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将杨梅销往全国。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说:“鄂州有花湖国际机场这个‘空中出海口’,未来,我们的杨梅要飞向世界。”
“杨”帆起航筑梦未来
站在果园高处,王祥常望着不远处从机场起飞的飞机出神。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将这片杨梅园打造成“国际杨梅产业示范基地”。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传统农业,必须接轨现代物流和文旅产业。”王祥计划扩建冷链仓库,与物流公司合作开通“杨梅专线”,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到鄂州,参与开发杨梅深加工产品,如杨梅酒、杨梅果干,延长产业链。“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只有形成产业集群,才能让鄂州杨梅真正走出去。”
如今,水月村的杨梅节已成为鄂州乡村旅游名片。“种树就是种未来。”这是王祥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这位外乡青年用一棵棵杨梅树,在鄂州扎下了根,也为乡村振兴的蓝图添了一抹亮色。他的梦想正像那些杨梅树一样,在鄂州的沙土里茁壮生长,结出更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