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小院”飘出最美乡风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9-18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胡倩 通讯员刘东

  9月4日,天还未亮,68岁的聋哑老人钟之禄踩着露水走进水田,佝偻着腰采了整整11斤鲜藕带。他仔细洗净泥沙,蹒跚地提进茅圻村幸福食堂。工作人员连忙称重、掏钱,老人却急得直摆手,咿咿呀呀地比划着——“不要钱!给大家吃!”

  这个清晨,发生在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幸福食堂的一幕,让人动容。而这份无声的善意,只是这座“幸福小院”温暖故事的开始。

  一座由闲置小学改造成的“幸福小院”,不仅解决了茅圻村和周边村老人“一顿饭管一天”的困境,更悄然串起了散落的邻里温情,凝聚了乡村的灵魂。

  改变始于今年年初。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茅圻村党支部依托“巧巧工作室”下沉走访,发现许多独居老人存在“一做做一锅,一吃吃一天”的困境,饮食营养与健康难以保障。

  群众所盼,就是工作方向。村里迅速行动,将闲置村小改建成集食堂、活动室、书法角于一体的“幸福小院”,还开辟出2亩共享菜园,鼓励老人种菜挣积分、换餐票。一支由巧巧志愿者组成的送餐小队也每日穿梭于乡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热乎饭菜。

  渐渐地,小院不仅飘出饭香,也传来了纸墨香、歌声与笑语。老人们在这里重拾纸笔、结识新友,更找回了久违的邻里乡情。

  钟之禄老人的藕带,只是一个开始。很快,温暖的涟漪不断荡开:在厦门定居的钟韦为感谢志愿者长期为独居父亲送餐,寄来100枚皮蛋和5提养生面条;残疾人小哥刘攀为感谢幸福食堂给独居奶奶送餐,送来360枚鸡蛋;村里老人纷纷将自家种的冬瓜、南瓜往食堂送;年轻人也踊跃捐钱捐物,有的提来鲜鱼,有的端来自制咸菜……至今,幸福食堂已收到村民自发捐赠的现金2100元、鸡蛋560枚、蔬菜瓜果近400斤,以及肉、鱼、咸菜等若干。数字背后,是一颗颗真挚滚烫的民心。

  “现在村里人心更齐了,谁家有困难大家都愿意搭把手。”茅圻村党支部书记刘会康感慨道。

  这座“幸福小院”,不仅端稳了老人热乎乎的饭碗,更熬出了一锅名为“文明乡风”的浓汤——它温暖了胃,更安顿了心,让茅圻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伐愈发坚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